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農業起源可能是“生於安樂”
http://www.CRNTT.com   2018-06-06 17:45:16


  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人類祖先是在什麼情形下開始馴化農作物、從狩獵採集者變成農民的?美國一項新研究認為,農業可能起源於歷史上自然環境良好、物資相對豐富、人口密度較高的時期,可謂“生於安樂”。

  過去一萬多年裡,世界多個地區的居民各自發明農業,人類社會乃至地球面貌都因此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於農業起源的時機,學術界看法不一,有人認為農業是良好條件的產物,有人認為是惡劣環境迫使人類嘗試馴化作物,也有人認為並無統一規律。

  新華社報道,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人類行為》雜誌上發表的報告說,他們建立模型推算歷史上的人口密度,對上述三種假說進行檢驗,發現在所有發源地,農業都誕生於條件較好的時期,“生於安樂”而不是“生於憂患”。

  研究人員利用世界各地220個狩獵採集社群的數據,分析多種環境因素對人口的影響,包括環境生產力和穩定性、居民遷徙距離、與海岸的距離、土地和其他資源擁有情況等,建立了一個能較好預測人口密度的模型。

  他們結合歷史氣候數據,用這個模型對2.1萬年前至4000年前的全球人口密度進行推算。結果顯示,在從中東、美洲到新幾內亞的12個農業發源地,儘管人們發明農業的時間相隔數千年,馴化的作物種類也大不相同,但農業活動全都開始於環境良好、人口密度較高的時期。

  研究人員認為,良好的生活條件使人類有餘力將新想法付諸實踐,較高的人口密度也有利於思想碰撞、促進創新。他們還說,該模型可用於推算更長時間裡的人口密度,探尋人類歷史上其他重大轉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