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電影評分之爭折射權威缺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30 10:34:28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電/今年的賀歲檔電影似乎都陷入了“高票房、低口碑”的尷尬境地。

  《長城》、《擺渡人》、《鐵道飛虎》等國產電影“好片”還是“爛片”?圍繞這一討論的“口水戰”此起彼伏,在諸如豆瓣、貓眼等知名影評網站上,這些集結著全明星陣容的國產電影評分卻都很低。

  面對國產電影在輿論中的“落馬”,人民日報客戶端則在近日發文斥責“個別大V、公眾號為博取眼球、圈粉絲、流量變現等目的,發布惡意的、不負責任的言論,嚴重破壞了中國電影的生態環境。”甚至點名豆瓣等網站的低評分,是在引導民眾拒絕觀看國產片。

  此文一經發布,關於豆瓣是否是“惡意差評”的話題立刻在輿論中發酵,有許多網友甚至擔憂以後關於電影的差評是否會遭到封殺。

  實際上,就在11月7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中還提出了關於鼓勵開展電影評論的內容,並支持建立電影評價體系。如此看來,電影評價本身並無錯,但為何又會陷入“惡意差評”的風波中?

  在筆者看來,這場官媒與影評網站的風波背後實際上是關於電影評分權威的一次“論戰”。

  一直以來,國內的電影評論一直缺少真正專業的聲音。豆瓣成立初期,一直被視為是文藝青年的聚集地,很多“電影達人”匯集於此表達評論,因此在外界看來也代表一定的權威性。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網民進駐豆瓣,大家可以隨意在此表達觀點和評論,豆瓣也逐漸變成立足於“大眾視角”的電影評分網站。

  對於立足於“大眾視角”的評分網站,我們並無需苛求其“專業”,作為一種大眾文化,電影本身就需要接受大眾的評判以及打分。但是,對於許多立足於專業角度的評分網站來說,其專業化程度和公信力則需要認真考量。

  目前國內很多網站的電影評分都冠以“專業評分”的頭銜,但是究竟打出這些“專業評分”的“專業人士”是哪些人卻無從得知,而這些所謂的“專業人士”到底又有多大的權威性更是無從考量。

  國際上成熟的電影打分制度都具有很高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其背後往往都有一整套具有很強專業素質和審美經驗的專業電影人。正如電影獎項中的翹楚奧斯卡金像獎,其背後的打分團隊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專業類人員組成,並且包括任職於導演工會、演員工會等業內機構的專業人員。

  毋庸置疑,中國的電影產業要發展,僅靠前端的技術提升是不夠的,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評分制度將是推動中國電影更好發展的助推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