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息突如其來 作用有限影響有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5 09:30:18  


央行加息突如其來 作用有限影響有限?
  8月18日下午5:30,中國人民銀行利用自身網站宣佈,從19日起存貸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7個百分點,5年期以上貸款利率由6.39%升至6.84%,上調0.45個百分點。此一突然襲擊式的加息引發媒體廣泛關注,本社匯選有關輿論,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一、貨幣政策突襲調整 衝擊金融市場

1、加息意料之中 時機卻在意料之外
  繼4月份上調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僅4個月後,8月18日,央行再次宣佈提高利率。與上次不同的是,此次將存貸款基準利率均上調了0.27個百分點。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2.25%上調至2.52%;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5.85%上調至6.12%。(北京新華網)

  一位銀行業高層人士稱,“加息本是在意料之中,但時機又在意料之外。我們本預測會在9月份時再出臺新的緊縮政策。”(上海《第一財經日報》)

  三個意料之中:
  ①7月貸款繼續高速增長  據悉,這次加息最重要的背景,是貨幣信貸增速的回落明顯慢於投資增速的回落。資料顯示,投資增速從6月份的33.7%跌至7月的27%;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也從6月的31.3%回落至7月的30.5%。然而貨幣信貸卻在7月繼續保持了高增長。7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1718億元,同比多增2032億元。而中長期貸款新增成為主力,7月增長1493億元,同比多增1339億元。 

  ②7月存款增長突然減少  7月份銀行存款增長突然減少也使加息有了理由。7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為31.99萬億元,同比增速比上月末下降0.2個百分點。而加息有利於穩定存款增長,尤其是活期存款不加,定期存款愈長升息幅度越高,有利於改善存款增長結構。 

  ③避免距離工行上市太近  對於此次加息的時機,分析師認為,央行在這個時間點加息,可以避免與工行上市距離太近。(上海東方網)

  三個意料之外:
  ①7月部分經濟資料回落  專家稱,雖然貨幣信貸資料7月份依然高增長,但部分宏觀經濟指標已經出現回落:7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7%,這比上半年17.7%的增長水準回落1個百分點;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7%,比6月份的33.7%大幅回落;7月CPI增幅1%,比6月1.5%的增幅降低0.5個百分點。該專家認為,“7月份資料具有兩面性,貨幣信貸等資料支援進一步採取緊縮措施,但部分指標也顯示經濟已經有所降溫,進一步緊縮措施的出臺需要繼續觀察。”基於對資料差異性的判斷,央行加息有些出乎意料。 

  ②美聯儲8月已暫停加息  此次加息的背景是,美聯儲8月份已經暫停加息。中信證券在報告中稱,鑒於利率平價關係在境內的外匯市場已經成立,央行升息將進一步縮小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息差,並將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③央行發出穩定利率信號  8月2日,央行公開市場2004年5月以來首次動用數量招標,向市場傳達出強烈的穩定貨幣市場利率的政策信號。有分析師認為,央行之前之所以兩次動用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多次動用定向票據,而沒有選擇再次升息,即意在控制人民幣與美元的利差水準。出於這一原因,他並沒有預測到央行會在現在加息。(浙江線上網)

2、輕信行政手段 出臺加息慢了半拍
  今年4月,宏觀經濟剛出現過熱苗頭之際,央行於4月28日提高了貸款利率。之後,中國經濟仍處於高位運行。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央行會繼續通過利率手段來進行調控時,央行卻動用了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方式。在實施效果不太明顯的情況下,央行才再次採用了加息手段。(北京中國經濟網)

  有評論指出,央行為何總是慢了半拍?專家認為,央行早些時候,以為用行政性的方式收縮金融市場過多的流動性,是宏觀調控的當務之急。實際上,國內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銀行信貸過度擴張、國際貿易順差超常增長及能源消耗過高所表現出來的金融市場流動性氾濫,歸根結底是銀行利率過低造成的。因此,直截了當地採用加息,才是化解目前國內的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銀行信貸的快速擴張關鍵所在。(湖南紅網)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與金融制度室主任易憲容指出,世界各國央行都是通過利率變化的方式來調整本國經濟,但中國央行卻偏偏喜歡行政工具,這或許正是這幾年來國內宏觀調控一而再、再而三的原因所在。如果央行不能夠真正利用好銀行利息這一工具,那麼國內宏觀調控要達到預期目的是不可能的。

  因為在政府的利率管制下,不僅完全扭曲整個金融市場的價格機制,也造成了國內許多經濟關係的錯位與扭曲。在低利率政策下,整個市場的金融資源配置一定是低效率。因為,資金的價格越低,使用的效率一定隨之越低,當利息為零時,資本的回報率也是零。在這種情況下,看上去是能夠刺激經濟,但實際上犧牲了整個金融市場及整個社會經濟的效率。(北京《中華工商時報》)

3、加息事出倉促 增加金融市場風險
  自2004年7月人民幣出其不意地宣佈升值後,央行似乎就習慣於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常常在週五發佈重大消息,讓市場猝不及防。(北京《中華工商時報》)

  在美國,經濟政策每當發生變化,都能夠通過系統的經濟資料反映出來,這就是美聯儲制訂貨幣政策的依據。而市場經濟分析員也能夠根據這些資料來預測美聯儲將採取什麼貨幣政策。這樣,市場就能夠提前消化美聯儲可能出臺的貨幣政策,把風險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但對於中國來說,情況不是這樣。市場分析員難以根據公開的資料來預測央行的貨幣政策何時出臺,使用什麼貨幣政策工具。在最近的幾次利率調整中,每當市場出現加息或減息傳聞的時候,央行往往斷然否認,但當市場相信利率不會出現變化的時候,央行卻又會突然加息,一方面使市場各方措手不及,同時也使市場對央行的決策過程產生質疑。(廣東大洋網)

  今年以來,隨著內地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過熱,銀行信貸又快速上漲,內地房價不斷飆升,市場預期內地新一輪的宏觀調控又會開始。開始市場預期央行會動法定存款準備率,但實際上,央行則動的是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可以說,央行在貨幣政策決策過程中的不公開、不透明,不僅有損央行貨幣政策的權威性,也會弱化央行貨幣政策的效應,增加市場的不確定性。(上海《東方早報》)


二、實際作用有限 加息僅具警示意義

1、加息三大特點 彰顯央行緊縮經濟決心
  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加息央行突顯三大特點,採取了更有針對性的安排,對不同的利率進行差別調整,更加注重“分類調整”。(北京京報網)

  特點一:存貸款利率同時上調。  與4月28日僅僅上調貸款利率加息不同,此次央行同時上調了存貸款利率。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梁紅指出,央行之前通過上調貸款利率、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及發行央票和定向票據等工具,從資金的供給方進行調節效果不明顯,而“加息是最有效的調控手段”。 

  特點二:長期利率上調幅度大於短期利率。  調整後,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5.85%提高到6.12%。但從長期利率來看,五年存款利率由3.60%調整為4.14%。而貸款基準利率五年以上利率由6.39%調整為6.84%。專家表示,這樣的調節方式,有利於抑制長期貸款需求和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長期存款利率上調幅度大於短期存款利率上調幅度,有利於優化商業銀行存款結構,協調投資和消費的關係。 

  特點三:擴大個人房貸優惠利率幅度。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龔方雄認為,從央行此次加息,擴大個人房貸優惠利率從10%到15%來看,“加息不是為了限制個人買房,目標主要是遏制投資過快”。(上海《上海證券報》)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認為,“這次加息顯示了央行進行經濟緊縮的決心。下一步,行政命令等調控手段應該逐步淡出市場。之前的行政力度已經偏重了,如果在更多動用市場手段的同時,行政手段不逐步退出的話,下一步就可能出現通貨緊縮了。”宋國青說。

  英國滙豐銀行中國區高級經濟學家屈宏斌說:“這次加息不是最後的冷卻投資步驟,我們預期央行在未來的幾個月將繼續採取緊縮性措施。”(北京《經濟觀察報》)

2、加息僅屬微調 抑制投資過熱作用有限
  中國央行在4個月時間裏先後兩次加息,但經濟學家們說,中國央行可能已沒有進一步運用利率手段遏制投資過快增長的空間了。

  這是因為,中國的存款利率升得越高,投機性資金流入中國的動力就越大,投機者可坐擁大量人民幣等待從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揚中獲利。鑒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在連續兩年加息後已暫停上調利率,投機性資金大量湧入中國的風險更大了,因為美國停止加息降低了人們持有美元的興趣。其結果是:中國當局可能被迫更多依賴行政手段──如控制新批建設用地的數量──來減緩投資增速,以避免經濟過熱。(美國《華爾街日報》)

  不少市場機構和此間專業人士表示,加息的政策效應如何,尚需進一步觀察。這主要基於兩點考慮。第一,此次加息屬於微調性質,雖說加大了全社會的資金成本,但程度畢竟有限。在當前資金成本遠低於投資回報率的市場中,這種微調能取得多大效果,能不能一步到位地為偏熱的中國經濟降溫,現在還難以確認。第二,當前推動經濟偏熱的原因錯綜複雜,指望加息之類的貨幣政策以圖“畢其功於一役”,顯然不切實際。(北京新華網)

3、幅度太過溫和 未來央行或將再度加息
  經濟學家夏業良表示,目前國內經濟的大環境需要加息這樣的調控措施,但此次加息0.27個百分點力度仍然不夠,至少應該加息0.5個百分點。(北京人民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說,宏觀調控最關鍵的就是要讓價格機制發揮作用,這樣才能取得長效。如果不提高資金使用的價格(即利率),“風頭”一過,投資還會快速反彈。但此次加息幅度不大,未來一段時期還會逐步加息。(北京《中華工商時報》)

  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謝國忠表示,短期而言,這次加息主要起心理作用,旨在表明加息將成為一種趨勢,能有效地遏制投資衝動。他預計年內中國還將加息一次,明年則會加息三到四次。(北京中新網)


三、加息週期是否到來 暫時難下定論

1、暫時難下定論 是否進入加息週期
  專家表示,現在很難下結論認為中國進入了“加息週期”,預計後期的貨幣政策將進入一段平靜觀察期。在貨幣政策各手段中,匯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三率”未來有可能輪流或組合使用。(北京中國經濟網)

  也有專家表示,現在還難以認定中國進入加息週期,有幾個因素使得央行難以持續加息:

  第一,市場利率難走高。在連續緊縮措施出臺後,市場對於政策面變化的預期逐漸弱化,再配合以資金面的寬鬆,從8月初以來,對利率變動最為敏感的債券市場反而出現了一波難得的反彈走勢,各期限債券品種的收益率下行幅度在15-20個基點範圍內。如果央行繼續調高存款利率,會誘導回購、拆借、新債發行利率走高,資金成本上升,同時吸引更多資金流入銀行體系,迫使央行投放更多基礎貨幣,使流動性再被放大。

  第二,從抑制投資的效果看,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商業銀行的放貸衝動可能需要發改委、銀監會乃至國務院借助於視窗指導等行政性工具來進行調節;而許多企業對資金的成本也不是非常敏感。

  第三,從物價總水準看,2006年以來CPI一直在低位運行,7月份CPI漲幅只有1%。作為以抑制通脹為目標的利率工具,1%的漲幅還未構成存款加息的理由。(北京中國證券網)

2、調控過熱經濟 逐步倚重經濟手段
  本次加息,央行公開的理由是,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運行中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信貸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等矛盾仍然比較突出。資金的供給方面,央行主要採取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等措施。(上海《新民週刊》)

  央行這次加息舉動終結了此前的各種怪異的假說,例如“匯率擔綱論”、“並非過熱論”。加息舉動證明了央行還是傾向於採用組合拳的方式來控制宛如野馬奔騰的經濟。

  為了控制火爆的經濟,央行在此前短短幾個月內,兩次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並加提高貸款利率一次,並進行了無數次辛苦的央行票據回籠。用演進的眼光看,政策的效果愈發明顯。例如最近一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效果比前一次要明顯很多。最近一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後(緊縮信貸),我們可以觀察到,央行票據回籠(數量招標)的效果比以前更為有力。(湖南紅網)

3、利率逐步提高 央行調控趨於成熟
  中國的經濟過熱之所以難以控制,根源在於中國其實一直是一個“廉價資金型”社會。這種廉價反映在利率水準上。對那些沒有資格進入銀行資金系統的弱小但前途遠大的民營企業來說,“廉價資金型”是冷酷的。但對於那些揮霍型的國有企業來說,它是親和的。“廉價資金型”社會造成大量的裙帶主義式的低效投資,此輪經濟過熱就有這種不妙的因素潛伏於其中。(北京中國經濟網)

  實際上,只有健康合理的利率水準才能促進國債市場、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和繁榮。提高貸款利率水準年是促使形成有效的市場利率結構的必要手段。

  央行此次動用利率的時間恰好是在“國務院通報處理內蒙古新豐電廠專案違規建設”事件之後。內蒙古全區違規建設電站規模高達860萬千瓦,違規建設情況十分嚴重。這充分說明行政審批調控術遇到了來自於地方政府的一些阻力。而央行基於市場的調控手段的愈發有效性,則正在逐步顯示出市場手段具有更好的價值內涵。(廣州《21世紀經濟報導》)


四、房市股市匯率 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1、房市所受影響不大?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博士認為,“與幾個月前的調控措施相比,中國這次加息已充分考慮了自住房貸款者的利益。受本次加息影響更多的將是房地產行業的投機行為。”(德國之聲網)

  例如,某人去年貸款30萬元20年期,買了一套兩居室。據建行北京市分行的專業人員計算,1萬元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如果執行基準利率,按等額本息還款法,加息後,1萬元10年期每月將多還2.3元,1萬元15年期將多還2.48元,1萬元20年期將多還2.66元。如此算來,該購房者每月將多還79.8元。

  但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計算,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據專業人士透露,時下,對於貸款購買商鋪、第二套住房、別墅等,銀行可能會執行基準利率,但對於貸款購買第一套住房,由於房貸是優質資產,各家銀行競爭激烈,因此基本上都會按基準利率的下限貸給客戶。如果加息前後都執行這樣的優惠利率,加之央行已將房貸利率下限從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擴大為0.85倍,那麼加息後,1萬元10年期每月僅需多還0.32元,1萬元15年期多還0.33元,1萬元20年期多還0.36元。這樣一來,該購房者可能每月只需多還10.8元。(北京《人民日報》)

2、衝擊股市效應短暫?
  是否加息、何時加息,一直是今年股市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銀河證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聖元表示,此次加息幅度很小,對股市資金面的影響是比較有限的,且市場對加息早有預期,所以加息對股市不太可能產生劇烈的實質性影響。此前央行也曾出臺了貸款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調控措施,對股市的影響都不大。(北京中國經濟網)

  新疆證券資深分析師張海卻認為,從理論上講,加息對股市絕對是一個負面消息。據悉,加息意味著市場的資金價格水準上升,儲蓄、國債以及其他理財產品的收益水準都會相應提高,股市的吸引力會相對減弱。同時,不論是借貸還是自有資金,投資者入市資金的機會成本會加大。加息後上市公司的貸款成本提高,利潤會相應下降,股票價格也會因此下跌。(北京國際線上網) 

  股民對於加息的看法各不相同。8月18日晚,有線民在財經論壇上發出帖子,列舉了1993年以來歷次加息對股市的影響,並結合國外股市的情況,認為加息對股市的負面影響只能是短期的,就趨勢來說,加息週期一般對應的都是牛市。(廣州南方網)

  有投資者認為,與4月28日的那次加息相比,這次加息的影響可能會更大些。因為4月份股市正在強勢上漲,加息基本上沒有對股市產生壓力,而目前股市正處於沖高後的回落過程中,市場心態已經有所變化,加息可能會強化股市調整的要求。(北京《人民日報》)

3、匯率波幅有望擴大?
  市場人士傾向認為,由於是微幅加息,所以無論對於投資還是匯率的壓力,短期內都不會很大,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的貨幣流動性依然是過剩的,而這並不是短期內央行能夠獨立解決的問題。

  流動性過剩的主要原因,還是人民幣升值預期。熱錢流入加大了央行對衝壓力,央行對衝力度不夠,就會進一步增加流動性。如果想要從根上控制流動性,還是要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上海《上海證券報》)

  多家外資投行人士相信,此次加息之後,人民幣兌美元波幅可能進一步擴大。據預期,央行下一步可能將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波幅擴大到1%。(北京《經濟觀察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