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漫重生需要機車也需要風火輪
http://www.CRNTT.com   2021-02-24 09:59:35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據文匯報報道,今年春節檔國內電影市場異常火爆,已創造多項新紀錄。“七大新片齊上陣”,其中動畫電影《新神榜:哪吒重生》乍一看不是特別顯眼,除了搭上了《哪吒:魔童降世》的“哪吒”IP,也沒有多少前期宣傳,從當前票房反應來說也只能算中規中矩,但分析一下其文本及其產生的語境,從其主要方面來說,可謂體現了“國漫崛起之路”的新策略與新成果。

  有效路徑: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掘與轉化

  國漫最重要的文化資源之一就是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國漫的發展與當代影視產業體系構建和技術創新密不可分,經過資本風投、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乃至新冠疫情的影響,市場經歷了幾輪洗牌,更有實力的公司才能表現出“哪吒”一般的抗風險能力和浴火重生的可能,比如《哪吒:魔童降世》的出品方“彩條屋”,比如《新神榜:哪吒重生》的出品方“追光動畫”。

  “追光動畫”具有創新者與挑戰者氣質,公司創立之後的幾部作品《小門神》《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也都有著中國民族文化的符號和標識,質量也都不錯,但市場表現差強人意,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不接地氣”。自《白蛇:緣起》開始,這種情況有所改變,原創魅力和觀眾熟悉的大IP更好地結合了起來,敘事和美學上既很新鮮又更中國了。《新神榜:哪吒重生》上承《白蛇:緣起》的製作水準,不甘心僅僅當一個“追光者”,所以走出了與彩條屋並不對立但又很不相同的另一條“國漫崛起”之路。

  從宏觀上說,國漫的發展策略與瓶頸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組關係上:民族性與全球化;傳統性與當代感;引進來與走出去;新技術與新業態;創意與手藝。迪士尼動畫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對中國市場時自覺吸納中國文化符號,其有效性在《功夫熊貓》和《花木蘭》那裡得到了印證,迪士尼的全產業鏈發展策略,比如動畫主人公如何成為虛擬明星,動畫衍生品產業,也很有啟發性。日漫的原創性、當代感、人文性、ACGN的青年亞文化性、番劇與大電影互動創作模式、甚至是聲優的明星生產也能給我們提供很多可資借鑒之處。國漫的近年發展既有潮流性也有一定的多元感和融合性:喜羊羊系列、熊出沒系列、大頭兒子系列和麥兜系列作品接續和保持著低幼取向;《秦時明月》《魁拔》《風雨咒》“山海經系”“西游系”“封神宇宙”等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掘和轉化上不斷進行著嘗試;《十萬個冷笑話》《羅小黑戰記》《刺客伍六七》等探索著無厘頭二次元風格的本土原創性;《我為歌狂》《昨日青空》《肆式青春》《我是江小白》力圖丟掉日漫的拐杖,探索表現中國當代青年人的城市和校園生活。同時,一些製作方也在力圖融合多屏、融合不同元素,在交叉類型上找到合適的定位。“奧飛動漫”“畫江湖”“MJTT”“小瘋映畫”這些獨立動漫公司如此,“羅小黑”走出去在日本的熱映和《刺客伍六七》的出圈就是表征,彩條屋和追光動畫也是這樣。當然,中國動畫已經建構起來的優秀傳統IP,不管是國內IP引入國外資本和技術孵化,還是引入國外IP進行國內的製作出品,都可能成為融合的路徑,但是受制於資金、機制和策略而產生的負面案例也值得我們吸取教訓。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