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讀懂“感謝貧窮”的生存智慧
http://www.CRNTT.com   2018-07-31 14:57:22


  中評社北京7月31日電/儘管家境貧寒,但絲毫沒有影響積極樂觀的王心儀。從小學、初中一直到高中,她在班裡始終名列前茅,各種獎狀、證書掛滿了墻壁,當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寄到家時,她正只身一人在外地打工。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近日,18歲的女生王心儀關於貧窮和希望的文章引發了網友的強烈反響。在剛剛結束的高考中,她取得了707分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貧窮,無論到什麼時候都不能稱之為“好字眼”,它畢竟與人們艱苦奮鬥的企盼目標相左。用王心儀的話說,貧窮“狹窄了視野”“刺傷了自尊”,但她還是要對“貧窮”說聲“謝謝”。透過王心儀18年來不平凡的生活足跡,我們需要讀懂“感謝貧窮”背後的真諦。

  與富足而顯貴的家境相比,貧窮的確會給人們的人生之路帶來生活拮據、衣食堪憂和水準降低、需求受限等諸多困難與不便,且維持生計和實現願望也注定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汗水與艱辛。但是,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的道理一樣,貧窮的經歷也有可能成為人生的財富。因為,生活壓力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拼搏向上的動力。因為“貧窮”,王心儀稚嫩的肩膀過早地幫父母一起扛起了家庭重擔。從小學開始,王心儀就主動幫父母承擔家務,經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也正是這段身體力行的勞動經歷,讓王心儀“能夠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深深地愛戀著腳下堅實而質樸的黃土地,享受著上天的恩惠與祝福”,並自幼養成自立自強、陽光樂觀的精神品格。有了這種接地氣的開放、豁達和擔當性格墊底,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解讀“感謝貧窮”,不是要人們甘於貧窮、安於貧窮,甚至樂當“貧困戶”,而是要正確認知“貧窮”,不以“貧窮”為包袱,不向“貧窮”低頭,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狀態,並立志改變貧窮。儘管家境貧困,但絲毫不掩王心儀的積極樂觀,高分考入北大,就是她挑戰自我的見證。正如王心儀所說,“我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只要站起比跌倒多一次,我們便沒有辜負這段青春、這段韶光”!或許這就是在貧窮中奮發帶給她的財富。

  (來源:中國經濟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