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記者:中國之行打破我之前的偏見
http://www.CRNTT.com   2017-11-14 10:47:37


  美國石英財經網11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之行打破筆者對發展中國家的偏見 

  不久前,筆者到中國進行兩周的採訪報道時,原本抱著某些先入為主的成見。筆者小時候在印度,成年後幾乎都待在英國,自認為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生活非常清楚。從數據上來看,筆者也以為中國肯定更像印度。2016年中國的人均GDP為1.5萬美元——更接近於印度(約6600美元)而非英國(約4.2萬美元)。筆者原以為,中國的火車和地鐵會比印度的更現代化,但同樣都是亂糟糟的。客戶服務會更禮貌,但同樣也很煩人。換言之,在大大小小各方面,筆者想中國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樣兒。

  然而,筆者錯了。在中國兩個星期的經歷,讓筆者感覺跟以往去過的任何一個富饒國家沒什麼區別。筆者大大低估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現代化的地鐵、高鐵甚至飛快的短途上海磁懸浮列車均能使用移動網絡。在這裡哪怕迷路,也是因為路牌沒翻譯,而非像印度,連路牌都沒有。餐廳、商場和火車站的工作人員有時看起來工作忙碌,但無一例外地彬彬有禮且辦事效率極高。

  筆者對中國的錯誤看法可能部分歸因於自己的無知。麥肯錫上海辦事處主管喬納森·沃策爾認為,剩下的可能在於學者和智庫帶有偏見的觀點助長了錯誤看法。他寫道:“我30年在中國工作和生活的經歷顯示,過去西方對中國片面的看法與現實早已相去甚遠。”

  在中國的時光讓筆者想起一位印度朋友的話。當時,筆者問這位朋友為什麼要移居英國。他說:“這裡一切都是按規矩來。”同為印度人,又在英國生活過近十年,筆者十分理解他。在英國,巴士和地鐵會準時運行,司機遵守道路規則,警察不會先索賄才登記公民的報案。日常生活沒有在印度那樣累人。在筆者看來,中國大城市的生活與在英國的並無二致。若說有何不同的話,就是中國的基礎設施更好。

  經濟學家把中國列為發展中國家,是為了表明它仍在經濟自由化過程中。但是,連專家們都承認定義中國很難。德國的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副總裁比約恩·康拉德說:“從東部沿海亮眼的城市看,這是一個發達國家,而從西部貧困地區看,這又是個發展中國家。看星巴克的數量或識字率,這是個發達國家;看人均醫生的人數或農業人口比例,這又是個發展中國家。”西方有關中國的說法往往負面居多。這可能造成許多人對那裡的日常生活的錯誤看法。在筆者看來,這些矛盾之處更說明了西方人實地探訪中國的必要。現如今,許多人強調走出自己的信息泡沫,認識到我們所習慣的文化的優勢和局限性。訂一趟去東方的航班是良好的第一步。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阿克夏特·拉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