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豬肉漲價對通脹影響有限
http://www.CRNTT.com   2019-04-26 11:08:44


隨著居民食品消費多元化,豬肉漲價可能導致對牛羊肉等食品需求上升,從而形成對豬肉的“替代效應”(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 唐建偉)
  交銀觀察

  上周有農業農村部的相關領導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自去年8月份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生豬與能繁母豬的存欄同比降幅逐月擴大。專家初步預計,今年下半年豬肉價格同比漲幅可能超過七成,從而引發市場對於未來豬肉價格上漲引發全面通脹的擔憂。此外,中央政治局一季度經濟會議認為經濟好於預期,市場預期寬鬆政策將結束,甚至開始擔心下半年貨幣政策可能會因為通脹抬頭有收緊的壓力。

  筆者認為,雖然疫情導致供給減少最終肯定會傳導到價格端,但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的配合,因為豬肉單一產品漲價導致全面通脹的可能性很小,貨幣政策更不會因為豬肉漲價而收緊。理由如下:

  首先,沒有總需求和流動性的配合,豬肉價格單獨上漲並不必然導致高通脹。目前CPI構成分項中,食品類權重不到30%,而非食品類的權重則在70%以上。因為豬肉價格上漲主要影響CPI中的食品價格,而對非食品價格基本沒有影響,非食品價格的走勢更多受總需求(經濟增長)的影響。回顧此前三輪的豬周期,只有2007至2008年與2010至2011年兩輪引發了較高的通脹,而2015年的豬周期對通脹的影響並不顯著。分析發現,2007至2008年和2010至2011年也正是總需求(經濟增長)及貨幣供給增速(M2同比)較高時期,而2015年則由於經濟增速與貨幣供給增速都處於放緩過程中,所以豬肉價格上漲並沒有帶來高通脹。

  肉類替代效應顯現

  考慮到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難有明顯回暖,雖然一季度實際GDP增速持平於去年四季度的6.4%,但名義GDP增速卻從去年四季度的9.5%下滑至7.8%,主因是PPI回落導致GDP平減指數的下降,表明總需求仍有收縮的壓力。同時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M2(廣義貨幣供應)增速仍在歷史低位徘徊。即使下半年CPI同比可能會因為豬肉價格的衝高而有所上漲,但並不具備形成全面持續高通脹的條件。

  其次,豬肉價格上漲並不會全部傳導到CPI。由於豬肉價格與CPI中豬肉分項並不是完全對等,CPI的豬肉分項中還包括豬肉製成品,其波動性會明顯小於豬肉價格本身,而且隨著近年來豬肉製成品權重的提升,使得二者的相關性逐漸減弱。筆者測算發現,豬肉價格與CPI中豬肉分項之間的彈性已經從最高時的接近0.9下降至目前的0.5左右,同時豬肉在CPI籃子中的權重也在逐年下降,已經從2012年的3.5%下降到2019年的2.35%左右。據此測算,即使年內豬肉價格漲幅達到70%,其傳導到CPI中豬肉分項的漲幅為35%(70%×0.5),進而對CPI同比的影響幅度在0.8個百分點左右(35%×2.35%)。因此,不排除下半年個別月份在豬肉價格漲幅最高時CPI單月同比可能會漲到3%左右,但較長時間維持在這一水平的可能性不大。全年來看,CPI同比漲幅仍能控制3%以內,能夠完成政府目標。

  再次,隨著中國居民食品消費多元化,豬肉價格上漲也可能導致對牛羊肉及雞肉、雞蛋等其他蛋白質類食品需求上升,從而形成對豬肉的“替代效應”,使得豬肉價格並不會出現持續的上漲。比如自去年8月份豬肉疫情爆發以來,疫情除了衝擊生豬供給之外,也影響了豬肉的需求,疫情初期豬肉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下跌,而與此同時牛、羊肉和雞肉價格卻整體是上漲的,特別是雞肉價格更是創下近年新高。

  最後,本輪豬周期仍受疫情影響形成的供給衝擊,並非需求拉動,其對物價的影響不應成為左右宏觀政策的考量因素,未來貨幣政策仍應以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之後的核心CPI作為政策決策的依據。中國核心CPI已經連續六個月維持在2%以下,整體運行較為平穩,並未出現大幅波動。核心CPI與總需求及PPI相關度更高,考慮到PPI仍有下行壓力,需求帶動核心通脹大幅走高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預計年內通脹仍不會成為制約貨幣政策操作的主要因素。(來源:大公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