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高等教育法實施20年 報告盤點執行情況
http://www.CRNTT.com   2019-10-24 11:47:09


  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總體上講,高等教育法基本得到有效實施,大多數法律條款得到落實,實現了立法目的。但還存在一些實施不到位、落實不徹底的問題。

  高等教育法實施20周年之際,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執法檢查組於今年6月至9月開展高等教育法執法檢查。這也是該法頒布以來首次開展執法檢查。

  10月21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作高等教育法實施情況執法檢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總體上講,高等教育法基本得到有效實施,大多數法律條款得到落實,實現了立法目的。”王晨在報告中表示,檢查組同時發現,高等教育法還存在一些實施不到位、落實不徹底的問題。

  區域布局結構進一步調整

  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2663所,是1998年的2.6倍;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3833萬人,是1998年的4.5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8.1%,是1998年的4.9倍。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

  為全面了解法律貫徹實施情況,本次執法檢查採取全面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

  在實地檢查4省(區)的同時,還委托10個省(區、市)人大常委會自查,請教育部組織31個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自查,全部提交自查報告,實現了“雙自查、全覆蓋”。

  報告總結,高等教育區域布局結構進一步調整,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法律實施以來,全國新設本專科學校60%以上分布在中西部,東中西部高校數量和常住人口比例已經基本持平。新設院校向非省會城市布點,絕大多數地級市設有普通高校。

  數據顯示,高校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通用項目占全國總項數的82.6%,產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占全國的80%,在凝聚態物理、超級計算機、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一批標誌性成果。13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承擔了63%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69%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73%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高校科研創新存在短板

  王晨同時表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法律實施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主要表現之一,是高校科研創新存在短板。

  法律第25條、第31條、第35條規定,高等學校具有科學研究的功能。

  檢查發現,高校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主動作為還不夠,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還不強,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學術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基礎科學研究和前沿重大問題研究上有“高原”、缺“高峰”,高質量標誌性成果產出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制機制不健全,各方動力不足,供求關係脫節,重產出輕轉化的問題仍然突出;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未充分調動,對獎勵措施和收益分配等激勵政策普遍存在顧慮。

  “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基礎研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科布局的綜合性和交叉性不夠,高校科研力量缺乏有組織的協同攻關,科研評價體系不合理。”王晨說,評估報告指出,科技創新制度環境還不夠完善,科研經費等資源配置的激烈競爭性容易使科研工作者屈從“項目導向”,需進一步完善高校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和競爭性支持相協調機制。

  服務支撐能力還不夠強

  檢查發現,一些高校辦學定位不科學,學科專業特色不鮮明,人才培養的層次類型不合理,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不緊密。

  報告提到,高校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需求的高質量成果不多,能有效轉化的更少。經濟社會發展最為需要的應用型、複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十分緊缺,人才供給和市場需求“對不上”,高等教育“產能過剩”的隱憂不容忽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人才培養不足,全科醫生、幼兒教師、家庭護理等民生急需專業人才相對匱乏。

  “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在於,一些高校的辦學思路還沒有真正轉到服務國家需要和經濟社會發展上來,對社會需求把握不精准,就業與招生計劃、人才培養的聯動機制還未完全建立。”王晨說。

  檢查同時發現,高校同質化現象依然突出,一些高校學科專業設置雷同、重複,跟風設置門檻低、投入少的熱門專業。中西部地區國家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數量較少,“雙一流”建設滯後,在辦學水平和質量上與東部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老工業基地、民族地區高校經費投入不足,發展相對滯後。

  報告認為,出現這些問題,有認識偏差、利益導向的原因,也與政府部門缺乏分類評價引導有關。

  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王晨在報告中建議,推進高等教育布局調整,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推動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

  報告認為,應研究制定高等學校分類設置標準和辦法,建立不同類型高等學校的經費投入、人事管理、質量評估、監測評價等制度,引導高校科學定位、差異化發展,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格局。同時,面向未來,超前布局一批前沿性和引領性學科專業,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支柱產業緊缺人才培養。樹立高校科研戰略思維,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注重顛覆性技術引領,改革高校科研評價激勵制度,激發高校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加快實現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報告同時提到,要深化高校教師管理制度改革,探索試行高校分類制定崗位設置方案和管理辦法。改革教師考核評聘機制,建立健全教師分類管理、分類評價體系,克服“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頑瘴痼疾,引導教師潛心教書、安心育人。

  王晨同時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法律中的一些規定已經與實際不相適應,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適時修改高等教育法。

  (來源:科技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