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屠呦呦團隊又有突破性發現 將“憋大招”
http://www.CRNTT.com   2018-01-05 12:13:35


屠呦呦接受《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專訪。新華社
  屠呦呦,1930年生,浙江寧波人。2015年10月,因其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成為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獲諾獎2年來,屠呦呦團隊正式發表15篇科研論文,其中包括2篇影響因子超過10的重要論文,還有三項專利正在申報中,針對青蒿素可能出現的耐藥機制研究也已啟動。

  屠呦呦團隊在深入研究中發現,雙氫青蒿素對紅斑狼瘡有獨特效果。根據現有臨床試驗,青蒿素對盤狀紅斑狼瘡有效率超90%、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有效率超80%。

  研究人員還已證明,青蒿素在治療腫瘤、白血病、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性硬化、變態反應性疾病等方面也有一些效果。

  A. 屠呦呦團隊的2018新年期望

  “得獎、出名都是過去的事,我們要好好‘幹活’。” 2018年初,出生於1930年的屠呦呦略顯焦急。

  在這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眼中,“新年”更多只是一個時間概念,在提醒她“還有很多事要做”。

  屠呦呦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談起了她的新年期望。

  期望一發現青蒿素更多“秘密”,“把論文變成藥”

  自1969年正式接觸抗瘧藥,至今近50年的歲月中,屠呦呦與青蒿素結下不解之緣。

  她和研究團隊從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深入到微觀世界,讓青蒿素更多的“秘密”顯現出來。

  對於普通人來說,從青蒿到青蒿素、雙氫青蒿素,科學的進步讓更多人獲益;然而,對於科學家們來說,每一小步前進都顯得步履維艱。

  “青蒿素抗瘧的療效比較客觀,但是青蒿素是怎樣實現抗瘧、在人體中發揮藥用作用的機理是什麼,以前我們做得不夠,現在要深入研究。”屠呦呦告訴記者,在今後一段時期內,這是她和科研團隊的攻關重點。

  “我們明白了青蒿素抗瘧機理,就能更充分地發揮藥效,更好地應用這種藥,這是青蒿素研究的重要環節。”弄清楚青蒿素的“秘密”,很可能不僅僅是發揮它抗瘧的作用,屠呦呦告訴記者,她已經看到青蒿素“在擴大適應症方面的希望”。

  “科學要實事求是。藥物的關鍵是療效,我們現在就是要把論文變成藥,讓藥治得了病,讓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類。”屠呦呦說。

  1月9日,習近平向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屠呦呦研究員頒獎。

  期望二建中醫藥國家實驗室,廣納海內外人才

  “幾十年前青蒿素剛被發現時,也有其他一些單位在進行研究,但因為沒得到足夠重視,很多東西發現了卻沒深入做下去。”屠呦呦回憶,“我們是在黨和政府的關注和支持下,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正是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屠呦呦更加珍惜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這個研究平台,並希望它能“升級”成為中醫藥研究領域的國家級實驗室:

  “現在黨和國家這麼重視中醫藥事業,我們需要建立一個高水平、高層次的中醫藥研究平台,用最尖端的現代科學技術把青蒿素研究做‘透’,實現真正意義的中西結合。”

  同時,高水平的研究平台自然可以吸引更多海內外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我們已引進一些青年才俊,他們為推動青蒿素研究做出了很多貢獻,但人才還是感覺不夠,我們還想引進更多海內外人才。”

  屠呦呦看著團隊中共事數十年的姜廷良(出生於1933年)、廖福龍(出生於1942年),眼神複雜,“我們都已經七老八十了。”

  談及未來的研究,屠呦呦瞬間恢復了自信和篤定:“我們不是為了得獎而得獎,也不是得了獎就完了,既然已經開始研究,就要拿出更多更實際的成果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