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第四屆兩岸關係天府論壇綜述
http://www.CRNTT.com   2019-11-01 14:34:28


第四屆兩岸關係天府論壇於8月31日在四川省眉山市舉行,來自兩岸的80多位學者參加論壇。
  中評社╱題:第四屆兩岸關係天府論壇綜述 作者:海涵(北京),中評社記者

  第四屆兩岸關係天府論壇於2019年8月31日在四川省眉山市舉行,來自兩岸的80多位學者參加論壇,並圍繞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月2日重要講話精神、“當前台灣政局與兩岸關係形勢評估與前瞻”、“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的回顧與展望”、“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思考與建言”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為積極應對當前複雜嚴峻的台海局勢、促進兩岸融合發展集聚智慧。

  綜合諸位學者的發言和討論,可以梳理出以下五個主要的關注點:兩岸關係現狀、當前台灣政局、影響兩岸關係的外部因素、“兩制”台灣方案、兩岸的融合發展。

  一、兩岸關係現狀:更加複雜嚴峻

  認清兩岸關係現狀是涉台研究的首要任務。儘管研究的出發點和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大部分涉台研究學者對當前兩岸關係的看法是有共識的,即“當前兩岸關係形勢更加複雜嚴峻”。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孫亞夫在談到兩岸關係時指出,當前,台海形勢更加複雜嚴峻,推動兩岸關係發展遇到的困難更加嚴重,堅持與衝撞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與圖謀“台獨”、推動與阻撓和平發展、維護與破壞台海穩定的較量更為尖銳,反對與強行外來干涉的較量也突出起來。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台事務研究中心主任謝郁研究員也表示,當前兩岸之間新舊矛盾交織,穩定因素存量減少,破壞因素變數遞增,兩岸之間的變動期、調整期、敏感期三期疊加,兩岸關係進入了高風險期。其中,美國打“台灣牌”是兩岸風險的重大外因。而蔡英文當局的所作所為則是兩岸風險的重要內因。近年來,蔡英文當局倚美抗陸充當美國馬前卒,攪動台海風雲,藉香港事件操作“反中仇共”,升高兩岸緊張,並大力“修法”阻斷兩岸交流,對抗融合發展。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仇開明特別指出,當前的兩岸關係總體呈現出大陸對台影響放大期、島內政治主軸轉換期、美國強化對台干預期“三期疊加”的特徵。

  不同於上述幾位學者對現象的描述和總結,來自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則從問題導向出發,提出了當前兩岸關係面臨的三大挑戰:一是,兩岸民間不友善情緒持續上升。若這樣持續下去,無論政府力量做再大努力,對於改善兩岸關係的效果都很有限。二是,兩岸之間出現了很多新情勢,新的狀況下,需要新的合作模式。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大陸在全面向前進、改革和經濟轉型,在這個過程中,台灣應該如何參加、交流和合作,需要雙方探討出新的模式。三是,國際上新的政經結構出現,也由此帶來了國際價值的變化。舊的價值是追求經濟發展、社會秩序,而新的價值則是對於分配價值的重視以及本土化意識的增強。

  總而言之,受制於島內、國內、國際各種因素,當前兩岸關係矛盾重重、不容樂觀。總結起來,兩岸關係這種複雜嚴峻的形勢呈現出三個切面:其一,台灣進入“選舉年”,島內政局變幻莫測;其二,民進黨當局堅持“台獨”路線不動搖,兩岸政治對抗提升;其三,美國以台灣為“籌碼”,作為其打壓中國的“武器”。

  二、當前台灣政局:以選舉為主軸的博弈趨向白熱化

  正如前文所述,台灣政局是影響兩岸關係的一個重要變數。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如何觀察和認識當前的台灣政局是涉台研究的一個重要關注點。距離2020年台灣大選僅有幾個月的時間,台灣島內的“選戰”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當前台灣政局的主旋律就是“選舉”。關於台灣當前的選舉情況,相關學者在發言中分別提到了一些觀察點,比如: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陳星在談及當前台灣政局時指出,隨著2020年最高領導人選舉臨近,台灣島內政壇圍繞選舉展開的博弈逐步走向白熱化。從政治結構來看,國民黨與民進黨黨內整合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而以柯文哲為代表的白色力量則加快了開拓政治版圖的步伐。不過目前各方勢力分化組合的態勢並不太明顯,台灣政局的發展還面臨許多變數。首先,國民黨內部整合前景撲朔迷離,能否整合成功是國民黨這次能否取得2020年“二合一”選舉成功的關鍵;其次,民進黨負重難行,目前來看蔡英文與賴清德之間的爭執已經告一段落,但涉及到理念整合以及利益整合的方方面面仍是暗潮洶湧;其三,“第三勢力”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認爲,距離2020年台灣“二合一”選舉僅有不到四個半月的時間了,島內的政權爭奪戰又將逐步白熱化。第三勢力距離選舉越近,形勢越複雜,突發事件越多,就愈加難以判斷走勢。就目前的台灣政局、涉台外部因素及香港反修例事件的影響等方面看,未來有三個重要的觀察點非常值得重視,分別是:島內政治勢力對香港反修例事件的政治消費;島內選舉主軸到底是“愛台灣VS賣台灣”還是“庶民VS權貴”;柯文哲、郭台銘等是否參選。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政治研究所所長、民進黨研究中心主任陳先才指出,台灣作為選舉社會,選舉結果往往是影響和改變台灣政局發展與走向的最重要指標。他提出了三點觀察:其一,台灣民意出現重大變化,2020年發生第四次政黨輪替的氛圍有所呈現,但仍存在一些變數,這些會對當前政局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其二,大環境對民進黨2020年的選舉非常不利,儘管綠營和民進黨內部並不甘心,也不願意失去執政權,但民進黨和綠營內部普遍出現悲觀的情緒;其三,藍營對明年重返執政點燃希望,形勢對國民黨相對有利,但藍營初選後的內部整合將成為關鍵;其四,第三勢力或將成為影響2020選舉的重要變數。

  綜上所述,對於當前台灣政局,學者們普遍持觀望態度,僅是提出一些觀察點而未下定論。台灣的選舉一向撲朔迷離、變幻莫測,而今次尤甚。但是,在這樣充滿變數的不確定性之中,仍然可以把握到某些確定性的因素,比如,國民黨和民進黨兩黨都面臨著令其頭大的內部整合難題,第三勢力自成一派、積極作為或會改變台灣政治版圖。

  三、影響兩岸關係的外部因素日趨活躍

  台灣問題本是中國的內政,但鑒於歷史和地理原因,一些外部勢力從未停止過對台灣問題的介入,甚至這些外部因素已經發展成為了影響兩岸關係的重要變數。一般認為,影響兩岸關係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美國因素和日本因素。

  作為影響兩岸關係的最為“活躍”的外部因素,美國在當前中美對抗的局勢之下更加頻繁地拿台灣當作打壓中國大陸的“籌碼”,與之相配合,蔡英文當局挾洋自重,甘願充當美國的“馬前卒”。正如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所言,中美關係日趨緊張的局面並不僅僅停留在經貿科技層面上,更為嚴峻的對立在台灣問題上也逐漸呈現出來。美國通過經貿和科技等問題和“台灣牌”打壓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國大陸,而蔡英文當局則“挾洋”推“台獨理念”、甘當美國的“馬前卒”,兩岸的和平統一進程明顯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干擾和破壞。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王巧榮也指出,特朗普總統執政以來,在台灣問題上出現了一些新動向,愈益迫近中國核心利益的底線,對台海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局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首先是一個中國原則精神受到嚴重侵蝕。特朗普總統執政以來,雖然不斷宣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是在具體的政策實踐中,一個中國的實質內容正在被削弱或架空。其次,美台軍事合作內容更加豐富。特朗普總統執政以來,美台軍事關係無論從法理上,還是交流合作上都得到大幅提升。第三,美國給予台灣政治、外交支持更加露骨。第四,美國在台海海域軍事示威更頻繁。特朗普政府還通過強化在台海海域軍事存在,進一步增強其“台灣牌”的效力。

  日本因素向來被視為台灣問題外部因素中僅次於美國的重要變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執行院長王鍵指出,長期以來,日本始終沒有放棄對台灣問題的介入,日本在台灣問題上的根本政策目標是希望維持台海分隔現狀,最大程度地保證其的政治、經濟和戰略利益。2016年5月民進黨再次執政當初,台日兩地普遍認為在親台的安倍內閣與親日的蔡英文當局的執政條件下,台日關係勢必取得“突破性”發展。但蔡英文上台近三年以來,雖然台日關係在政治往來、雙邊貿易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並未取得“突破性”實質發展。

  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在台灣問題上都有著其自身的利益訴求,基於這種利益訴求,美日定難以放棄介入台灣問題。但是其介入程度卻會隨著同中國大陸的關係而有所變化。當前,中美兩國關係微妙,競爭態勢加劇,於是台灣就成為了美國對抗中國的一張好用的“牌”被頻頻打出。而中日兩國關係近來則重回正軌,兩國領導人也實現了互訪,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問題就在兩國關係中處於隱性地位,必然會讓位於兩國關係的良性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