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如何破解美國的“印太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9-12-29 00:14:10


  中評社╱題:中國如何破解美國的“印太戰略”? 作者:吳士存(海口),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理事會主席;賈亞納斯·科隆伯格(斯里蘭卡),斯里蘭卡前海軍司令、上將,斯里蘭卡探路者基金會主任

  作者指出,在可預見的未來,美中關係可能都會以爭吵為主。不過,這種爭吵不應當轉化為零和關係。世界很大,容得下多個超級大國。大國之間如果發生衝突,其結果將會更具災難性,不僅會對衝突方大國本身,也將會對整個世界產生破壞性影響。即便是來一場冷戰,也會對世界造成巨大危險,更何況冷戰有可能在不經意間變成熱戰。中國和美國都應當瞭解繼續進行碰撞過程的後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中間途徑,儘量使得其他爭議問題升級的風險最小化,同時避免固守自我毀滅的態度。

  2017年11月,美國提出了印度洋-太平洋戰略(簡稱“印太戰略”),隨後重啟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之間的四方安全對話。2018年12月,美《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ARIA)生效,旨在“為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制定長期的戰略願景和全方位、多領域和原則性的其他政策”。半年後,五角大樓發佈了第一份“印太戰略”報告-《印太戰略報告:準備工作、夥伴關係和促進地區網絡化》。美國的“印太戰略”將會對中國的經濟利益、軍事利益和戰略利益,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產生不利影響。鑒此,中國應採取建設性的、和平的、積極的方式進行回應,將“印太戰略”的對華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一、美國提出“印太戰略”的背景及其考量

  隨著中國海軍軍事力量的快速增長,美國將中國視為一個區域性的海上競爭對手。為了遏制中國在海上的影響力,美國的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加強整合。2015年3月,美國頒佈了新版《前沿、接觸、準備:21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指出“美國的經濟和安全都與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巨大貿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一地區海域廣闊,因為其所蘊含的經濟重要性、安全利益和地理位置重要性,決定了需要增加美國在該地區的海軍力量,以便保護美國的利益,並保持美國對於該地區穩定的永久性承諾”。該文件還聲稱,“中國將其海軍力量擴張到印度洋和太平洋,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例如,中國支持在亞丁灣打擊海盜活動,通過其醫用船舶進行人道主義援助和執行災難應對任務,並且參與大規模的多國海軍演習。作為《海上意外相遇規則》(CUES)的簽署國,中國顯示出其接受國際規範、制度和標準的能力。中國的這些行為與其不斷上升的強國地位相稱。不過,當中國海軍向外擴張時,當中國海軍向聲索領土的其他主權國家使用武力或者以使用武力相威脅時,也會帶來諸多挑戰。”

  2017年12月,美國頒佈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清楚地表明了美國對印太地區的看法。在處理“區域背景下的戰略”這一節內容中,它規定“印太”地區在美國全球各地區中位居第一,優於歐洲和中東這兩個美國在之前設置的優先區域,表示美國必須整合其軍事意願和軍事能力,以便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競爭,並阻止在該地區出現不利於美國的變化。《2018年美國國防戰略》則意在“提升美國在軍事競爭中的優勢”,是美國在印太戰略方面的最新政策性文件。該文件清楚地表明,美國認為中國是其世界地位的頭號威脅,並且將這一威脅指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區。這一地區的海洋空間與中國有著直接的利害關係,是中國最為重要的海洋活動空間,是中國直接相鄰的重要戰區。在2019年6月發佈的《印太戰略》報告中,美國提到了一個重要觀點,即:中國是一種“修正主義”的力量,將會破壞印太地區各國的自主權,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

  美國還認為,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是其推進印太戰略活動的盟友。在印太地區的這四個國家之間舉行的“四邊安全對話”,則是美國印太戰略的另外一個組成部分。美國正在實施“航行自由計畫”,英國軍艦也已加入這一計畫,從而也成為美國宏大的印太戰略的一部分。美國、日本和印度開始重新關注的是,要支持並獲得其他小國、特別是印度洋地區其他小國的支持。在印太地區,美國與其盟國將會動用國家權力,在外交、信息、經濟、金融、情報、執法和軍事等多個範圍內進行無縫整合。

  二、主要相關方對美“印太戰略”的反應

  日本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在2007年訪問印度時就清楚地闡明了“印太”這一概念。但由於政治原因,他未對這一概念進行擴展。2017年,安倍晉三政府公佈了重要的政策性文件——《2017年日本發展的優先政策》,對“印太”概念進行了具體化操作。

  在日本看來,“自由和開放的印太戰略”側重於亞洲和非洲兩個大洲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大洋的結合,日本要促進前述整個地區的穩定和繁榮。日本是石油淨進口國,因而需要確保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海上航道的安全和安穩,這是日本的首要任務。航行自由是“自由和開放的印太戰略”的基本支柱。“自由”意味著,其能源供應和能源貿易不受海上威脅;“開放”意味著,其出入兩個大洋及其上覆空域的能力不受任何大國的限制;“開放”還意味著各國之間的貿易互惠、投資開放、協議透明、互聯互通增強,從而加強本地區間的聯繫。這些都是本地區可持續增長的必要條件。

  日本認為,中國的威脅不僅來自於有關公海,也來自於中國領土。日本認為,中國對於東海和南海中的幾乎所有島嶼都提出了主權聲索。日本熱衷於在印太地區維護自由和開放的海上秩序,認為中國應當停止其在南海地區的陸域吹填工程和海洋地物軍事化進程。如果中國尊重航行自由,如果中國停止挑釁活動,盟國軍隊也將會不再開展針對中國的防務活動。如果中國繼續進行其目前所為的海上攻擊性活動,盟國軍隊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採取新的對華遏制政策。這就有可能在東海地區產生小規模海上衝突,而南海也可能爆發海上衝突。不過,日本認為,中國應當成為一個具有包容性的夥伴國,但為此目的,中國應當遵守國際準則和規則。

  澳大利亞

  在“印太戰略”建構中,澳大利亞處於一個獨特的地位。2009年的《澳大利亞國防》白皮書指出,從2009年起到2030年,印度洋將會具有更大的戰略意義,將成為一個日益重要的全球貿易通道,特別是成為亞洲和中東之間的能源供應重要貿易通道。然而,該白皮書並沒有提到要對中國的崛起進行反制,祇是聲稱美中雙方需要管理好美中關係。2013年的《澳大利亞國防》白皮書則強調要確保“印太戰略”以海洋環境方面為主,並且重要的是不要對海洋環境管理不當。

  然而,2016年的《澳大利亞國防》白皮書和《2017年外交政策白皮書》強調中國崛起所帶來的諸多挑戰。澳大利亞認為,中國國家力量的增長,包括其軍事現代化的深入,將會對2035年時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穩定產生重大影響,並強調中國需要在國防政策方面加大透明度,以便向其鄰國提供再保證措施。澳認為,中國在南海地區和在東海地區的諸多行動都是重大的“錯誤做法”,都在挑戰著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為此,澳需要在本地區塑造起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聯盟,以維護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

  印度

  為了維持面向其龐大人口的經濟發展和經濟繁榮局面,印度的能源供應和海上貿易嚴重依賴於印度洋。因此,印太地區是印度的生命線。印度希望將其“東向行動政策”與美國的“印太戰略”聯繫起來,以便幫助其在自己印度洋後院內平衡大國關係。

  但印度尚未對中國影響力進入印度洋做好適應性準備。其原因之一就是,印度不太願意與美國的“印太戰略”聯繫起來,以便藉此平衡中國在南亞以外地區的影響力。印度認為自己是印度洋地區的領導者,並不喜歡讓其行為受其他大國的支配。不過,印度已經對四邊安全對話再次產生興趣,試圖將其用來反制在印度洋地區日益增長的中國海軍軍事存在。

  東盟

  東盟成員國沒有對美國的“印太戰略”形成統一的看法和明確的態度,但它們都對本地區可能發生的長期性權力結構變化表示出憂慮。一些南海聲索國,特別是越南,一直在利用美國、日本、印度甚至澳大利亞,將它們作為可能用來平衡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快速增長的力量。越南認為,美國的“印太戰略”是阻礙中國海上戰略推進的重要機會,需要抓住機遇,以便維持越南因為控制南海島嶼、開發南海資源而獲得的利益。不過,東盟其他成員國則試圖避免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進行選邊站,而是試圖在美中兩國之間尋求一種平衡,以便維護其與美國結成的戰略聯盟和與中國交往的經濟利益。例如,印尼就一直在推動東盟宣佈東盟版的印太戰略願景,以便保持東盟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中心地位”,並以此融合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和美國的“印太戰略”。東盟還發佈了《印太展望》這個概念性文件,強調了發展和繁榮等東盟共同利益,表示要更多地、優先地在海洋事務、區域互聯互通和實現聯合國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的合作。東盟也一直有著雄心勃勃的想法:通過雙邊機制和多邊機制,充當大國間力量穩定平衡的經紀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