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特朗普台海政策下的“台獨”風險評估
http://www.CRNTT.com   2018-12-20 00:16:26


  中評社╱題:特朗普台海政策下的“台獨”風險評估 作者:郭艷(北京),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

  隨著中美結構性矛盾上升和戰略競爭加劇,特朗普上台後,美國推行某種程度的“台海再平衡”,美台實質性關係得到強化,“台獨”風險隨之升高,但短期尚屬可控。美國短期內仍會把台灣當作一張牌,進可攻退可守。而“台獨”冒險行動,將把美國和平與穩定的利益置於風險之中,因此美國不會完全放任“台獨”勢力挑釁,使中美目前尚屬可控的地緣政治競爭迅速激化和升級為地緣政治對抗。大陸方面需立足底線思維,努力穩定中美關係,共同管控台海風險。

  一、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台海政策的調整

  近年來,中美關係相對穩定,主要是建立在中美密切的經貿關係、核不擴散和氣候領域的合作、敵對的美俄關係等基礎上,隨著美國國內經濟社會形勢的變化、以“美國優先”為施政總路線的特朗普上台,現在這些積極因素已經發生不同程度的重大變化,嚴重侵蝕中美合作的戰略基礎。當前,關於中美是否進入“新冷戰”狀態或者滑入“修昔底德陷阱”的爭論不絕於耳。不管爭論結果如何,中美戰略競爭態勢升高是不容否認的基本事實,美國國內對於中美關係的重新定位和對華戰略調整也在不斷演進。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在華盛頓的雷根大廈就其任內首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提交國會發表講話時宣稱,“美國已經進入競爭的新時代”。《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更是明確將中國定性為與俄羅斯比肩的國際秩序的“修正主義者”和美國的“戰略競爭者”。

  中美競爭號角的吹響給當前以及未來的中美關係帶來強烈衝擊。儘管美國對華政策目前沒有明確使用“遏制”一詞,但其實際舉措已與遏制無異,包括台灣問題在內的諸多領域成為美國對華遏制的重要工具和途徑,美國的台海政策也隨之有所調整。

  自1979年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在台灣問題上,為了在兩岸關係中獲取最大利益,歷屆美國政府都實行“雙軌政策”:既與中國發展正式關係又視台灣為“獨立政治實體”,既促進兩岸緩和又防止中國統一,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及《與台灣關係法》中尋求對華對台政策的平衡點。在當前中美兩國重新戰略定位和調整關係的過程中,為了防範和圍堵中國,台灣在美國亞太戰略中的角色和作用無疑會得到凸顯,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分量將得到提升。布熱津斯基曾指出,“美國不放棄台灣,那不是為了一個分離的台灣,而是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利益。”①因為衹要台灣單獨存在,就能防止和削弱中國同美國開展競爭的能力。因此,美國不可能棄“台灣牌”而不用。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此前曾公開表示,面對中國在經濟、外交等領域對美國的挑戰,美方應考慮對中國打“台灣牌”,包括在國務院正式接待台官員、升格美駐台“外交”機構、邀請台“總統”正式訪問美國,甚而直至完全恢復與台灣的“外交關係”。② 

  雖然博爾頓的某些觀點太極端而被採納的可能性不大,但美國的“台灣牌”確實已經開打。贏得美國總統選舉之後,特朗普在候任期間與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話以及“不明白為什麼要受‘一中政策’的束縛”等舉動和言論,兩次打破中美建交以來的傳統。2018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建議五角大樓考慮允許美國海軍艦艇常規性停靠台灣的港口,邀請台灣參加美國主辦的“紅旗”軍演,美台雙方資深防務官員進行互訪。2019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第1243條的涉台部分繼續延續了上一年強化美台雙邊合作,提升台灣地區軍事防禦能力的路線。2018年3月通過的“與台灣交往法”則鼓勵提升美台政治關係,成為繼《與台灣關係法》後,第二個以“台灣”命名的專項法律。該法涉及美台雙方官員互訪議題,已經突破了《與台灣關係法》界定的非官方關係限制,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③ 

  總的來看,在當前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美國重視台灣“獨特的戰略價值”,在政治外交、軍事安全、戰略定位等多個層面加大扶持台灣的力度,刻意拉升美台關係,進行某種程度的“台海再平衡”,嚴重侵蝕“一個中國”原則,其目的不外乎藉此強化美國對台海兩岸以及島內政治生態的干擾影響力,以謀求更多的利益,但美國究竟會把“台灣牌”打到什麼程度,還需冷靜觀察。短期而言,衹要不出現可能會導致美國社會以及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調整的危機,衹要美國將台灣問題視為向中國大陸施壓的手段,以及中國應對得當,特朗普政府就衹會在既有的“雙軌政策”範圍內調整,不會徹底突破“一個中國”政策的框架。

  二、“台獨”風險評估

  美國台海政策的調整以及近期一些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的舉措,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了嚴重錯誤信號,使得島內“台獨”聲勢高漲,給複雜嚴峻的兩岸關係形勢和台海地區和平穩定造成嚴重衝擊。

  首先,就台灣民間而言,部分民眾未放棄“台獨”幻想,對美國護台顯得很有信心,仍在為實現“台獨”尋找或等待機會。美國眾議院通過為美台高層互訪解禁的《台灣旅行法》,要求美國政府“鼓勵美台所有級別官員的互訪交流”,綠營輿論就此大多表示滿意、振奮甚至驚喜,肯定並希望美台加強雙邊關係,藉由美國的支持和“保護”,鞏固台灣“主權獨立”的地位,抵抗來自大陸的政治軍事壓力。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台海政策的調整和一系列具體的政策法律支持,給“台獨”勢力打了一劑強心針,這種信號可能會慫恿島內“台獨”分子採取進一步冒險動作,例如在“公投”上打擦邊球,從而使得台灣民意“台獨”傾向有可能因島內政治操作和外部支持因素而在短時期內高漲。2017年12月12日,“公投法”修正案在台灣“立法院院會”獲通過。根據修正後的“公投法”,投票年齡降低至18歲,提案、連署與成案門檻均大幅降低,通過門檻與投票率也明顯降低。新版公投法將打開民粹動員的潘朵拉魔盒,“公投”綁選舉是可以預期的。“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行動小組8月27日對外宣佈取得超過36萬份連署書,突破法定門檻28萬份。“東奧正名公投”成案,綁入年底選舉的可能性非常之高。獨派團體“喜樂島聯盟”欲於2019年4月6日舉行“台獨”公投,卻礙於“國號”、“憲法”等議題不可交付“公投”而受阻。“喜樂島聯盟”31日召開“1020全民公投反併吞”記者會,號召10萬台灣人在10月20日走上凱達格蘭大道大聚會,要求蔡英文政府立即修改《公民投票法》,以“台灣”為名加入國際社會,一方面向蔡英文政府施壓,另一方面藉此炒高獨派聲勢。

  其次,就台灣當局而言,特朗普政府對美中關係重新定位,台灣被當作一個戰略棋子重新啟動,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民進黨當局的反中“台獨”戰略不謀而合。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推行“去中國化”、“漸進台獨”等等,阻撓限制兩岸同胞交流合作,打壓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支持祖國統一的政黨、團體和人士,放任縱容“台獨”勢力操弄所謂“公投”、“制憲”,挾洋自重、製造麻煩,在危險的道路上越滑越遠。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