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小說技術》大處立得住 小處不糊弄
http://www.CRNTT.com   2021-12-04 10:12:52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2月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小說技術》是一本談創作技巧的書。時間一晃,我寫小說也有20多年了,我把這些年積累的經驗都放在了裡面,尤其談了怎麼“動手”深入生活的話題。這個說法看似古怪,實則正是我認識生活、體驗生活的一種方式。

  那還是1997年,我在朋友的“誘惑”下開始學習小說創作。一個生手寫小說,自然要選擇自己最熟悉的內容,於是我便選擇唐中宗、唐睿宗至唐玄宗開元初年這段充滿欲望、陰謀、勇氣和希望的時期為故事背景,選擇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化大都市——西京長安作為小說人物的舞台。小說的寫作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說服讀者的過程,在這個說服的過程中,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容易露出破綻的,就是細節。試想,一個小說人物在一座曾經真實存在的偉大都城中四處行動,如果我不能為讀者提供一些真實的“城市信息”,並借著這些“城市信息”再生發出情節、戲劇性場面乃至妙趣,那麼,這個人物便如同行走在虛空中、行動於鬼域裡。這樣也就等於放棄了許多說服讀者的有力細節,難以為讀者提供足夠的閱讀趣味。

  幸運的是,清代的索隱派學問家們對中國古代典籍做過無數深入細致的工作。我找到一本《唐兩京城坊考》,清代徐鬆撰文、張穆校補,這原是我在舊書攤上淘來的一本舊書,大約只花了8角錢。在這部了不起的著作中,有幾幅西京長安的略圖,還有來源於史料的考證文字。於是,我便根據這幾份略圖,參考書中文字和在唐代史料中能夠找到的相關記載,先是動手繪制了長安的宮城與皇城圖,然後繪制了大明宮和興慶宮的地圖——這裡是大唐皇室和政府機構所在地,進而又繪制了長安街坊圖。有了這幾張地圖,筆下的小說人物便如同行動在一座被複原的、生機勃勃的城市中了。我的小說集《刺客》和《暗探》就這樣寫出來了。

  這次經歷,為我後來的寫作提供了一種工作方法,也就是“動手深入生活”。自那以後,我的小說創作轉入中國革命史題材,“深入生活”的目標自然集中到這塊。例如,我為了寫長征小說,試驗過用“發熊掌”的方法煮皮鞋、皮帶;為了寫好一個迷信的人物,我自己在家替他搖“金錢蔔”;我還在家中養螃蟹、做鰻魚面、補車胎、雕山石;或是試著替被擊落在中國的美國飛行員用麂皮補皮褲……當然了,寫小說許多年,類似胡鬧的事情真是沒少幹,但這其中的樂趣,絕非僅僅是讀書、寫作可以得到的。我的觀點是,要想將小說寫得沒有破綻,就要把創作變成一場戰鬥、一次實驗、一個課堂、一種娛樂,甚至是一連串的“胡鬧”,只有想盡一切辦法讓枯燥的寫作生涯充滿樂趣,才能耐得住默默無聞的冷落與寂寞,才能發現這項工作的些微價值,才能不至於走火入魔。當然,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讀者、對得起大眾。因為小說嘛,“小說小說,往小處說”,小處不糊弄,大處才能立得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