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卡維被炸身亡 伊局勢未根本好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6 16:14:41  


紮卡維被炸身亡,伊局勢未根本好轉。
  6月8日,伊拉克政府正式宣佈,伊拉克境內反美武裝頭號領導人、恐怖組織“基地”三號人物阿布•穆薩布•紮卡維於6月7日晚遭美軍戰機定點清除身亡。此引發海內外媒體廣泛關注。炸死紮卡維雖然標誌著美國主導的反恐戰爭取得了重大勝利,但伊拉克反恐形勢並未根本好轉,全球和地區性的恐怖主義威脅依然嚴峻。本社匯選有關輿論,供讀者參考。(評論員:季 實)

一、恐怖精神符號 紮卡維遭炸死

1、摧毀恐怖精神符號 
  自美軍陷入伊拉克泥潭以來,紮卡維被打死的確是一個意外的好消息,駐伊拉克美軍首領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參加了伊拉克政府的新聞發佈會並且豎起了勝利的手勢。布希甚至就此發表電視講話,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領導人甚至向美軍表示祝賀。(上海東方網)

  紮卡維何許人也,值得如此多的政要關注?他是伊拉克反美武裝首領,基地組織新一代領導人,恐怖主義精神符號……眾多的頭銜背後,是一個動亂年代造就的血和殺戮的化身。即便是美國人也承認,伊拉克戰爭成就了這個恐怖主義的新興符號。而這個符號的作用,絲毫不亞於他本人所崇拜的本•拉登。因此紮卡維的死,是一個恐怖主義精神符號的死亡。(北京《新京報》)

2、美國除掉“心腹之患” 
  這個曾經被美國懸賞2500萬美元、身價與本•拉登持平、並被認為是基地組織在伊拉克的最高行動指揮官和伊拉克內戰頭號發起人的紮卡維,一直以來被公認為是自薩達姆之後,美國中東政策和伊拉克駐軍的挑戰者。現在,靠著收買伊拉克內線,動用“影子部隊”,利用自己空中精確打擊的軍事優勢,美國終於除掉了這個“心腹之患”。(上海《第一財經日報》)

名義上,紮卡維是“基地”組織三號人物,排名在本•拉丹和紮瓦希裏之後,實際上,他是當今世界頭號恐怖分子。他涉嫌領導實施了伊拉克戰爭以來的一系列重大恐怖活動,不僅在伊拉克使美軍遭受重大損失,也不時在伊拉克之外策劃自殺式爆炸活動。最近的一次發生在他的祖國約旦,3起連環爆炸造成400多人死傷。(北京國際線上網)

  和本•拉丹相比,紮卡維更像一個幽靈。除了錄影帶和美國公佈的沒有來源和拍攝年代的幾張照片,人們對他幾乎一無所知。美國人將他描繪成雙手沾滿鮮血的恐怖惡魔,而他的老母親曾把兒子形容為“謙虛、虔誠的教徒,從不涉足壞事”。(北京新華網)

3、沉重打擊基地組織 
  紮卡維的死訊傳出後,美國駐伊拉克大使稱紮卡維的死亡是一個巨大的勝利,他的死亡將使伊拉克結束長久的暴力。從正面來講,紮卡維被炸死對美國的意義來講不亞於在阿富汗摧毀本•拉丹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政權。因為過去三年來,本•拉丹的影響越來越小,而實際上紮卡維成了新一代國際恐怖組織的核心人物。所以,紮卡維被炸死對“基地”組織的週邊勢力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必然對它的士氣、活動的戰略、發展方向都形成了一個極大的挑戰。(北京中新網)

二、定點清除紮氏 不能高興太早

1、紮卡維影響被高估
  紮卡維被炸死後,美國總統布希立即宣稱:紮卡維的死亡是“反恐戰爭的一個勝利”,也是“伊拉克新政府在當前戰爭中扭轉局面的一個機會”。美國鐵杆搭檔英國的首相布雷爾也表示:“紮卡維被擊斃是伊拉克至關重要的一刻,伊拉克基地組織的這次受挫是對基地組織在全球範圍內的一次重大打擊。”但是,美英兩國領導人高估了這次“勝利”的意義。(上海《第一財經日報》) 

  在世界範圍內,紮卡維的“成仁”或“殉教”會對國際伊斯蘭激進主義產生什麼影響呢?

  紮卡維與“基地”組織的創始人兼老大本•拉丹在個人背景和“恐怖”哲學上的重大差別和分歧,兩人也曾經長期彼此輕視和交惡,紮卡維白手起家另立的激進組織山頭一直獨立行動,直到伊拉克戰後遜尼派造反力量蜂起後,才在名義上歸併本•拉丹的“基地”組織。(法新社)

  從個人歷史講,本•拉丹是沙特富家權貴子弟,從小家境優異,受過良好教育。他的伊斯蘭激進主義哲學,是要激勵廣大回教世界的民眾對美國和西方開展“聖戰”。本•拉丹的恐怖主義行動目標,主要是針對美國和西方的“異教徒”,以及回教世界裏的“叛徒”和“美國代理人”。為了“聖戰”長遠大目標,本•拉丹以精神號召為手段,極力爭取伊斯蘭世界的民眾支持。

  對比之下,紮卡維出身約旦下層社會,曾經是個橫行街頭的小混混,後來由於阿富汗戰爭的刺激才“皈依”了回教激進主義。出於這樣的社會背景,他領導的恐怖組織非常血腥殘暴,追求短期效果,除了西方目標,常常不分青紅皂白地濫殺無辜的穆斯林民眾。更有甚者,為了加劇伊拉克的亂局,紮卡維不斷組織攻擊什葉派目標,包括普通教徒和宗教聖地,使得伊拉克處於教派內戰的邊緣。(新加坡《聯合早報》)

  這些針對穆斯林本身的血腥暴力,導致回教世界內部對“聖戰”產生反感,而遜尼派與什葉派對抗鬥爭激化,顯然無助於針對美國和西方世界的對外長期“聖戰”。這引起本•拉丹主持的“基地”組織“中央”的擔憂和不滿,但是紮卡維依然我行我素。(北京中青網)

2、“基地”組織不會散夥
  紮卡維之死,確實使“基地”組織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組織者,但因之判定“基地”組織散夥卻難免武斷。原因有三:一是“基地”組織已經羽翼豐滿,一個頭目的消亡,只是引發該組織內部組織的震盪而非從核心瓦解;二是紮卡維之死會引發“基地”組織同仇敵愾的報復行為,短期之內,伊拉克的反恐局勢不是更好而是更糟;三是“基地”組織已有新的繼任者出現。(香港《大公報》)

3、神秘學者已經接班
  6月12日,“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機搆在網上發表聲明宣佈,他們已經任命一個化名為阿布•哈姆紮•穆哈吉爾的人為紮卡維的繼任者。“基地”組織的聲明說:“穆哈吉爾是一個好兄弟,他有聖戰的經歷,而且知識淵博。”僅從名字上看,此人目前還是個不為外界所知的神秘人物。(英國路透社)

  如許多武裝分子一樣,阿布•哈姆紮•穆哈吉爾只是一個化名。其中“穆哈吉爾”在阿拉伯語中是“移民”的意思,暗指此人不是伊拉克人。這個名字此前不為人知,也沒有在美國的“黑名單”上出現過。(美聯社)

  美國反恐專家古納拉特納說,“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機搆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選出紮卡維的繼任者,顯示出該組織“並未陷入混亂”。古納拉特納還推測說,新任領導人可能是一個知名人物,“他只是用一個新名字來掩蓋身份”。(法新社)

  分析人士說,選擇穆哈吉爾接替紮卡維意味著“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機搆將繼承紮卡維時期的“路線”,即堅持由外國阿拉伯人領導伊拉克的抵抗活動,並把暴力事件擴大到伊拉克境外。(北京人民網)

三、伊拉克爛泥潭 美國仍難脫身

1、恐怖主義土壤有待進一步剷除
  必須指出,紮卡維的死,只標誌著一個臭名昭著恐怖分子生命的結束,而絕不意味著伊拉克境內恐怖主義生命的結束。翻開紮卡維神秘的個人檔案可以發現,這個約旦人原本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甚至並未趕上被稱為“基地”組織起家之戰的阿富汗對蘇戰爭,但正是這個小人物,自2003年起,在短短幾年內,便迅速在伊拉克境內發展出一個龐大的恐怖主義組織網,發動了一次又一次兇狠殘暴的恐怖襲擊。事實上,不論是紮卡維還是這些恐怖主義組織的邊緣人物,他們之所以變成恐怖分子,是和其生活環境、本人所受教育、社會影響等息息相關的,在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中他們也許是再普通不過的市民,可一旦出現了滋生恐怖主義的土壤,他們就很可能鋌而走險。(廣東南方網)

  對於伊拉克而言,這種滋生恐怖主義的土壤,就是宗教、教派、民族衝突和矛盾的激化;就是伊拉克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受壓迫感、民族失落感和不公平感;就是外國佔領軍至今尚不肯撤離的現實,以及他們與當地人仍然尖銳的對立和衝突;就是戰爭瘡痍未複,戰爭怨氣未消的社會現實;就是在這一系列錯綜複雜的矛盾交織下,一些政治和宗教勢力不甘寂寞,別有圖謀地組織、挑唆和煽動;就是面對種種不安定因素束手無策的伊拉克政府及其軍警力量。(廣州《南方都市報》)

2、紮卡維之死難以改善美軍處境
  美軍此次發佈紮卡維死訊的時機十分微妙。目前,美國正為其美軍陸戰隊士兵屠殺伊拉克平民醜聞困繞。美軍苦心經營起來的正義之師的形象,因為槍殺伊拉克平民而搖搖欲墜。美國選擇這一時機發佈這一消息(不管真假),很可能是試圖將紮卡維之死當成挽救自己正義形象的一根救命稻草,並以此來轉移世界輿論焦點。(英國路透社)

  紮卡維之死不會對改善美軍的處境有所幫助。2003年,當美國打死烏代和庫塞的時候,美國人曾樂觀地認為他們在伊拉克遇到的抵抗會減弱,然而薩達姆這兩個兒子的死並沒有使伊反美鬥爭降溫。這使美國終於明白,伊拉克的反美武裝的主體並非來源於前政權。這次,紮卡維即使真的死了,也不會對改善駐伊美軍的處境帶來多少幫助。紮卡維領導的“基地”組織也不是伊拉克反美武裝的主體,是美國出於政治妖魔化伊拉克人民抵抗運動的需要,將紮卡維塑造成了伊拉克反美武裝的象徵。(英國BBC網)

3、美國不會因為炸死紮卡維撤軍
  有分析認為,紮卡維死了,下一步美、英軍隊就要撤離了。其實,這是一些人一廂情願的想法。紮卡維之死不會改變美英軍隊在伊拉克駐紮的既定方針和進程。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僅僅是山姆大叔改造中東這場大戲的“序幕”,下面還有不少“包袱”要抖,不少“好戲”要唱,怎麼會輕易撤軍!政治上,美國要通過扶植伊拉克這樣一個親美政權和民主國家的樣板,向周邊國家做出示範作用,在整個中東地區推廣和普及西式民主;經濟上,美國要以伊拉克為切入點和突破口,通過握緊伊拉克的石油閥門,達到將整個中東地區石油盡收囊中的目的。可以說,不達到這些戰略目標,美國不會撤兵,紮卡維之死更不會成為它撤兵的藉口。(北京人民網)

四、美國反恐大局 形勢依然嚴峻 

1、亂局根源並未消除
  分析人士認為,紮卡維的死雖然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暫時減少伊拉克境內的襲擊事件,但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伊拉克日益惡化的安全局勢。(廣州《廣州日報》) 

  首先,伊拉克的安全局勢與伊拉克戰爭的性質緊密相關。伊拉克民眾普遍認為,只要美軍繼續在伊拉克存在,來自伊拉克境內的襲擊和反抗就會持續下去。 

  第二,紮卡維之死並不代表“基地”組織在伊拉克的徹底覆滅。“基地”組織在伊拉克活動多年,成員分散在許多地方。伊拉克境內“基地”組織殘餘力量很可能繼續在伊拉克活動並伺機報復。 

  第三,伊拉克抵抗力量來自多個組織,而紮卡維並不代表伊拉克所有的抵抗派別。在伊拉克境內,反對美軍的勢力包括多個派別。這些派別並不從屬於紮卡維領導的“基地”組織。 

  第四,伊拉克境內政治、宗教派別林立,各派之間矛盾錯綜複雜。這也是造成伊拉克境內安全局勢一直沒有好轉的重要因素。紮卡維之死並不能使這些教派化解矛盾,和好如初。(北京新華網)

2、反恐形勢依然嚴峻
  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哈利勒紮德提醒說,紮卡維的死亡並不能立即結束持續發生的血腥衝突。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凱西也承認,紮卡維的餘黨依然對伊拉克構成威脅。實際上,目前伊拉克出現的亂局,並不全由恐怖組織所挑起。至今,伊拉克民眾並沒有完全接受美軍的存在,尤其當看到美軍不斷製造濫殺無辜的血腥事件後,更增強了他們對美軍的抗衡心理,有的甚至產生了對美軍的仇視心態。(香港《大公報》)

  美軍打死紮卡維,雖然是對恐怖主義的沉重打擊,使恐怖組織失去了一個重要頭目,但這並不意味著反恐鬥爭將出現轉機。從近年來一些國家和地區發生的恐怖活動特點看,恐怖分子不再實行全球聯動,他們越來越呈現本土化趨勢。因此,一個頭目的死亡並不從根本上影響恐怖分子的活動。(新加坡《聯合早報》)

3、尚須調整中東政策
  儘管國際恐怖主義的暴行違反人類普世價值,為文明社會所不容,但是,對於孳生恐怖主義的根源,國際社會也要冷靜分析,找到根源,方能一勞永逸。

  雖然不同文明之間的隔膜和歧見會導致衝突甚至是戰爭,但文明的衝突絕非恐怖主義盛行的根本原因。突出的例子表現為東方的儒教文明同伊斯蘭文明能夠和諧相處。同屬基督教文明的歐洲,很多國家也沒有陷入恐怖主義的泥坑之中。故,美國及其盟國以亨廷頓“文明衝突論”解釋恐怖主義的不可避免是典型的傲慢與偏見。鑒於此,消弭恐怖主義的關鍵是美國的態度:
其一,改變西方文明至上的傲慢心態。其二,從伊拉克撤軍。其三,改變以暴易暴的威權鎮壓,力促伊拉克各派政治勢力和宗教派別的協商談判。其四,改變其錯誤的中東戰略。政治上放棄美國一相情願的“民主化改造”,地緣上擯除在中東控歐、遏俄和制中的戰略野心,經濟上拋開控制中東石油資源。在具體的策略選擇上,美國應當顛覆一以貫之的偏袒以色列的政策。(香港《大公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