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順利當選 彰顯亞洲影響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8 14:32:00  


潘基文順利當選 彰顯亞洲影響力。
  10月13日下午,第61屆聯大舉行任命聯合國秘書長的全體會議,192個會員國的代表以鼓掌方式通過任命決議,現年62歲的潘基文(Ban Ki-Moon)被正式任命為聯合國第8任秘書長,5年任期從2007年1月1日開始。潘基文是繼緬甸的吳丹之後第二位來自亞洲國家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角逐秘書長職位的道路上可謂一路凱歌,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未來的任期一路坦途,因為聯合國秘書長——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機構的最高行政長官,很多時候被認為是一位“鋼絲上的舞者”。本社匯選有關輿論,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一、當選毫無懸念 潘基文眾望所歸

1、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對手知難而退
  10月5日,拉脫維亞總統維琪耶—弗賴貝加與泰國前副總理素拉革相繼宣佈退出聯合國秘書長競選。至此,下屆秘書長候選人只剩下了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一人,這使得9日舉行的安理會正式投票變得毫無懸念。(日本《中文導報》)

  在正式投票前只剩下一名秘書長候選人,這在聯合國歷史上前所未遇,此表明潘基文在競選中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從天時看,根據地區輪換原則,下一屆秘書長當屬亞洲人。從地利上說,韓美間有著特殊關係,得到美國的支持自然不是難事。而韓國與其他大國的關係也很融洽,加上韓國近年政局穩定、經濟發展,潘基文獲勝也就不足為奇。從人和上看,其他候選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弱點,審時度勢之下退出選舉,也不失為明智選擇。(韓國《朝鮮日報》)

  來自印度的聯合國副秘書長塔魯爾被認為是潘基文最強勁的挑戰者,在摸底投票中也一直位居第二。然而,印度畢竟是個大國,按照聯合國不成文的慣例,秘書長職務通常都由來自中小國家的候選人出任,這樣更有利於聯合國內部的平衡與團結。

  泰國前副總理素拉革在前兩輪摸底投票中位列第三,但與潘基文差距明顯。上月泰國發生政變,使素拉革競選底氣更顯不足,無論是泰國臨時政府,還是整個東盟,對其支持力度都不是很大。

  其他幾位元亞洲地區候選人處境也比較尷尬。約旦常駐聯合國代表紮伊德本有美英在背後支持,但幾輪摸底投票成績都不理想,且一些阿拉伯國家認為約旦過於親美,並不主張紮伊德參選。阿富汗前財政部長加尼知名度不高,缺乏國際社會支持。斯里蘭卡總統顧問達納帕拉已68歲,年齡偏大,更關鍵的是他過去曾擔任聯合國副秘書長職務,而美國早已放風,反對曾在聯合國工作過的候選人當選秘書長,理由是不利於改變聯合國的“舊官僚作風”。

  拉脫維亞總統維琪耶—弗賴貝加在第三輪摸底投票前才參加競選,並一舉取得第三名,勢頭甚猛。她是本次競選中唯一來自亞洲以外的候選人,也是唯一的女性。俄羅斯已明確表示,反對任何來自前東歐和波羅的海國家的候選人,作為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俄方態度成為維氏難以逾越的一道障礙。(上海《解放日報》)

2、潘氏最終脫穎而出 國家鼎力支持
  就在潘基文“凱歌高奏”之際,英國《泰晤士報》卻在29日拋出大篇幅報導——“百萬美元和珍貴鋼琴將韓國人送上聯合國頭把交椅”。文章說,為使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成功當選下一任聯合國秘書長,韓國政府發動了強大的攻勢。報導指出,據該報調查表明,韓國政府所提出的誘人條件包括:向非洲國家額外投資百萬英鎊,向歐洲某些國家提供優惠條件,以促成雙方達成貿易協定。甚至韓國政府還送給秘魯一架珍貴的三角鋼琴。報導甚至將韓國政府自今年2月以來的“慷慨之舉”歸納出一個詳細列表。

  對此,韓國駐英國大使館發言人以及潘基文本人立即做出了回應。韓駐英大使表示,韓國政府早在2002年就決定要提升對發展中國家的捐助金額。潘基文則表示:“這是毫無根據的說法”,並坦然地說:“作為當選熱門人物,我知道我將成為非常嚴密的被核查目標,並應該樹立起正直的形象。”但不可否認的是,潘基文最終在聯合國秘書長競選中脫穎而出,的確得到了韓國上下鼎立支持,韓國政府功不可沒。(北京《中國日報》)

  選潘基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選韓國。換句話說,潘基文的身後有韓國殷實的國力和正面的形象作為支撐。大韓民國的歷史不長,甚至加入聯合國也只有短短的16年,但幾十年的時間已經足夠這個國家洗刷一窮二白的面貌,成為全球GDP排行榜上的第11名,並為聯合國財政和維和行動作出貢獻。

  近年,首爾提出“東北亞均衡者”的外交思想,雖引發了國內外的不少爭議,但與日本一味追隨美國的姿態大相徑庭,頗令人們對同是美國傳統盟友的韓國刮目相看。與此同時,“韓流”風行各地,以唯美的風格傾倒了甚至是遠在埃及的觀眾,對韓國的軟實力是一個極大的提升。(上海《東方早報》)

3、大國協調有所改善 人選達成一致
  歷屆聯合國秘書長基本上均從眾多的人選中勝出。秘魯的德奎利亞爾從9位候選人中勝出,埃及的加利從15位候選人中獲勝,而此次韓國的潘基文從7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均說明較量、角逐之激烈。比較而言,潘基文如此順利當選新的聯合國秘書長,這在聯合國歷史上頗為罕見。雖然秘書長選舉並不是什麼牽動大國利益的重大事件,但從中也可看出當今國際局勢的一些特點。(香港《大公報》)

  當今世界,雖然多極化趨勢繼續發展,但大國依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如果大國之間的利益分歧無法彌合,就很難取得共識。在聯合國舞臺上,常任理事國如不能取得一致,任何決議都無法通過。但近年來,隨著國際局勢複雜因素的增多,單個大國日益失去操縱或主導國際事務的能力。任何國家,不管其實力多麼強大,完全不顧國際社會的普遍意志,已很難實現自己的外交目標。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大國對重大國際事務的協調近年來有所改善。而潘基文此次之所以能順利當選聯合國秘書長,與大國關係的改善,尤其是大國間協調的加強有著相當的關係。五個常任理事國,雖然在開始時對新秘書長人選沒有一致想法,但隨著幾次意向性投票的進行,五大國很快就人選取得了一致。(上海東方網)


二、韓國典型外交官 登上權力之巔

1、韓國外交官員典範 六方會談建功
  1944年,潘基文出生在韓國南部忠清道的一個小鎮。從小,潘基文就夢想著成為一名外交官。從上高中起,他就開始刻苦學習英語,並在高二時作為韓國全國挑選出的4名美國政府獎學金學生之一赴美學習。華盛頓之旅,時任總統甘迺迪接見,據說開啟了潘基文的外交官之夢。

  1970年,潘基文在首爾國立大學獲得國際關係碩士學位後,以外交官考試“榜眼”的成績進入韓國外交通商部,正式開始了自己漫長的外交生涯。在此後的30多年中,他幾乎擔任過了韓國所有最重要的外交職位,包括駐美大使和駐聯合國大使。由於升遷太快,1987年,潘基文為此給100多位同事和前輩寫信表示歉意,寫這些信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廣州《南方週末》)

  擔任外交官以後,由於為人誠實細緻,潘基文一直受到各級上司的賞識。他在外交通商部有個“主事”的綽號。主事是古代新羅時期的官職。潘基文得到這一綽號,是因為不管把多麼瑣碎的業務交給他,他都能處理得井井有條,十分妥當。(韓國《朝鮮日報》)

  潘基文在出任外長後,韓國政府最重要的外交課題之一,就是解決2002年爆發的朝鮮半島核問題,推動六方會談。作為外長,潘基文為六方會談在有關國家之間展開頻繁的穿梭外交,成為韓國在六方會談中發揮調停作用的關鍵人物。正是由於在朝核問題上積極斡旋,韓國在解決朝核問題上的作用得到認可,國際地位得以提升。而潘基文也在與中、美、俄、日等國家外長進行廣泛交流的過程中,與各國外交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和信賴關係,在國際上建立了良好的聲望,積累了重要的政治資本。這些對他競選聯合國秘書長十分有利。(上海東方網)

  在韓國外交界,潘基文被奉為外交官員的典範,他最突出的優點是務實勤奮,事業第一。潘基文工作中經常面帶微笑,溫文爾雅,富有親和力。他自稱為“外柔內剛型”,在外交談判中即使發生爭論吵架,他也不會怒形於色。熟悉潘基文的韓國外交部發言人稱他為“絲絨手套包著的鐵拳”,前韓國總統顧問張成旻這樣形容潘基文:“你難以找到一個真正討厭他的人。”(北京《經濟日報》)

2、作風內斂溫和謙遜 擁有三大特質
  潘基文為人謙遜,言辭溫和,舉止低調,毫無個性鋒芒。其不甚討好的競選方式和風格,使得那些慣看世事風雲的西方輿論乃至久經政治沙場的國際政客們都對他不看好。遲至今年2月,潘基文才正式宣佈角逐秘書長職位,比很多對手慢了幾拍。而在此後8個月的所有演說中,潘氏雖然把焦點放在聯合國的改革之上,但卻刻意避開了任何有可能引起爭議的話題。這種毫無聲勢和特色的“表演”,根本就不能引起媒體和外交官們的重視,所以他始終沒有獲得較高的評價。然而,在7月開始的四次安理會意向投票中,潘基文不僅每次都獲得廣泛支持,而且支持度節節攀升。自始至終,潘氏不急不躁,不露聲色,但他卻笑到了最後。(廣州《新快報》)

  潘基文曾為其翩翩有禮的作風解釋說:“我或許看來有點柔弱,但必要時非常果斷。亞洲國家認為謙遜是美德,輕聲說話並不代表缺乏領導能力或承擔。”(英國路透社)

  潘基文永遠在微笑,沒人看過他發怒和失態。他曾說,“要努力學習上司的長處,並把它變成自己的”。由於經常很早上班,他甚至親自給下屬開門,以表示體恤他們的辛苦,“因為我早上班,他們自然也得早上班。”因為幼年時,潘基文的母親即對他說:“絕對不要吵架,多幫助別人”。他的大學同學,現首爾大學教授安成旭說,他從學生時代做家教起,就深受學生家長歡迎,因為“他為人謙虛有信義”。(廣州大洋網)

  外報總結,潘基文共有三大特質:
  特質一 具備極強親和力
  潘基文最負盛名的特長是出色的口才和非常優秀的記憶力,能夠敏銳地抓住細節,此外,他還善於靈巧地閃躲媒體和對手提問中的種種陷阱。他常常面帶微笑,態度十分溫和,具有很強的親和力,被西方媒體評價為“和藹可親的外交官”。
  特質二 溫和中不失堅定
  雖然以溫和著稱,但是潘基文在必要的時候,毫不妥協地堅持立場,尤其是在處理與美國和日本的關係上,潘基文領導下的韓國外交政策具有了更多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韓國媒體評論說,在潘基文任內,韓國多次拒絕美國公開譴責朝鮮人權記錄的要求,並在美國態度有所保留的情況下,積極發展與中國的經貿和外交合作關係,在對外政策上呈現出了與此前幾任外長都不同的鮮明特色。
  特質三 擁有廣泛人際資源網
  韓國海外資訊部主任YooJae-woong說,潘基文是世界上人際資源網路最廣泛的外交家之一,同時還擁有出色的領導才能、專業外交技巧和流利的語言能力。(北京《新京報》)

3、雖有美國明確支持 未必過於親美
  布希政府此前已經在不同場合暗示將支持潘基文接替安南。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日前在美國眾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上稱讚潘基文是一名非常專業的外交官,擁有在聯合國工作的豐富經驗。

  美國專欄作家湯姆•普雷特如此形容潘基文:“這個職業外交官準備充分,非常熟悉業務,比韓國外交部的任何人都更努力工作。他目標明確,通多國語言,包括英語。從新加坡到東京,從非洲到拉美,他都深受外交同行喜愛,和中國、美國的高級外交官員相處融洽。美國國務卿賴斯多次表示,她喜歡和潘基文待在一起。並非所有亞洲外交官都能入她的眼。此外,他是個好人。”(英國《泰晤士報》)

  受美國歡迎,對潘基文顯然很重要。潘基文曾在美國生活過10年,其間在哈佛大學獲得行政學碩士學位。從1994年處理第一次“朝核危機”起,潘基文就和美國高層建立起了密切聯繫。(日本《東方時報》)

  也有人擔心潘基文“過於親美”,或認為他“過於軟弱”。其實不然。潘基文是一個既靈活又堅定、處事溫和、公正的外交家,而且還帶有一點人情味。他在美國工作多年,確實同美國關係密切,但他同很多國家關係都不錯,同中國的關係也相當友好。如果說潘基文“親誰”,他“親”的是韓國自身,以及維護國際行為準則。(上海《解放日報》)


三、開創東亞世紀 揭幕潘基文時代

1、亞洲地位提升 東亞已成戰略重點
  這次秘書長選舉,很多國家從一開始就認為應該由亞洲人當選,並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這一方面是由於亞洲自三十多年來沒有出過秘書長,另一方面也是基於亞洲地位的日益提升。因此,在競選此次秘書長的候選人中,亞洲人始終佔據多數。值得指出的是,當意向性投票顯示潘基文的領先地位後,其他亞洲國家的候選人相繼放棄或退出競選,表現了亞洲國家的團結和“大局觀念”。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多數成員國對潘基文的認可,也是對亞洲尤其是東亞政治作用的認可。因此,與其說是聯合國選擇了潘基文,不如說是世界選擇了東亞。(北京《新京報》)

  從目前的格局看,亞洲尤其是東亞已經日益成為一個戰略重點。這裏不但有全球安全問題的焦點朝鮮半島、中東、阿富汗等地,還有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軸心。更重要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國家,在經過歷史血與火的洗禮之後,形成了一個更加成熟和穩重的安全觀。亞洲國家試圖影響國際安全格局的做法,在過去的數年中已經受到全球的關注。

  另一方面,這位東亞政治明星的出現,從個人或者國別層面上的意義,遠不如洲籍意義來得深遠。畢竟在亞洲這個地區,充滿了各種信仰、各種政治制度、各種經濟發展階段,甚至是各種國際觀的對峙,某些時候還充滿了歐洲、美洲和非洲所沒有的外交僵局。(北京國際線上)

2、政治和諧理念 西方社會現實需要
  在聯合國秘書長選舉史上,難得有一位候選人能夠早早得到五大國的認可,潘基文能一舉當選,與他的這種個性不無關係。甚至可以說,他的當選是東方品格的魅力綻放。韓國國旗以太極標誌,“太極的玄妙在於有效化解激烈的衝突,”潘基文在談到處理國際關係時這樣說,“用於處理國際熱點問題很有效,只有作為東方人的我才能理解太極的玄妙。”(上海《東方早報》)

  而潘基文此次競選聯合國秘書長,並沒有採取咄咄逼人的姿態,而是處處表現出東方人溫文爾雅、謙遜低調的作風。潘基文過去幾十年在不同外交崗位上的豐富經歷和出色表現,特別是在這次競選秘書長過程中的言行,充分體現了東方國家崇尚和諧的政治理念和文明底蘊,給國際社會留下了深刻印象。

  潘基文的這種文明背景,正是國際社會所需要的。當前,越來越多的複雜矛盾困擾著國際社會,西方的文明理念和強權思想已難以解決世界所面臨的種種難題,而東方人崇尚溫和、主張和諧的處事風格可以為處理各種衝突提供新的方式和思路。可以說,潘基文當選的背後,多少也包含著國際社會希望將東方文明中的和諧理念引入國際事務的一種期待。(香港《大公報》)

  作為韓國外長,潘基文內斂低調,處理外交事務常常不露鋒芒。但是這並不簡單等同於軟弱。從東亞歷史來看,這裏的政治哲學多以平和、沉穩示人。平和、沉穩能夠贏得信任。在聯合國這樣一個廣泛的國際舞臺上,這種政治哲學或許能夠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衝突和碰撞。(新加坡《海峽時報》)

3、中國全力支持 看重潘氏亞洲背景
  10月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就潘基文當選下屆聯合國秘書長發表談話表示祝賀。劉建超還說,中國將繼續積極支持和配合聯合國秘書長的工作。這是中國在第一時間表態,今後要全力支持潘基文。 

  中國之所以支援潘基文,原因很多,在全球範圍看來,主要有三點:一,是亞洲的需要,是亞洲的希求。二,是國際社會的共識。三,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必需。作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不僅是韓國人、不僅是東亞人,他還是世界人。目前,韓國有輿論把潘基文與韓國國家利益聯繫在一起,這樣的視野未免過於狹窄。畢竟,聯合國是全世界的,其擔負著解決國際社會面臨的種種問題,同時要為世界各國的福祉考慮。不可能存在著哪一個國家的人出任秘書長,哪一個國家就能獲益的私利。 

  所以,在中國的眼中,潘基文的亞洲背景最為可貴。誠如中國權威專家分析的,亞洲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區域,同時也是政治經濟、軍事矛盾集中顯現的區域,朝核問題、黎以衝突、伊拉克戰爭都發生在亞洲區域內,潘基文長期在韓國從事外交工作,對於亞洲事務更加瞭解,而在潛意識中自然也會關注,從而推進亞洲各種矛盾的解決。(香港中評社)  


四、當選容易當家難 未來任重道遠

1、潘氏執掌聯合國 架橋梁還是走鋼絲?
  聯合國秘書長顯然不是一個好做的職位。《韓國時報》如是形容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裏的人經常把秘書長和替罪羊拿來比較,鑒於二者的英文拼寫都有相同的起始字母。秘書長的職務被稱為‘世上最不可能的工作’,因為它和替罪羊的功能相似。即使不懂政治的人,也明白這個道理。”由於各方利益衝突,秘書長往往被夾在五大常任理事國中間,左右為難。(馬來西亞《南洋商報》)

  耶魯大學教授保羅•甘迺迪認為,潘基文得到了美國和中國的支持,但美國傾向于推動單邊主義與干涉,而中國則一直反對干涉別國內政——想要彌補此分歧,就需要一個各方都信任的人。這是潘基文的優勢所在,但也是其挑戰所在。(韓國《韓國時報》)

  在未來5年或者10年內,潘基文將如何處理聯合國這一世界上“最大的多邊權力機構”與美國這一地球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之間的關係?暫時看不出答案。過去10年,聯合國與美國之間出現了一些裂痕,秘書長與美國也曾關係緊張。那麼,潘基文是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資歷和才智以及得到的普遍支持,在各成員國之間特別是美國與聯合國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和協調的橋樑,建立起一種比較和諧與平衡的關係;還是深陷於國際關係中的利益和權力之爭,在美國和聯合國之間走鋼絲,值得人們關注。(天津北方網)

  另外,美國需要的聯合國秘書長要是大內總管,改革聯合國以順其意,最起碼不能拖美國的後腿。而第三世界則嚮往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他宣導援助、自由貿易,並在某種情形下干預地區衝突。潘基文的“太極”能否化解如此尖銳的對立,至少許多人並不看好。(上海《東方早報》)

2、解決朝鮮核危機 潘基文第一個考驗
  將成為世界第一外交官的潘基文即刻就會發現他已身陷重大的國際危機之中,潘基文的首要任務是解決朝核危機,與進行地下核子試驗的朝鮮政府接觸。(英國《泰晤士報》)

  在安理會確定潘基文為秘書長當日,朝鮮宣佈進行了地下核試炸。這兩件事同時發生,看似巧合,但並非偶然。安理會成員國廣泛支持潘基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看重他在朝鮮半島事務中的作用,在半島無核武化方面對他寄予期望。而朝鮮當局選擇在同日進行核試炸,意在引起國際社會的更大關注,也是對聯合國的一種示威。(美國《紐約時報》)

  在潘基文明年1月上任前後,朝鮮核試炸問題將是聯合國日程中的首要事務。安理會目前正在磋商作出反應的措施,包括實行制裁在內。可是,制裁只是一種被動的反應,其本身並不能消除朝鮮的核武計畫,更不能達到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目標。因此,無論安理會採取什麼行動,大量的後續工作都將等待著新任秘書長去接手。他如何化解危機?他能否與其他各方一起,說服金正日政權回到六方會談的進程中?這些都將成為人們觀察和評判潘基文的基本要素。可以說,潘基文還未上任,就已經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新加坡《聯合早報》)

3、優先要做五件事 重重關卡還在後面
  潘基文在競選演講中曾說,新一任秘書長不是“尋找要征服的新戰場”,而應推動聯合國“解決現有日程上的成百個問題”,即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實現聯合國三大核心目標:和平與安全、發展、人權。他說,為此要優先辦理5件事:

  第一件事:一年內出爐反恐公約
  潘基文說:“恐怖主義仍是當今的最大威脅。恐怖主義與大規模殺傷武器的結合,使危險倍增。”他說,9•11襲擊發生後,聯大史無前例地團結,通過了譴責恐怖主義的提案,但至今聯合國仍未能出臺國際反恐公約。潘基文打算“在一年時間內”出臺聯合國反恐公約。他說,有了聯合國標準,可以避免打著反恐幌子實現個別國家利益的情況、侵犯人權的行徑和不尊重聯合國的現象。

  第二件事:讓“和平重建”更務實
  潘基文說,聯合國“和平重建委員會”很長時間裏“說得多做得少”,“大話多實事少”,“揣著聯合國薪水,成天坐在紐約辦公室裏上上網,發發電子郵件,動動嘴皮子,最多乘包機跑到哪個國家晃一圈的‘工作’方式”。潘基文打算確定聯合國“和平重建”行動的模式與範疇,明確委員會工作人員的具體任務與責任心,保證委員會腳踏實地地展開工作。

  第三件事:規範維和與應急行動
  潘基文認為,聯合國維和行動與應急行動要“急人所急”,並且以最高的道德標準與職業水準展開行動。潘基文舉出5月份去盧旺達的例子說:“盧旺達種族大屠殺發生在12年前,但如今的現實仍讓我感到恐怖與悲傷,聯合國未能為非洲、為人道主義真的做到什麼。聯合國應真正行動起來,讓無辜者無助的災難不再發生。”

  第四件事:千年目標要說到做到
  新千年開始之時,聯合國提出了千年發展目標:在2015年前將全球極端貧困人口減半、加強婦幼保健、普及基礎教育、促進性別平等、制止環境惡化等等。潘基文說,日期臨近,聯合國“應該實現當著全世界的面發出的承諾”。他說:“要動員聯合國成員國增加發展援助,從而令國際社會相信:聯合國說到做到。”

  第五件事:確保人權與更大自由
  潘基文說,包括韓國在內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應該團結一致向前走,確保人權、人類尊嚴與更大的自由。(韓國《東亞日報》)

  2007年1月1日,潘基文將正式出任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這個年薪22.7萬美元的工作顯然不是最賺錢的,但可以稱得上是最富於挑戰的。執掌由192個國家和9000名工作人員組成的龐大機構、10萬多人的維和部隊、67億美元預算——面對61年來承載了人們對於世界和平發展種種希望與失望的聯合國,潘基文堅定地說:“做聯合國秘書長,沒有神奇的公式,也無其他工作可比擬。但一切都始於勤奮,可靠和開明。他需要靠謙虛和正直贏得各方信任。”(廣州《南方週末》)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