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揭秘中國首枚原子彈的“大腦”是如何誕生的
http://www.CRNTT.com   2019-09-20 08:08:41


  伴隨著1964年10月16日新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的試爆,美蘇對華“核訛詐”被打破了。然而核試驗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系統工程,在那朵升騰的蘑菇雲背後,有著無數科研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從我國第一套核試驗遙控遙測系統的研製經歷中,就能深刻感受到當年那些科研工作者們的奮鬥精神。

  1963年初,一項神秘而艱巨的任務下達到當時的國防科委第十研究院第十九研究所(如今中國電科54所前身之一):一年內為核試驗研製出遙控遙測裝備。這套系統堪稱原子彈的大腦和神經中樞,沒有它,就不能保證原子彈被順利引爆,更無法證明核試驗到底有沒有達成預定目標。時任系統總設計師、通信測控專家葛叔平與同事李振魁一起領受了這個光榮的任務。“我們當時就向國防科委立下軍令狀:保證完成任務!”今年已86歲高齡的李振魁回憶說。

  在那個年代,美國、西歐等有核國家對中國施行嚴密的技術封鎖,1960年蘇聯專家撤離後也帶走所有的相關技術資料。在幾無參考和借鑒的情況下,這個任務的難度可想而知。所裡抽調精兵強將,專門成立遙控遙測研究室(代號12室),葛叔平親自出任主任。

  程序裝置是自動遙控遙測系統的心臟,整個系統靠它發號施令來工作。總體組成員樊子麟後來回憶說,為確保萬無一失,他們當時提出三個方案,分別交由三個工程小組研製。最終,葛叔平提出的頻分制遙控方案成為第一實施方案。如今我們從影視作品中看到的“主控站一排排彩燈閃亮的控制屏,被控站一個個像禮帽似的接收終端”,正是葛叔平的構思和工程設計相結合的傑作。

  回憶當年,83歲的李雄飛感慨地說:“大家經常一幹就到了凌晨一兩點,沒人叫苦,沒人喊累,都是自覺的。”當時,葛叔平已經是上了年紀的老專家,也每天和大家一樣加班到深夜。

  經過7個月的艱苦鏖戰,葛叔平帶領他的研發團隊,成功研製出核試驗遙控遙測系統第一套試樣。樣機測試通過後,按照“遙控系統設備一式雙套”的要求,他們又馬不停蹄完成數量龐大的生產和維修備件任務。

  1964年6月,我國第一次核試驗進入緊張的測試、聯試階段。葛叔平帶隊、樊子麟任組長的七人小組受命進場保障。樊子麟在回憶錄中說,“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與他第一次見面,就拉著他的手說:“我的‘邱姑娘’(原子彈代號)很年輕,還不成熟,交給你控制和測量,我要‘她’的血壓、心跳、脈動!這些數據都正常了,我才能控制爆炸呢。”

  在寂寥空曠的羅布泊,葛叔平和樊子麟他們像呵護新生命一樣對待核試驗中的機器設備,不敢有絲毫閃失。葛叔平被任命為遙控系統技術總指導,負責主控站。主控站是整個核試驗成敗的關鍵組成。葛叔平一直親自保管著總控制台的鑰匙,從不離身,就怕設備一經他人之手出現損壞的情況。“試驗場地位於戈壁灘,天氣冷,葛主任就把自己的毛線衣脫下來蓋在機器上。”

  樊子麟為副總指導,負責對各被控站巡回指導。被控站全部安裝在無人區,樊子麟每天都要乘汽車往返於各個被控站之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戈壁灘上的顛簸:“人在車上顛得心都要跳出來。車上還有些不安分的家夥,就是裝在包裡的安裝工具,車一跑起來,常常自動跑出包外,滿車叮叮當當又跳又叫。”更可怕的是,試驗場上本無路,戈壁灘難辨方向,上站回來經常找不著營地,直到晚上營地亮起燈光,才算找著回營的方向。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