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一院槐花南柳巷 回到《城南舊事》故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10 11:17:42


林海音(右一)與母親(右二)、五妹燕玢(右三)、弟弟燕生(左二)、三妹燕珠(左一)1936年攝於北平南柳巷晉江會館(圖片來源:光明網)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林海音幼時隨父母從台灣遷居北京,曾在位於北京城南的晉江會館內居住了17年。1948年回到台灣的林海音定居於台北城南,這裡曾是台灣文人雅集之所。1960年,居住在台北城南的林海音出版了以她在北京城南童年生活為背景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多年來受到海峽兩岸一代代讀者的喜愛,歷久不衰。兩地城南成就了一位作家與一部經典。

  林海音的女兒夏祖麗回到《城南舊事》故居,尋訪母親的北京城南生活印記,寫成《一院槐花南柳巷》;又以《台北城南舊事》回憶母親及自己的台北城南時光。歲月悠悠,情思綿綿。

一院槐花南柳巷——回到《城南舊事》故居

  那年八月中旬北京還在溽暑中,午後的南城倒還清靜,我們在全聚德吃了烤鴨,先到父母親念過的師大附小轉了一圈,穿過專賣古籍古玩、筆墨紙硯的琉璃廠西街,到了南柳巷,左拐,走一小段路,再度來到40號和42號。當年專給福建和台灣鄉親住的晉江會館,也是母親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的背景。

  第一次來晉江會館,是在20世紀結束前一年的冬季,為撰寫母親的傳記《林海音傳》搜集資料。當時母親已臥病在床,2001年12月,她在台北去世。

  2005年,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原館長、《城南舊事》的忠實讀者舒乙先生(作家老舍之子)及有心人士大聲疾呼“保存作家故居,留下文學名著實景”,南柳巷晉江會館林海音故居被搶救下來,沒有隨一般老胡同拆除改建。

  1923年,母親五歲,跟隨父母從台灣遷居北京,先後住過珠市口謙安客棧、椿樹上二條永春會館、新簾子胡同、虎坊橋蕉嶺會館、西交民巷和梁家園。1931年5月,外公林煥文先生以44歲英年病逝於北京。外公去世後,外婆帶著7個孩子搬進不用付房租和電費的晉江會館,母親是老大,那時只有13歲。從1931年到1948年底回到台灣,晉江會館是林家在北京住得最久的居所。

  晉江會館建於清康熙年間,由泉州人、水師提督萬正色捐宅。全院有北房五間,南房、東西房各三間,有兩道門和影壁及月亮門。林家住在40號的北房。1949年後,會館的四合院被分成兩個小院,又加蓋了好幾家,成了個十幾戶的大雜院。幸運的是,再度造訪看到母親筆下“春天落了一地白色槐花,像覆蓋了一層白雪”的三棵大槐樹還在,算算少說也上百年了。

  我站在院子里抬頭望,茂密的大槐樹有四五層樓高,遮了小院的陽光,夏天有了涼蔭。想起《城南舊事》里的情節,宋媽抱著燕璋在大槐樹下唱快板兒:“槐樹槐,槐樹槐,槐樹底下搭戲台,人家姑娘都來到,就差我的姑娘還沒來;說著說著就來了,騎著驢,打著傘,光著屁股挽著髻……”

  《城南舊事》里病懨懨的燕璋,還沒走穩路,可憐的小生命就結束了。真實生活里,燕珠三姨告訴我,我沒見過的燕璋舅舅走的那天,小棺材擺在大槐樹下,外婆站在屋里,怔怔地望著窗外。抬棺材的頻頻催促,外婆手上握著一把錢卻遲遲不放,因為,給了錢,小孩一抬走了,就再也見不著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