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獲獎後作品即加印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成消費品牌?
http://www.CRNTT.com   2019-10-13 09:51:44


  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北京時間10月10日19 時,2018年、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波蘭女作家奧爾嘉·朵卡萩(又譯作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分別獲獎。

  很快,國內一些出版機構均向記者表示要加印本次諾獎得主的作品。國內出版圈的“諾獎效應”似乎再一次顯現了。

  對國內一些讀者來說,這次的兩位獲獎作家可能都算不上熟面孔。

  奧爾嘉·朵卡萩1987年憑借詩集《鏡子裡的城市》登上文壇,而後接連出版長篇小說《書中人物旅行記》、《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等,寫作風格則帶著些許魔幻色彩。

  1966年,奧地利小說家、劇作家彼得·漢德克的劇作《罵觀眾》發表後,開始受到關注。此後,他最為著名的劇作《卡斯帕》發表。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以及《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都是奧爾嘉·朵卡萩比較著名的作品,2017年均由後浪出版公司推出過中文版。

  這次,後浪出版公司向記者透露,奧爾嘉·朵卡萩上述兩部作品都會加印,但具體印數不方便透露。此外,還將推出她的新作Bieguni(英譯名Flights,中文暫譯名《雲游》)。

  無獨有偶,彼得·漢德克已經引進國內的9部作品也都會加印,其出版方世紀文景表示,每部會加印五萬册。

  實際上,諾獎得主作品迅速加印,也不是什麼新鮮事。2012年莫言獲獎、2013年門羅獲獎時便曾出現過。

  更明顯的,2014年莫迪亞諾獲諾貝爾文學獎後,於2012年、2014年出版其小說《地平線》、《緩刑》的上海譯文出版社也是迅速做出加印決定,首印數各為4萬册

  出版圈對諾獎得主作品的熱衷,早在2012年便曾引發一些討論,被認為純屬逐利而動,比如莫言在得獎後,其書晝夜趕工加印,與之前的銷量反差很大。

  甚至有人表示,從莫言、彼得·漢德克等作家獲獎前後作品的“待遇”來看,似乎說明諾貝爾文學獎及其得主正逐漸成為一個消費品牌。

  “感覺這種加印就是一種商業行為。”翊軒是名文學愛好者,也曾在出版社工作十多年。他半開玩笑地說,“現在每到諾獎時間,好像最忙的不是搶頭條的各路傳媒,是各個出版方”。

  翊軒說,當年莫言獲獎帶火相關作品,出版社加印,讀者們一擁而上,搶讀之後一地雞毛,“許多人可能就是一種追風心理——跟追星差不多,但是粘性更差,讀一下也就扔下了,基本不會有更多更久的關注”。

  文學評論家白燁則認為加印舉動無可厚非:出版社有利益需求可以理解,並且,多數出版社引進作品是在該作家獲獎之前,還是有貢獻的,客觀上也起到介紹文學、介紹作家的作用。

  近幾年來,諾貝爾文學獎一直很受關注。白燁之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也表示,諾獎的真正意義是對作家文學價值的發現,也許原本有的作家相對小眾,但經過諾獎的“推薦”作用,引發關注,作品也會受到重視,知名度得以提高。

  “我們更應該充分挖掘認知獲獎作家的文學性,關注其作品本身的魅力。”白燁分析,有些文學愛好者是對諾獎及獲獎作家的作品發自內心的關注,有些只是看熱鬧,“對讀者就不能強求了。”

  來源:人民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