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腦血管等10大病症易致猝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6-28 17:57:44  


  現代人生活繁忙,工作壓力大,食無定時,身體潛藏不少危機。早前,一天之內兩名壯漢猝死,不少人都擔憂心臟病等無形炸彈也會隨時在自己身上引爆。伊利沙伯醫院內科部心臟科高級醫生何鴻光表示,可致猝死的病症通常離不開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所謂預防勝於治療,何醫生認為,大家必須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及早作出預防。
 
  長期受壓致心臟衰竭

  何鴻光醫生表示,猝死者年輕化是因為年近四十者的生活環境較前富裕,巿民進食較多肉類脂肪,少吃蔬果,令體內積聚過多膽固醇和動物脂肪,故表面看似健康的身體,其實潛藏?不少病痛。

  此外,生活壓力亦令壯年人的血壓易受波動,積聚的膽固醇斑塊撕裂,血管壁出血,使血管栓塞,導致急性心臟病發。而慢性的膽固醇積聚,引致廣泛的冠心血管阻塞,亦可導致心臟衰竭,令人出現腳腫、氣喘、及未老先衰的?象。

  何醫生亦指出,環境是催化心臟病發的重要因素。在嚴寒的氣溫下,人的新陳代謝較快,心臟負荷較大,若在此時做過分的劇烈運動,更容易導致心臟病發。反過來說,在炎炎夏日,亦會令身體流失很多水分,故年紀較大的人及已知患有心臟病患者,就不宜在溫差太大的時間作戶外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引發心臟病。

  一般人在運動時要多補充水分,然而,心臟衰竭人士的身體調節功能較差,運動後飲用過多或過少的水也會影響其心臟負荷,導致心臟病發。而肺弱、氣管有毛病的人士,如哮喘病患者,心臟亦需要運作得較快,才可輸送與一般人同等分量的養料,因此,這類人士要避免於空氣污染指數高時外出。

  五分鐘復心跳可保命
  何鴻光醫生表示,超過一半以上的心臟病患者,在發病前無任何先兆,而在病發時(如胸口翳悶等),又往往誤以為是疲累過度或胃酸倒流等,令病情延誤,結果出現急性心臟病病發。急性心臟病患者在病發後五分鐘內一定要回復心跳,才可保命,若超過十分鐘還未能回復心跳者,大多都會死亡。他指出約有25%的心臟病發者,在未送到醫院前已經死亡,而有約10至15%則是送抵醫院後才去世。

  心臟病的死亡率雖高,但何醫生表示,近年不少人懂得心肺復甦法,加上現時救護車的心臟除顫器能馬上為心臟病發者進行急救,令病發者在五分鐘內回復心跳,故心臟病的死亡率比以往已稍為減低,因此市民不用太擔心。他指出,現時心臟病發者的死亡率,其實跟以往差不多,只是近年醫學進步,醫生和市民對病症的認識亦已加深,加上資訊發達,病患個案受傳媒廣泛報道,才令市民產生錯覺,以為這些猝死的個案比以往嚴重。

  人到中年 身體保健知多?

  30歲前
  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多吃蔬果,少吃高脂肪食物。

  最好有一位家庭醫生,能清楚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留意有否直系親屬因病早逝,及早作身體檢查。

  留意自己的體能是否比一般同齡的人差。

  30歲後
  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

  做適量的帶氧運動,如跑步、游泳等。避免競技性運動,因為可能要勉強自己遷就對方力度,加重身體、心臟負荷。

  保持穩定的體重,標準的BMI(身體質量指數)是23。

  控制血糖、血壓。

  在工作、人事上保持良好的EQ、穩定情緒,盡量放鬆。

  不論男士女士都不要胡亂吃藥,如減肥藥等,亦不要酗酒,因為藥物、酒精都可以引致心臟病。

  每年驗身一次。
                            文章來源:成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