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80年過去 魯迅依然活在人們心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0 11:18:35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電/“魯迅先生之墓”六個大字通過鎦金工藝再次刷新;墓碑前的兩棵廣玉蘭樹參天入雲、鬱鬱葱葱;丹桂飄香時節,不時有游人到魯迅銅像前獻花、瞻仰。

  1936年10月19日,一代文學巨匠、被譽為“民族魂”的魯迅先生在上海大陸新村寓所、他所稱的“且介亭”內與世長辭。今天上海市虹口區魯迅公園內的魯迅墓,距離“且介亭”約數百米之遙。

  80年過去,魯迅先生依然“活著”。他的生命深植於這座城市、這個國家和人民的記憶裡。

  毗鄰魯迅墓的上海魯迅紀念館近日正在舉行以“燈火”為主題的“魯迅與文藝展”,吸引中外遊客到此參觀,人群中也包括來自上海戲劇學院的師生。今年學院創排了一出新話劇《魯迅:1936年秋》,學生們要在紀念館內演出。

  打開互聯網,魯迅話題的“粉絲”數以千萬計。“愛慕亦哀思”寫道:我在心裡“複活”他,一個更純粹、更有溫度的老者。網友“始於一九九七”認為,魯迅先生的精神是永傳的,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

  近兩年興起的網絡問答平台“知乎”上,有關“魯迅為什麼擔得起‘民族魂’稱號”的討論,獲得了3300多個贊;另一個話題“魯迅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話,或者哪段文字”也引起熱議。有網友留言:“小時候不喜歡背課文,但現在每次想起那些與魯迅先生相關的文字,總會心頭一熱。”

  日前在滬舉行的“紀念魯迅誕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廣東魯迅研究學會會長鄭心伶提出:我們今天紀念魯迅,如果連“讀點魯迅”都做不到,那就值得反思了。

  在距離上海800多公里外的濟南,山東藝術學院副教授崔雲偉也一直惦記著“上海的魯迅”。他從博士論文做起,已經花了10年研究魯迅與西方油畫藝術,試圖向讀者介紹在木刻藝術之外,魯迅與其他細分藝術門類的緊密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