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變突至他信流亡 泰式民主備受衝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4 09:51:08  


冰冷的槍口,擁護泰皇的黃絲帶標誌,還有民眾送上的鮮豔的玫瑰花,成為這次政變的象徵。
  9月19日晚,泰國政局風雲突變,陸軍總司令頌提上將發動軍事政變。在300多輛坦克的助威下,軍方不放一槍、兵不血刃,一夜之間推翻了他信領導的看守政府,並解散國會,廢除憲法。這次政變起因於今年一月他信家族售股事件,他信家族透過法律漏洞,利用種種手段進行免稅交易,以近19億美元將旗下電訊企業近五成股份賣給新加坡國營淡馬錫控股公司,由於涉及內幕交易和逃稅,又讓國家主要資產落入外國政府控制,事件立刻在泰國社會引發廣泛爭議。反對派在1月下旬開始發動示威,要求他信下臺,動輒有上萬人參加每天的抗議活動,但他信自始至終堅拒辭職。本社匯選有關輿論,供讀者參考。(評論員:季 實)


一、泰國一夜變天 政變迅雷不及掩耳

1、政變兵不血刃 兩個小時改朝換代
  正在美國紐約參加聯合國會議的泰國總理他信也許沒有料到,19日晚間的軍事政變來得如此神速,在短短兩個小時之內接管了他已經掌握了5年的政權。泰國政變軍方發言人20日宣佈,經國王授權,指揮政變的泰國陸軍總司令頌提•汶雅叻格林取代他信出任泰國臨時總理一職,在全國實行軍管和“新政”。泰國政治又上演了一幕“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歷史劇。(美國《華爾街日報》)

  政變的最初信號在19日下午6時許傳出。泰國陸軍一名軍官透露,泰國東部4個府的4支精銳部隊已經開始在東部一個府集結。爾後不久,傳出陸軍總司令頌提的指令:命令曼谷全軍進入戒備狀態。這一消息一開始並沒有引起媒體關注,泰國的各家電視臺和廣播電臺仍在播放著各自節目。(英國BBC網)

  當晚7時許,軍方派人進駐泰國第5電視臺,準備播放“特別新聞”。此後不久,5台臨時中斷了所有節目,連續播放頌揚泰國國王普密蓬的紀錄片。

  10時10分左右,泰國政府控制的電視9台突然中斷節目,插播他信講話。正在美國紐約的他信在講話中說,鑒於泰國國內局勢混亂,他宣佈從即刻起全國進入警戒狀態。但10時23分,他信講話尚未結束,電視9台畫面突然黑屏,繼而開始播放與5台相同的國王紀錄片。(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當地時間10時30分左右,泰國各廣播電臺內傳出不同尋常的音樂。泰國軍方稱:“政變開始了。”

  此後一小時,一個名為泰國國家管理改革委員會的組織成立,宣佈接管全泰國政權,並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截至當晚11時,軍方已經控制了泰國所有重要政府部門。整個政變過程未有流血傷亡。(英國路透社)

  當晚,頌提下令,廢除1997年頒佈的泰國憲法,啟用臨時憲法,並且解散泰國最高憲法法院,擇日進行憲法法院重組,並且宣佈解散泰國內閣。

  泰國媒體報導說,截至20日清晨,除了隨他信出訪的內閣成員外,其他部長級以上內閣成員均下落不明。有軍方消息稱,副總理奇猜•萬沙已經被拘禁。(新加坡《聯合早報》)

2、他信棋差一招 控制軍隊鞭長莫及
  泰國媒體對這次政變給予了“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評價,包括他信在內的許多泰國內閣成員都是在政變發生前一刻才嗅到火藥味。儘管他信火速決定通過泰國政府控制的電視9台發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的聲明,但此時他信已對軍隊鞭長莫及了。他信的聲明尚未宣讀結束,電視9台就被政變軍方接管。(泰國《亞洲時報線上》)

  由於他信的軍中親信7月間已經被頌提調離指揮崗位,因此他信根本無法預知即將被推翻,縱使他遠從紐約下達緊急令,但是親他信將領和普通士兵之間的指揮鏈早被切斷,緊急令也無從執行。(美國《華爾街日報》)

  軍事分析員說,泰國軍人這次發動政變的部分原因是,他信準備在10月進行年度軍方人事調動時,安插自己人擔任軍方要職,進一步握緊權力。軍人領袖若不先發制人,恐怕現在下馬的不是他信,而是政變發起人頌提。他信不料大換血換未成,自己卻先被換走。(新加坡《聯合早報》)

  泰國媒體稱,儘管頌提常常表現出一種不問政事的姿態,並曾明確表示軍方不會介入國內政治,但他與一些軍警領導人早已設計好策反路線,選擇近期他信出國參加一系列國際會議之機發動軍事政變。(北京新華網)

3、泰國政治痼疾 軍人幹政色彩濃重
  泰國軍人執政曾經給泰國政治抹下濃重的色彩。1932年泰國一政黨領導的政變成功後,泰國開始實行君主立憲制。當時的少壯派軍人組成臨時政府,開創了泰國軍人幹政的先河。此後泰國經歷了數屆軍人政府,其間雖有文人政府也是短命的。有時,泰國軍人並不是直接擔任內閣職位,而是在幕後操縱;更多的時候是控制少數關鍵職位,如總理、國防部長、內務部長等,其他專業職位仍由政治家和專家擔任。

  1992年的“五月事件”對泰國政治制度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自此,泰國政治擺脫了軍人專制,開啟了民選文官政府執政的新時代。1992年以來,泰國一共更替了數屆政府,全都是遵循民主原則選舉產生的。(德國之聲)

  從1932年至1992年,泰國共發生了19次政變,13次成功。這歷次政變有兩項特色,第一是不流血,軍人上街,坦克列陣,都是點到為止,絕少有真刀真槍、對壘廝殺的場面。第二是效忠皇室,不廢國統。泰皇蒲密蓬是當世在位最久的君主,雖然他是統而不治象徵性元首,但在民間德望崇隆。發動政變者必以效忠皇室,甚至“奉王命以除無道”為號召,失勢的一方多能全身而退,沒有秋後算帳、人頭落地的情況發生。(美國《星島日報》)


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他信時代終結

1、貪腐之弊漸盛 壓垮他信政權
  此次泰國軍事政變的時間點選擇得非常巧妙。當坦克駛過泰國首都曼谷的街道時,已被免職的他信正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全體大會,洋洋自得地躋身於世界政壇高官顯貴之中。而大部分泰國人已經進入了夢鄉。而在軍事政變發生後的第二天,人們發現,泰國人並不願意為他們的總理而挺身而出。曼谷的局勢非常平靜。(德國之聲)

  他信原本頗得農民支持,他領導的泰愛泰黨在國會占多數席次;不過,掌權5年多,貪腐之弊漸盛。他信的所謂民主實踐經驗及民主政制只有投票一項,在其小恩小惠和民粹主義政策收買下,占泰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已是他信的鐵票倉,無論再選幾次他都可以保證當選,所以他信一直以1900萬或1600萬選民的支持自詡。泰國人自我嘲笑說他們的民主是“三秒鐘民主”,也就是投票的那一瞬間。一旦選舉結束,大權在握,他信就立刻變臉成為“民王”。無論是在執政黨內還是內閣,他的領導作風是獨斷專行,聽不得半句不同意見。此次政變由陸軍總司令頌提領導,反貪和反私都是主題。(美國《世界日報》)

  出身員警的他信,以向警隊出售IBM電腦起家,搖身一變成為電訊業大亨,其後才加入政壇。他信是“財富”雜誌評出的世界500富豪中的唯一一名泰國人,而根據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7月份報導,他信總資產達到22億美元。(新加坡《新明日報》)

  2006年1月底,他信家族將其擁有的西那瓦集團的近50%的股份出售給新加坡國有的巨鱷淡馬錫公司,引發了多次反他信的遊行和集會。泰國三大主要反對黨和由27個組織成立的“人民民主聯盟”聯合起來,以腐敗和濫用職權為由強烈要求他信下臺。在此情況下,他信2月24日宣佈解散國會下議院,並定於4月2日重新舉行大選。

  4月,他信宣佈在本屆大選後他不再擔任總理職務,在新總理產生之前,他將留任看守內閣總理。但是,此後他又以尊重國家利益為名,再次接受總理職務。這一動作被認為是對反對派的愚弄,而他信與軍方一向緊張的關係,也為軍事政變埋下了導火索。其實,早在今年夏初,泰國高等法院宣佈受到反對派抵制的大選無效時,他信政府的民主基礎就已不復存在了。(德國之聲)

2、政局動盪根源 貧富兩極分化
  分析人士認為,這次政變最根本的原因是兩極分化,即社會中上層與社會底層尤其是農民的利益尖銳對立。這個社會痼疾終於引發泰國政局的新一輪動盪,“城裏人”終於推翻了“鄉下人”支持的總理他信。

  2000年以前,泰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500美元,被世界銀行評定為初級發達國家,但泰國80%的人口生活在鄉村,數以千萬計的農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他信2001年當選總理後,在扶持農村發展、縮小貧富差距方面,花費了大量心思,富有階層與貧困階層的收入差距也從9.3倍減少到8倍。

  但他信的經濟政策無疑觸犯了許多城裏人的既得利益。例如,“30銖醫療計畫”降低了醫院的利潤,減少了醫生的收入。教育改革讓20所大學的1萬多名年輕教師加薪無望。國有企業股份制使得自來水、煤氣、電力等公司的職工大為不滿。這些人成為反對派陣營中的重要力量。而他們對於泰國政治、經濟的影響力也是舉足輕重的。(四川線上網)

3、權力鬥爭激化 他信弄巧成拙
  但是,壓垮他信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既不是有心無力的反對黨,也不是手握重兵的軍隊高層,而是今年剛剛慶祝了即位60周年的老國王普密蓬。人們普遍相信,儘管國王未必直接參與了政變的策劃過程,但沒有國王的支持,軍事政變不可能獲得成功。(德國之聲)

  一些媒體明確指出,政變的爆發也是他信和泰皇蒲密蓬之間,積累已久的矛盾的公開化。據報導,泰國知識份子之間近期流傳這樣一個理論:他信近年致力沖淡王室在官僚中的影響力,又在軍中要職安插親信。有王室消息人士認為,他信預期“後蒲密蓬時代”將至,欲借此鞏固自己在新泰皇時代的勢力,因此有“欺君犯上”之嫌,他信企圖挑戰泰皇的權威,這在泰國是不可原諒的行為。(新加坡《聯合早報》)


三、倉促流亡英國 他信未來何去何從

1、他信會否“認命” 現時仍難斷言
  “我沒想過會發生這種事……來的時候,我還是總理,走的時候,已經失業……我請纓為國家效力,假如大家不想再要我,我不會強留。”他信在乘搭泰航包機流亡倫敦途中,首次就軍人政變公開發表個人感受,字裏行間流露了大勢已去,踏上流亡路的落難味道。(英國BBC網)

  然而,曼谷朱拉隆功大學政治學家蓬素提拉說,目前還不能確定他信“出局”,他不是一個“願意服輸的人”。(英國路透社)

  9月20日,被政變軍方推翻的泰國看守政府總理他信乘飛機抵達英國首都倫敦的蓋特威克機場。據報導,他信此次是以私人訪問的名義來到倫敦的。倫敦向來是逃亡政府領袖的避難所,二戰時的波蘭政府和法國戴高樂政府都是在倫敦密謀反擊之地,但他信偏偏是被國民指為貪汙的專制者,令佈雷爾政府暫時不敢跟他信會面,以免被人非議。(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9月20日晚,泰皇普密蓬發表聲明支持政變軍人,他信短期內可回國重新掌權的機會幾乎幻滅。21日早上他信由倫敦寓所陪同女兒外出,在門外被傳媒追訪時表示,他暫時不會參予政治活動,會好好休息,並呼籲臨時政府儘快舉行民主選舉。

2、逃亡內含玄機 生活早有安排
  政變發生當日他信身在美國紐約,以他跟美國總統布希的良好關係,大可選擇美國為避難所,為何要漏夜安排專機,再熬上近十小時航程趕往倫敦呢?

  傳媒一般的解釋是因為他有女兒在倫敦念書,而且在倫敦購有豪宅,所以選擇英國。在家人與居所以外,另一重要考慮因素應該是財富。一般相信,坐擁巨額個人財富的他信早已將財富轉移海外,以避免遭起訴時被法院凍結,他選擇來英顯示其部份財富已轉移至此或其他歐洲國家。(泰國《民族報》)

  由抵達至翌日被傳媒追訪,他信一直面帶笑容,而且精神奕奕,沒有絲毫落難的跡象,看來對日後的生活安排已胸有成竹。(泰國《亞洲時報線上》)

3、他信難以回天 流亡抑或回國?
  外電認為,泰國軍方之所以選擇在他信出訪時發動政變,可能是想要造成他信變相流亡。那麼,對當前局勢,他信還有沒有回天之力呢?

  泰國政局下一步走向取決於三因素的變化:首先就是軍人集團本身的要求和他們的政治預想到底是甚麼;其二,泰國國王的態度;第三,他信自己的態度,他是保守等待還是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來施加壓力?如果能夠得到聯合國會員國的支持,對於他信恢復權力是很有好處的一個方式。(新加坡《海峽時報》)

  目前來講,軍人集團已經給出了一個交權時間表,同時,泰國國王並沒有出來公開批評政變。因此,他信能否翻盤,取決於他是否能得到足夠的國際支持。但目前儘管大多數國家對政變表示“不安”、“關注”、“遺憾”,但卻沒有哪個國家公開支持他信複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南亞問題專家翟坤認為,由於他信身在外國,親信也到處逃亡,支持他的民眾又多為農民,他信想要靠一己之力扭轉時局,可能性很小。(湖南《瀟湘晨報》)


四、民主前景令人憂慮 泰國還須反思

1、彰顯美式民主後遺症 民主進程還須摸索
  頌提解釋政變的原因是,民主體制無法趕貪瀆的總理下臺,泰國政治矛盾久拖不決、經濟遭受嚴重傷害、社會長期混亂。過去恐怕很少有哪個政變像此次泰國政變之如此奇特:不費一槍一彈,軍隊一夜之間輕輕鬆松就推翻了民選政府;首都居民一副安定從容模樣,還有不少人喜形於色;輿論甚至以“必需之惡”來形容政變合理;國際社會震驚之餘,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反應,除了擔憂“民主倒退”,既不能譴責,也不能歡迎,大多只能期盼“儘快恢復民主”。

  然而,以軍事政變手段來解決政治僵局,終究是民主政治的嚴重倒退。雖然泰國這場有民意基礎的政變對目前相對安定與繁榮的亞細安影響很小,但是,其一年來因政局不安而邁不了大步的經濟,如今勢必雪上加霜。(新加坡《聯合早報》) 

  泰式民主是美式民主的翻版。在東亞,還有菲律賓、臺灣地區照搬美式民主。雖然,民主制度在這些國家和地區不同程度地確立起來,但也長期受民主“後遺症”困擾。

  美式民主經歷200多年磨合已臻成熟,那是政治、經濟、政治家素質及民眾民主素質綜合協調的結果。發展中國家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在政治模式的選擇上最重要的是適合國情,更要求領導人有成熟的民主素養和法治精神。如果拿來的僅是民主之形而非精髓,美式民主的缺陷就會暴露出來——政黨惡鬥、民眾分裂、政局不穩。

  泰國軍事政變即凸顯美式民主的滑稽:他信因貪腐嫌疑而毀掉政績英名並被迫下臺;反對黨則因發動民眾運動帶來社會混亂而給軍人幹政提供藉口;軍人幹政則使所有民主政黨失去了合法性基礎和政治活動的舞臺;軍人政權因公開宣佈禁止5人以上的政治集會,而又被國際社會所詬病。(美國《僑報》)

2、新加坡模式非萬靈藥 泰國要走自己的路
  在他信任內,泰國似乎漸漸走向新加坡的模式:意謂政府著重管治效率,政治以強勢姿態減少政治紛擾,集中以更高的效率發展經濟。儘管國際社會多認為政變有違民主原則,但卻有民調顯示有八成泰國民眾支援是次政變。分析指出,有關現象說明一點:泰國上下對被推翻的總理他信所力主的“新加坡模式”,明顯有所保留。(泰國《新中原報》)

  據說他信個人財產高達22億美元,得到其支援泰愛泰黨具有雄厚財力,其他反對派勢力的財力可謂是望塵莫及。泰愛泰黨在2001年及2005年的大選中兩次勝出。這種漸漸成形的一黨獨大的情況,也有分析家將之跟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每選必勝的情況相提並論。

  另外,泰國也是一個多種族和多宗教的國家,多年來該國多以柔性方式管治,但泰國總理他信在其任內,一直對南部伊斯蘭省份採取強硬立場。在他信的鐵腕政策下,已經有900人在泰南的暴力事件中喪生,伊斯蘭省份跟他信的關係十分緊張。這種情況明顯也跟泰國上下的主流意見有所不同。

  從他信厲行類似新加坡的管治方式但卻遭到反彈和引致國家面對分化危機的例子可以看到,新加坡模式即使在亞洲,也並非是路路暢通,但在民主原則、程式公義、政府效率和亞洲價值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也許是很值得泰國上下以至關心發展問題專家所應該深思的問題。(泰國《亞洲時報線上》)

3、軍政府幽靈再度浮現 泰國面臨真正考驗
  泰國閃電政變,讓世人再次見證了亞洲民主最脆弱的一面。泰國的軍隊不是用來打仗而是搞政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從1947年到1991年就搞了九次政變,當世界潮流不容這種軍隊幹政時,1991年後,軍方信誓旦旦不再幹政,但舊習難改,時隔15年,現在又搞了一次政變。(美國《星島日報》)

  更令人憂慮的是,泰國軍方表示,日後將要修改憲法,令未來該國的民主政治體制去向未明。軍人不幹政,是民主政治成熟的現象。因此,泰國的真正考驗還在後面,最終是禍是福,還難逆料,得看執掌大權的軍人是否完全遵守還政于民的道德承諾。(新加坡《聯合早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