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組織五周年:發掘新潛力 應對新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9 17:37:00  


上海合作組織五嵗了。
  6月15日至6月16日,上海合作組織元首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在本組織的誕生地——上海舉行。此次峰會適逢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五周年和“上海五國”機制十周年,因此被海外媒體視為上海合作組織在作用和功能上的一次重大而微妙的轉型。本社匯選有關輿論,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一、上海合作組織 逐步走向成熟

1、包容不同文明 威望日益上升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包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成員國總面積3000多萬平方公里,約占歐亞大陸的3/5;人口14.89億,約占世界人口的1/4。(美聯社)

  上海合作組織于2001年成立,雖然是最年輕的國際組織之一,但它在維護地區安全、打擊恐怖主義,尤其是區隔美國影響力方面發揮的作用與日俱增,像磁鐵一樣吸引了許多組織外的國家。目前,除蒙古、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四個觀察員國希望成為正式會員外,斯里蘭卡、白俄羅斯等國家也提出了申請。(香港《太陽報》)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上海合作組織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上海合作組織宣言》開宗明義,將平等協商列為組織的根本原則之一。歷史上,歐亞大陸,尤其是中亞地區一直就是各種利益和矛盾的交匯點。今天,中、俄、哈、吉、塔、烏6國走到一起,正如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季塔連科所說,這一地區正在變成“合作軸心”。這得益於上海合作組織巨大的包容性。(北京新華網)

  俄羅斯聯邦政府一位官員說:上海合作組織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地區組織之一”。“那些在歷史上相互關係並不十分友好的國家都希望加入上合組織,這一事實表明,該組織證明了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分量和地位,展現了解決地區衝突的出色能力。” 

  這位俄官員認為,之所以說上合組織有前途,還因為該組織目前包括了“經濟發展極為迅猛的兩個國家——俄羅斯和中國”,將來還會包括印度。此外,上合組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區組織之一,其成員國人口總數可能將達到30億左右”。(俄羅斯塔斯社)

  對於上海合作組織這樣一個重要的國際組織,西方媒體並沒有給予足夠的報導,公眾也知之甚少,這是“我們的恥辱和損失”。(加拿大《環球郵報》)

2、秉持“上海精神”  構建和諧地區
  上海合作組織在短短5年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被公認為正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越來越積極的影響。上合組織的成功,就在於它堅定不移地宣導和實踐了“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國際問題專家指出,這種“摒棄冷戰思維、超越意識形態差異”的發展模式,對國際社會尋求新型的、非對抗性的國際關係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北京CCTV網)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今次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中,提出要努力把本地區建設成為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地區”。可以說,在此之前,胡錦濤乃至中國外交部門,都沒有正式的、具體的關於“和諧地區”的提法。這次是首次。(香港中評社)

  長遠來看,“和諧世界”這一主題的影響力和上海合作組織的作用都不可低估。將來,東南亞國家、巴基斯坦、印度還有非洲國家也可能加入到中國定義的“和諧”當中。那就將是它所邁出的第一步。(德國《法蘭克福彙報》)

3、不屬軍事聯盟 不與北約看齊
  有些人將上合組織稱為“東方北約”,聲稱中國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的擴張旨在與美國及其歐洲同盟組成的北約抗衡。澳大利亞國防學院的張劍博士認為,從短期來看,上合組織與北約抗衡的可能性很小。

  張劍稱,因為無論從中國或是俄羅斯的角度來說,他們組織上合組織的出發點不是建立政治或准軍事組織與北約抗衡。從中國的角度來講,主要是為了穩定中國西部,特別是新疆以及中亞的局勢。因為這一地區都受到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影響,這是建立這一組織的初衷。其次,是成立這個組織以建立互信與提高合作的機制,也是要增加和穩定中國、俄羅斯與中亞之間的關係。由此可知,當初成立這一組織的出發點是地區性的,而不是出於全球戰略的目的。(澳大利亞《澳洲廣播電臺》)

  為避免與美國直接對抗,中國至少在目前階段不願將上合組織發展成一個純軍事聯盟,而是有意擴大它的內涵,使之變成一個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合作於一體的區域組織,為中國的和平發展戰略提供安全的戰略環境。(香港《太陽報》)

二、突顯務實合作 發展前景看好

1、安全合作:上合組織重要基石
  安全合作可視為上海合作組織的重要基石。此次峰會最令人關注的就是6國領導人提出的“新型全球安全架構”的理念。如果說5年前上合組織的成立是各成員國為實現本地區持久和平與可持續發展而作出的戰略抉擇,那麼5年後的今天,安全反恐領域的合作仍是峰會各國領導人關注的重點。峰會《宣言》把全面深化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及非法販運毒品,列為上合組織的優先關注方向。(法新社)

  作為一種新型國際安全模式,上海合作組織5年來的實踐富有創新意義:

  第一,擯棄冷戰思維的合作安全觀。各成員國在解決共同的安全威脅問題上形成共識:放棄對抗、緩解衝突、加強信任、維護穩定,這既成為解決當前首要問題的合作前提,也是今後預防其他安全威脅因素的原則。 

  第二,在國際組織中首先宣導反恐。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時,首先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說明了各成員國在安全合作上的遠見卓識,成為在國際社會中首先提出恐怖主義威脅和為反恐鬥爭實現國際合作倡議的國際組織。 

  第三,逐漸確立綜合安全理念。與單純依賴軍事打擊的反恐思路不同,上海合作組織還將打擊恐怖主義的注意力和工作重心放到消除滋生恐怖主義的社會條件上。綜合安全理念在“9•11”後的上海合作組織地區實踐中逐漸被各成員國普遍認同,並形成了相應的機制建設。(北京國際線上網)

2、經濟合作:上合組織努力方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指出,上海合作組織在推動未來地區經濟合作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如這一地區能成功實現經濟一體化,則意味著2020年之前將佔有全球30%左右的GDP份額。(北京新華網)

  經濟合作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相互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合作組織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尤其石油、天然氣等戰略資源豐富,與中國形成互補。在上合組織框架內解決油氣供應問題,可以避開美國、日本對中國戰略資源的遏制。這此峰會中方特別提出要加強經濟整合,希望在15年內建立自由貿易區。如果成功,上合將與東盟一起,為中國經濟騰飛提供雙翼。(香港《星島日報》)

3、人文合作:上合組織嶄新亮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蘇暢認為,人文合作正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深化多邊和雙邊合作的新亮點。雖然成立只有5年,但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憑藉深厚的人文基礎,通過人文合作進一步增強組織的“軟實力”。在國際政治中,人文和經濟是構成軟、硬實力的兩個主要因素。當今世界,技術、教育和經濟增長等因素在國家實力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在這個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人文合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北京人民網)

  蘇暢稱,“人文交流與合作不僅有助於增進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人民的相互瞭解和友誼,更有助於增強各成員國抵禦外部干擾的免疫力,為打擊‘三股勢力’(即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奠定良好基礎。”(北京新華網)

三、中國主導建立 戰略意義深遠

1、向國際社會顯示實力
  上海合作組織作為中國、俄羅斯共同發起並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已成為中國在區域及國際社會展示軟硬實力的重要舞臺。(香港《太陽報》)

俄羅斯政治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米赫耶夫認為,上海合作組織未來的命運主要取決於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主要國家的立場。對於中亞國家來說,上海合作組織可以被當作是安全保護傘。

  米赫耶夫說,目前中國和俄羅斯對待上海合作組織的立場都比較小心謹慎,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上海合作組織也可以在外表上進行不同的包裝,裏面添加不同的內容,這樣在國際舞臺上可以使其成為一個力量中心。所以從政治安全的角度來說,上海合作組織的未來很難判斷,但是經濟方面可能會有些進展,因為這十分符合中國的利益。(美國之音)

2、改變“不結盟”思維
  從國際大戰略的宏觀角度去看,“上海合作組織”是中國現代外交活動中一個值得史書稱許的佳作,因為:

  該組織是後冷戰時代唯一集安全、經濟、政治、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區域性組織,而且由中國主導;該組織是現今全球唯一沒有美國勢力介入的區域性組織,非但如此,在美國主導的北約組織(NATO)雖稱要擴充到俄羅斯邊境的勢頭中,“上海合作組織”所產生的潛在力道很可能迫使美國必須改善其全球戰略,因而使21世紀以後的全球新秩序產生新的變化。(法國《歐洲時報》)

  不止如此,過去長期奉“不結盟”概念為圭皋的中國當局,雖然仍在“上海合作組織”宣言中,力倡這種“不結盟”概念,但是,從五年前的“上海五國”到如今的“上海合作組織”,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領導人已體會出,在21世紀的發展中,中國若想成為“有牙齒”的大國,勢必調整其“不結盟”的“第三世界”舊框框,該挑頭的時候就得挑頭,如今的“上海合作組織”尚在萌芽階段,當然不宜以“結盟”形式出現,以免遭歐美的“盟友”掣肘。但是,從中國策劃到主導該組織進程中已展現出,中國已體會到,今後的外交棋局裏,中國必須走出美國的陰影,另創一種格局,另辟一片天地的必要性。(新加坡《聯合早報》)

3、與“疆獨”分子絕緣
  “上海合作組織”對中國最根本的利益是要使新疆境內的維吾爾分裂主義者絕緣,因此,在中國主導下,“上海合作組織”通過了“三打”公約:打擊宗教極端主義,打擊民族分裂主義、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以這三個公約作為凝聚“上海合作組織”的力量,不但絕了“疆獨”的後路,同時也使伊朗一旦在日後加入該組織,也必須向此“三打”公約低頭,不進行向中亞其餘國家外銷恐怖活動。(新加坡《聯合早報》)

四、上海合作組織 中國重要舞臺

1、伊朗總統與會 彰顯中國影響
  由於“惹火人物”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以觀察員與會,凸顯中國在解決伊朗核問題上的重要角色。(美國《華爾街日報》)

  伊朗希望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想以此粉粹西方國家孤立德黑蘭政府的企圖,二是想謀求更多的安全保障,讓該組織成員國保證在伊朗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提供支援。(美聯社)

  但是,吸收伊朗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無疑將給美國一記耳光,而北京並不願和華盛頓公開發生衝突。由於中國從伊朗進口的石油占其石油總進口量的1/3,因此中國現在實行的是模糊的外交政策:一方面伊朗總統被邀請參加這次峰會,得到了一次在國際舞臺上展示實力的機會,但同時北京也暗示,上海合作組織現在還沒有擴大成員國的想法。(德國之聲)

2、排除美國干擾 並非反美組織
  這次峰會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一旦處理好對外開放的法律檔,上合組織成員國將迅速增加,成為繼華約組織之後區隔北約的最大國家聯盟。去年,上合組織要求美國從烏茲別克斯坦撤出軍事基地,今年峰會繼續施壓,進一步壓縮美國在中亞的勢力版圖。(香港《太陽報》)

  上海合作組織雖然不以任何國家為針對物件,但實際上卻能給美國一定壓力。當然,“給美國壓力”和“反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就上海合作組織內部而言,除伊朗外的所有國家和准成員國都各自與美國擁有良好關係,因此既無必要也不可能成為反美聯盟。(香港《文匯報》)

  美國為何要擔心上合組織的崛起呢?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害怕中俄聯手,重新形成“二對一”的冷戰格局。二任布希政府的對外戰略,逐步從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議題向傳統的大國政治回移。在布希政府大國戰略的雷達螢幕上,有兩個亮度超常的點,即“經濟快速崛起的中國”和所謂“民主嚴重倒退的俄羅斯”。

  不僅如此,美國還擔心,中亞諸國向中俄靠近,使美國最終失去對中亞的控制。中亞地處歐亞大陸心臟地帶,連接南亞、中東等重要地區,油氣資源儲量豐富,對美具有重大的地緣和經濟價值,但美國的中亞滲透戰略開展得並不順利。(廣州《廣州日報》)

  在這些背後,還有美國並未明言的、更深層次的擔憂,即美擔心上合組織的新型理念會“侵蝕”美在亞太地區以及全球的“軟實力”,上合組織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新型理念,更能得到各成員國和其他國家的普遍認同。美國擔心,“上海精神”不僅將使中亞國家徹底“折服”,而且會最終發展成為一種全球流行的國家間關係模式,挑戰美國在 “變革外交”中宣導的“主權過時論”和“民主至上論”。(北京《中國青年報》)

3、維護亞歐穩定 樹立和解榜樣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前往上海與會之前,稱上海合作組織為“有影響力的地區性組織”,特別強調它在國際事務中作用將進一步加強。普京認為,“如今‘上合組織因素’是歐亞穩定的重要因素”。(俄羅斯《獨立報》)

  俄總統上合組織事務特別代表維塔利•沃羅比約夫稱,上合組織已經成為一個真正有行為能力的國際組織。而且,該組織在推動不同文化及文明對話方面樹立了榜樣。(俄羅斯《消息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