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以衝突驟然升級 強烈衝擊中東和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0 09:43:10  


黎以衝突驟然升級 強烈衝擊中東和平。
  最近一周的中東局勢再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12日,黎巴嫩真主党遊擊隊對以色列發動了越境襲擊,7名以軍士兵被打死。2名以軍士兵被俘虜,引發以色列強烈反彈。以黎衝突激化引起國際社會極大關注,有中東專家甚至認為,這是黎以雙方自1996年以來爆發的最嚴重衝突,兩國已到了“爆發大戰的邊緣”。本社匯選有關輿論,供讀者參考。(評論員:季 實)


  一、黎以衝突爆發 矛盾錯綜複雜

  1、人質危機擴大 激發連鎖反應
  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抓走了兩名以色列士兵。隨後以色列開始對黎巴嫩展開軍事行動;13日晚間,真主党動用火箭彈襲擊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沉寂多年的“中東火藥桶”在人質危機的助燃下冒出火光,這是黎以雙方自1996年以來爆發的最嚴重衝突。(英國路透社)

  14日,以色列空襲了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的真主党控制區域,目標包括真主党總書記哈桑•納斯魯拉的私人住宅。以色列內政部長巴龍在空襲之前說:“納斯魯拉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當時機到來時,我們會跟他算賬。”納斯魯拉則在當晚發表電視講話,宣佈向以色列“開戰”。隨後,在夜幕的掩護下,真主党發動導彈重創了一艘以色列軍艦。

  15日,衝突愈演愈烈,當天淩晨,以軍戰機轟炸了東貝卡谷地的兩座橋樑,隨後黎南部的多處橋樑和6個加油站也遭到以軍的轟炸。中午,以色列戰機首次轟炸了位於貝魯特市中心的黎巴嫩真主党總部,9層高的大樓被徹底摧毀。

  16日,在真主党向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發射火箭彈之後,以色列國防部長佩雷茨宣佈以北部進入“國土安全緊急狀態”,並開始對黎南部各城鎮進行轟炸。

  17日,以色列針對黎南部的空襲行動進入第六天。以色列的襲擊目標已經擴大到黎巴嫩全境,從首都貝魯特,到北部的第二大城市黎波里和東部的巴勒貝克等60處都遭到了襲擊,其中多處都是基礎設施。(法新社)

  對於以黎之間最新爆發的衝突,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中東問題專家金良祥稱,人質危機雖然擴大化,但作為地區強國的以色列仍有力控制局勢。金良祥認為,由以色列和真主党之間的人質危機發展到兩國交火,這種連鎖反應說明中東政治局勢的不穩定性正在加劇。(北京《新京報》)

  2、黎以積怨已久 矛盾根深蒂固
  黎以邊界爆發衝突有其必然性。黎南部與以北部接壤,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開始,由於巴勒斯坦遊擊隊轉移到黎巴嫩並以黎作為抗擊以色列的基地,以色列經常對黎進行軍事打擊,致使黎以衝突不斷。(德國之聲)

  黎巴嫩真主党是長期與以色列進行武力對抗的民兵組織,被視為是黎巴嫩南部最強的武裝力量。真主党成立于1982年,其立場是反對中東和談,認為阿以問題的惟一解決之路是消滅以色列。(法國《歐洲時報》)

  從現實層面看,分析人士稱,真主党的行動有其更深的用意。首先,以色列正集中力量在加沙實施“夏雨”軍事行動,此時在黎以邊境地區開闢“第二戰場”,既可使以色列腹背受敵,又可以幫助哈馬斯軍事組織,也加強了真主党在這一地區的影響。(美聯社)

  3、以國以牙還牙 軍事行動升級
  黎真主党武裝光天化日之下突破以北部邊境,襲擊並俘獲以軍士兵,對以色列震動極大。以輿論稱,這是對以色列的一次“戰略打擊”,是近年來以軍軍事威懾戰略的一次重大挫敗,令號稱中東無敵的以色列軍隊顏面掃地。(俄新社)

  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在人質事件發生後說,以色列的國家安全正受到威脅,襲擊者“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他說,真主党的襲擊不是恐怖行動,而是“戰爭行為”,黎政府應對此“負全部責任”。以色列將採取有限但“非常激烈”的反擊。

  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丹•哈魯茲表示,如果真主党拒絕交出被綁架的2名以色列士兵,“以色列就會讓黎巴嫩倒退20年”。(以色列電視10台)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朱威烈表示,以解救士兵為名,重創真主党武裝,是以色列軍此次行動的真正目的。自2000年以撤出黎南部地區以來,真主党借局勢平靜之機,迅速積聚軍事力量,發展新式火箭裝備,可以說,目前已具備了相當的對以打擊能力。以色列認為,對於真主党的戰略威脅,以色列已不能再無動於衷,必須借助軍事行動,重創其軍事能力,否則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和軍事形勢將發生改變。(上海東方網)


  二、軍事對抗升級 衝突愈演愈亂

  1、以國四線作戰 力圖速戰速決
  有分析人士認為,黎巴嫩真主党對以色列發動的進攻有使以色列陷入四線作戰的可能,為此以色列需要立即採取措施。

  以色列可能面臨同時與真主党、黎巴嫩、伊朗、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武裝從四面發動的攻擊,其中真主党和黎巴嫩將從北方戰線發動攻擊。同真主党在黎巴嫩作戰和維持在約旦河西岸的軍事行動要求以軍投入大量地面部隊。而為對付伊朗和敘利亞,以軍可能動用空軍和導彈部隊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以色列新聞社)

  以色列輿論認為,一個由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黎真主党、敘利亞和伊朗組成的反以同盟已經浮出水面,以色列外交部高級官員甚至將哈馬斯、黎真主党、敘利亞和伊朗稱作“恐怖軸心”。(美聯社)

  2、真主黨徒頑抗 戰爭硝煙彌漫
  儘管與以色列軍隊實力相差懸殊,但黎巴嫩真主党遊擊隊仍然苦撐不倒,並伺機反撲。

  18日,一名歐洲高級官員稱:“很顯然,美國人給以色列人開了綠燈,他們允許以色列繼續發動攻擊,攻擊可能會再持續一周。”(法新社)

  有專家認為,以色列目前還沒有力量一勞永逸地消滅真主党。解決真主党武裝問題需要黎巴嫩其他教派的努力,也需要國際社會的努力,當前,以色列只是想把真主党武裝向黎巴嫩邊界以北趕出幾十公里,使以色列本土免遭火箭襲擊。(英國BBC網)

  3、黎國局勢發展 政府難以控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殷罡認為,黎巴嫩政府目前控制不了局勢的發展。自以色列2000年5月全部撤出黎巴嫩南部地區之後,真主党就一直控制著以色列撤離的地區,黎巴嫩政府無法對南部地區實施控制,真主党的武裝也不在黎巴嫩政府軍的序列之內,是一隻非政府的教派武裝,是一隻聽命於伊朗和敘利亞的、和政府作對的武裝。(北京《中國日報》)

  黎巴嫩政府是希望對南部地區恢復控制的,並希望真主党根據聯合國安理會1559號決議解散自己的民兵組織。但是,在外部勢力的干涉下,黎巴嫩政府的願望無法實現。(法新社)


  三、中東危機日甚 和平面臨考驗

  1、敘伊是否參戰 動向值得關注
  目前有兩支無法預知的力量就是伊朗和敘利亞。如果這兩國處於觀望狀態的話,中東局勢還會處於國際社會的可控制狀態。但是,一旦這兩個國家介入黎以衝突,將會令中東局勢向著不可預知的方向發展,以色列屆時有可能會遭到重創。到時候,以色列的盟友美國的立場也將會影響未來的中東局勢。(法新社)

  此外,哈馬斯也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哈馬斯今年3月上臺以來,一直試圖以民選政黨派別的姿態博取外界好感,以期改變外界對其的固有看法。但是綜觀目前的巴以局勢,哈馬斯內部的極端勢力有抬頭的趨勢。這意味著一旦哈馬斯又走回依靠武力鬥爭的老路上去,將很有可能對以色列構成威脅。到時候,忙於兩線作戰的以色列能否打贏這場仗就成了未知之數。(英國BBC網)

  2、戰爭拐點出現 各方亟待克制
  對於以黎衝突的前景,多數的國際問題觀察家認為,不會擴大成新的中東戰爭。然而,目前這場衝突驚現兩個可能引發更大規模衝突的戰爭拐點。

  戰爭拐點一:以色列準備襲擊敘利亞?
  據悉,以色列政府已經給敘利亞政府下了最後通牒,要求敘利亞政府限時控制真主党民兵,否則的話以色列空軍將對敘利亞的重要設施實施轟炸,這一消息得到了美國五角大樓的證實。(以色列《國土報》)

  國際觀察家認為,一旦以軍閃電突襲敘利亞,那麼戰爭就可能全面擴大。(英國路透社)

  戰爭拐點二:伊朗秘密助陣真主党?
  7月16日,以色列國防軍的一名高級軍官匿名向外界透露說,在對遇襲擊的以軍軍艦進行檢查後發現,重創軍艦的不是真主党的無人機,而是岸對艦導彈。一名準將更是直言:“我們確定,真主党武裝發射的導彈(軍艦)是由伊朗研製的,我們也因此認為伊朗也參與了襲擊。”以色列情報官表示,約100名伊朗革命衛隊的精銳士兵運送、安裝並發射了那枚電視制導導彈。(法國《歐洲時報》)

  3、中東和平進程 再次面臨考驗
  種種跡象顯示,中東極有可能陷入一場僵持不下的持久戰。(英國BBC網)

  以色列這次膽敢在人質危機中,採取先發制人的攻擊行動,多次空襲貝魯特,主要原因在於美國的堅定支持。在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的緊急會議上,美國公開否決要求以色列停止在加沙地帶軍事行動的決議草案,袒護以色列的立場已經非常鮮明,以色列因此可在黎以衝突中更加肆無忌憚。

  然而,一場伊拉克戰爭已導致回教世界對美國極度不滿,中東普遍意義上的反美情緒也一直升溫,因此,面對以色列這次在美國袒護下咄咄逼人的軍事行動,中東回教國家絕對不會坐視不理。(德國之聲)

  伊朗已經恫言,以色列如果進一步擴大軍事行動攻擊敘利亞,回教世界必然會全力反擊,加上伊朗目前已在研製核武,整個危機也更增添變數。更嚴重的是,這次的危機恐怕會引發新一輪針對美國和以色列的恐怖襲擊,中東或將陷入血流成河的局面。(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儘管巴以關係惡化到近幾年以來的“冰點”,而以色列的立場也非常強硬,但這種危機局面還不會惡化到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地步,這種政府層面上正面沖對抗的可能性很小。以色列是中東地區的“超強”,其他阿拉伯國家與它相比明顯式微。以軍進入某些中東國家其實是如入無人之境的。(美聯社)


  四、衝突如何收場 考驗國際社會

  1、停火未達共識 各方眾口難調
  以色列在17日提出了停火的條件,以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在議會說,要停火,真主党要釋放抓走的兩名以色列士兵、停止向以色列發動火箭彈襲擊,真主党武裝也要撤離黎南部地區,由黎巴嫩軍隊進駐部署。(美國《紐約時報》)

  與以色列的意見不同,不少國家都支持由聯合國派遣部隊進駐黎南部地區,法國總理德維爾潘在貝魯特建議,派遣國際觀察員進駐黎巴嫩,而安南也在17日建議向黎巴嫩南部增派維和部隊,布雷爾和義大利總理普羅迪都表示支持,俄羅斯總統普京則表示“不排除俄羅斯在其中發揮作用的可能性”。(英國BBC網)

  2、美國罕見放手 不欲立即停火
  以黎局勢新近惡化,中東局勢向何處去?美國國務院官員也不能給媒體一個清晰的答案。美國國務院17日宣佈,國務卿康多莉紮•賴斯有意前往中東,協助平息以色列與黎巴嫩衝突,但卻沒有表明美國的具體態度。在不少有分量的政治家一個接一個加入黎以衝突外交斡旋之際,美國卻保持了罕見的“放手”態度。(新加坡《海峽時報》)

  美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的一番話起碼說出了美國不希望衝突向哪個方向發展。他17日說:“你不想要的是……回到3星期前、3個月前或者6個月前的狀況,恐怖分子和他們的支持者可以把整個地區拖進危機。”美國將黎巴嫩真主党列為恐怖組織。

  麥科馬克說,我沒有一個水晶球,能夠從中窺探中東局勢的走向。惟一的希望就是被綁架的以色列兩名士兵被立即、無條件地、完好無損地放回來。而這並非就能解決問題,只是各方回到談判桌前的一個先決條件。(英國BBC網)

  麥科馬克的話暗示美國對單純的停火興趣不大,美國擔心立刻停火只能臨時解決問題,讓以色列和國際維和部隊處於危險之中。(美聯社)

  3、國際社會觀望 暫時難有對策
  以黎衝突雖然引起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但沒有跡象表明西方或阿拉伯國家可以在短時間內用外交手段解決這場衝突。美國和法國已準備撤離僑民,英國已向地中海東部海域派出了一艘航母,這顯然是為了撤僑工作作準備。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西方國家認為以黎衝突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北京新華網)

  對於國際社會的“消極反應”,黎巴嫩方面表示出了強烈不滿。黎總統拉胡德16日指責聯合國安理會遲遲不對連續五天轟炸黎巴嫩的以色列進行干涉,使以色列有更多的時間迫使黎巴嫩向其屈服。(法國《歐洲時報》)

  不過,向黎巴嫩南部派遣維和部隊,聯合國和世界各國都曾有過不少慘痛或者尷尬的經歷,以色列經常“無視”聯合國自1978年起就部署在黎巴嫩南部的維和部隊,比如在1982年入侵黎巴嫩,1996年甚至襲擊聯合國維和部隊在黎巴嫩境內的加納基地,打死超過100名平民。美、英、法和義大利曾在1982年派遣國際部隊進駐貝魯特,但在1984年遭到自殺炸彈襲擊,總共造成240名美國人和58名法國人死亡。

  有了這種教訓,布雷爾17日說,如果要增派維和部隊,數目必須比目前已經在黎巴嫩的2000人“多很多”,任務也必須“清晰明確許多,擁有的武力也必須強悍許多”。(美聯社)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