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登場小泉謝幕 中日關係仍難樂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2 09:16:51  


2005年,安倍參拜靖囯神社。
  9月20日,沒有任何懸念,早就被一致看好的安倍晉三,在自己52歲生日的前一天,在自民党總裁選舉中以464票的絕對優勢當選第21任自民党總裁。本月26日,日本將舉行臨時國會會議,提名安倍晉三為首相,小泉政權至此劃上句號。安倍向被外界認為是“最危險的民族主義者”,他是小泉最中意的接班人。安倍上臺會將日本帶向何方?安倍果真要沿著小泉政策走下去?在小泉操弄下跌至穀底的中日關係又將如何發展?本社匯選有關輿論,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一、鷹派安倍上臺 日本走向仍令憂慮

1、安倍其人 民族自負作風強硬思維保守
  在安倍高票當選自民党總裁後,美國媒體紛紛推測評論安倍晉三未來的政治方向,《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報》、《時代雜誌》、《新聞週刊》都有論述,幾乎都認為安倍天生就是保守派,定將日本推向狂熱的民族主義路線。例如,美國雜誌《時代》週刊就將安倍描述為“最危險的民族主義者”。(臺灣《中國時報》)

  安倍曾放言:“作為世界領先國家,日本應該加入制定規則國家的行列,創造條件展開日本自己更為強勢的外交。”“使用核武器不違背憲法”、“原子彈在憲法上不成為問題”、“使用遠端彈道導彈在憲法上也不是問題。”其“鷹派強國論”讓鄰國尤其是中國深感不安。(韓國《朝鮮日報》)

  安倍的祖父即是甲級戰犯岸信介,現在安倍所屬的自民黨森派,就是當年岸信介創立的。安倍一直都在為甲級戰犯辯解。其個人網站上赫然寫著:“我認為,甲級戰犯不能被稱為戰爭罪人。”他曾多次為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進行辯解。他說:“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是理所應當的,這是首相的責任。下任首相當然要繼續參拜。”“我無法想像首相去參拜靖國神社,和支持或頌揚60年前的戰爭有何關係。”8月31日,即安倍正式宣佈參選自民党總裁的前一天,他還在演講中辯解說,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犯牌位“沒有問題”。此外,安倍晉三攻擊中韓借歷史問題“干涉日本內政”。他還暗中大力支持日本教科書清掃“自虐史觀”,宣稱“沒有南京大屠殺”及慰安婦等問題。(馬來西亞《南洋商報》)

  安倍晉三以著作《獻給美麗國家》一書宣傳其政見。旅居日本40年的德國記者Gebhard Hielscher指出:“安倍晉三雖然屬於日本新一代政客,但是其思維卻還停留在其祖父輩的冷戰時代。他在書中,以及選舉中都立志說要做一個‘戰鬥者’,要學其祖父岸信介一樣,去和開明派戰鬥;但問題是現今的日本,他的敵人已經越來越少。他的口號,其實是在白喊,也讓人不得不推測,他這次上臺是早看准了自己在推行日本全保守化上將取得勝利。”(新加坡《聯合早報》)

2、三大原因 安倍毫無懸念高票當選黨魁
  安倍生於1954年9月21日,不到52歲的他在日本政壇可謂徹頭徹尾的“小字輩”。安倍1993年才當選為日本眾議員,此後一帆風順,短短13年時間,就一躍登上日本政權的巔峰。日本人為何選擇安倍晉三?

  第一,安倍出身政治世家,曾祖父安倍寬為眾院議員,外祖父岸信介是原日本首相,外叔祖父佐藤榮作也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保守派首相,父親安倍晉太郎官至外相。如此顯赫的家庭背景使安倍被日本媒體稱為“純種的政治家”。

  第二,繼承小泉時尚衣缽。善用個人魅力獲取政治資本,可以說安倍是得到了“導師”小泉的真傳。安倍一表人才,談吐溫和,出道後很快就成為日本婦女雜誌及電視觀眾喜愛的專訪物件。9月10日,日本報紙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54%的日本選民把安倍作為最適合擔任下屆首相的人選。調查發現,大部分女選民成為安倍陣營的重要力量。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只有11%的被調查者知道安倍的競選綱領。(福建《海峽都市報》)

  第三,日本民眾的國民性是安倍當選的最重要原因。在小泉一口氣任首相五年之後,日本民眾已對小泉的說一不二的對內對外強硬路線習慣了被動接受。所以眼下自覺軟弱的日本民眾渴望另一個強勢政治首腦的出現,想找一個強硬的領路人,而安倍就是這樣一個合適的人選。他的最大的政治資本就是在朝鮮綁架日本人質問題上強硬,主張對朝鮮進行經濟制裁,姿態甚於小泉,讓日本人刮目相看。在自民党總裁競選中,安倍的外交政策思路就是塑造“強有力的日本”。(日本《日本新華僑報》)

3、安倍上臺 日本或將重走軍國主義路線
  據稱,安倍有三個夢想:修憲、建軍、攻朝。在小泉任內,日本在戰後首次把自衛隊部隊派往戰爭尚未結束的伊拉克。而安倍晉三則想走得更遠,他把修改美國人撰寫的日本憲法作為上任後的頭等大事,要把自衛隊變成自衛軍,能與美國並肩作戰。安倍曾公開說:“修憲或制訂一部新憲法將是政治日程上的事。”他就任後當然會積極推動,即使不能產生一部新憲法,也要把現行憲法第九條的“非戰條款”刪去,而一旦去掉這個限制,日本就可以毫無忌憚地擴軍,甚至製造核武。

  安倍晉三的一名顧問說:“他是新保守主義事業的擁護者。”他對朝鮮採取強硬立場,聲稱將在朝鮮可能攻擊日本前向朝鮮導彈基地發動先發制人地打擊,在選民中博得一陣“喝彩”。(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9月12日,日本自民党前副總裁、防衛小組委員長山崎拓表示,安倍的歷史觀以及戰爭觀,會帶領日本回歸二戰前所走的軍事大國路線。日本一些評論家認為安倍遠較小泉純一郎更右傾,他的歷史觀與戰爭觀完全是以狹隘的民族主義為出發點,他認為太平洋戰爭是保衛戰,是日本為了生存的戰爭。日本數十年來受了委屈,現在是重新抬頭的時期。

  山崎拓說:“小泉純一郎在位5年,防衛費並沒增加。輪到安倍上臺,我認為他會展開全方位擴軍。”(新加坡《聯合早報》)


二、能否開啟安倍時代 現時言之尚早

1、日本政情複雜 首相十年九換
  放眼日本政壇,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首相更替。大部分首相都只在位一到兩年之間,只有戰後初期的吉田茂和80年代的中曾根康弘任滿5年。1989年至今,日本政府已換了9位首相,任期最長的2年,最短的只有1個多月,小泉內閣是戰後第三個長期執政內閣。日本首相為何會如此頻繁地“改朝換代”,究其原因,無外乎政治結構和經濟形勢兩個因素。

  戰後,自民黨一直是日本最大的政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自民黨長期統治日本,其他各党的力量根本無法與之抗衡。自民黨內大小分成了十幾個派別,各個派別在黨內爭權奪利,擴大勢力範圍。自民党總裁每隔兩年選舉一次,各派首領都虎視眈眈地盯著總裁寶座。並且自民黨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總裁一般不能連任,由各派首領輪流“坐莊”。由於日本國會4年選舉一次,如果執政的自民黨在選舉中失敗,下屆總裁就當不上首相;如果哪個主流派想連任,其他各派就會聯合起來把他趕走。

  這種政治體制阻礙了日本經濟復蘇。每屆政府雖然都制定了振興經濟計畫,但計畫卻因政府更換頻繁而常常胎死腹中;而下屆政府為顯示自己的特色,一般不會採用上屆政府的計畫。從90年代初開始,日本經濟就在結構性的經濟衰退所產生的惡性循環中痛苦掙扎。對於如此經濟現狀,首相在失去公眾信任後,只有辭職了事。(北京國際線上)

  在任期中,小泉集政府與執政黨的權力於一身,是日本政界史上少有的“強勢首相”。據分析,小泉之所以能長期執政,秘訣有三:冷酷無情、超級好運、獨斷人事。

  在極其講究派系出身的日本政壇裏,小泉的冷酷無情顯得格外突出。去年,郵政改革法案受到否決,小泉馬上解散眾議院;放逐黨內“造反組”,為防他們重返眾議院還在選區裏安排“刺客”候補圍追堵截;面對抗議之聲小泉硬是回應,“就算被殺掉也無所謂”“我就是冷血”。在激烈選戰中,小泉甚至拋出狠話,“如果不支持我,那就是無用之人,就算是以前關照過我,當權者就是這樣。”

  此外,小泉將自己長期執政的原因歸納為“運氣”。除了2005年的眾議院大選意外取得大勝,2002年小泉訪問北朝鮮也是他“超級好運”的例子。當年小泉在一片反對聲浪中,實現了歷史上首次日朝首腦會談,並使得北朝鮮對“綁架人質”事件進行道歉,原本已經開始下滑的人氣強勢反彈。

  據稱,小泉人事的最大特點就是事前捂得嚴嚴實實,無視派系意見,採取專橫獨斷的人事任免程式。最能體現這一絕招的,就是小泉不顧反對聲浪,堅持任命不是公務員出身的竹中平藏擔任總務大臣。而安倍雖然挾極高人氣上位,但若想做滿5年,仍屬相當不易。(日本《每日新聞》)

2、安倍政府上路 面臨三重關卡
  由於在此之前政績幾乎為零,安倍面臨著缺乏經驗的尷尬,特別是在保持日本目前經濟發展勢頭方面,他此前提出的經濟改革策略非常模糊甚至自相矛盾,無法令人信服。(上海《第一財經日報》)

  選舉關——明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將成為日本後小泉時代的一場“重大政治戰役”。目前民主黨黨首小澤一郎已經宣佈,他屆時要組成一個反對黨聯盟。小澤一郎號稱日本自民黨最怕的人,有專家認為,年輕的安倍政治經驗不夠豐富,黨內也缺乏足夠的人脈,老謀深算的小澤一郎極有可能在選舉中給安倍一個“下馬威”。(廣州《廣州日報》)

  改革關——小泉留下了一個規模驚人的經濟改革計畫,安倍必須把改革進行下去。從目前形勢看,小泉把能給自己加分的改革都啟動了,留給安倍晉三的都是些艱巨任務:提高消費稅、財政重建、教育改正法、國民投票法等。此外,日本的人口多年來一直持續負增長,這也是困擾日本政府的一大難題。

  內鬥關——安倍上任後,他要面對的最大問題將來自自民黨內部。目前的形勢已經使安倍陷入兩難境地,因為要備戰明年選舉,就不得不團結各方力量;而要團結被小泉趕出去的“反改革者”,就會與安倍宣傳的“改革”背道而馳,他的支持率也會隨之下降。對安倍來說,保持黨內團結和獲取民眾支持,是一對矛盾。(四川新聞網)

3、三大難題困擾 安倍施政非易
  作為小泉的得力幹將和日本保守力量的核心新秀人物,安倍看來無法在政治立場和政策路線上實現革命性的突破,但是延續過於保守的鷹派色彩和已經臭名昭著的小泉路線會妨礙其改善日本的國際戰略環境。(香港《東方日報》)

  如何擺脫“戰後體制”——為“國家”正名,是“安倍新政”的基礎理念。那麼,安倍心目中勾畫的是何種“國家”藍圖呢?修改“和平憲法”,是安倍的首要目標。安倍把“憲法第九條”視為“缺乏獨立國的必要條件”,對“專守防衛”、“不擁有交戰權”、“不能行使集體自衛權”甚為不滿,立志要制定一部“新憲法”。與此配套的是教育改革目標,其核心是提倡擺脫“自虐性的歷史教育”,以便使學生從小“對國家感到自豪”。安倍這一套治國理論已飽受東亞鄰國與國際社會的譴責與抨擊。(北京國際線上)

  能否走出“福澤困境”——近年來,日本外交更深地陷於“福澤困境”,即把日美、日亞關係視為“非此即彼”的對立結構,堅持“身在亞洲心在美”。安倍正為克服“福澤困境”做出一些嘗試,他在“政策構想”中提出“為了世界和亞洲的日美同盟”,同時又提出“在開放的亞洲中確立強韌的合作關係”、加強與中韓兩國的信賴關係。

  迄今為止安倍的亞洲外交觀充滿矛盾。安倍總體上贊同推動地區合作,但又提出一系列不利於地區合作的主張,如把日美同盟淩駕於地區合作之上,宣導建立亞洲和大西洋幾個“共同價值觀”國家的聯盟等。安倍的對華政策尚處在一種模糊狀態。他一方面強調“日中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在“經濟”和“安全”上都極其重要;另一方面,他卻接過“政經分離”這句本來用於描述中方對日方克制與耐心的言辭,試圖以此回避應由日本首相解開中日“政冷”之“鈴”的話題,同時還傾心於以強化日、美、澳、印(度)、韓關係來牽制中國。(北京《環球時報》)

  怎樣解開“參拜僵局”——在日本與中、韓間的最大懸案,即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上,安倍至今尚未就自己如當選首相是否會參拜明確表態。就中日關係而言,安倍當選自民党總裁及首相後的政策宣示以及10月初在國會的施政演說,都將是中國判斷安倍對華政策的重要依據;10月至12月,包括亞太經合組織和東亞系列會議期間,將是中國政府與安倍新內閣的接觸期;2007年4月、8月和10月將是安倍是否“參拜”的驗證期;7月,安倍的執政能力將在參議院選舉中受到評判;9月,中日將迎來複交35周年紀念日。(北京人民網)

  近來,日本與鄰國關係的惡化日益引起包括歐美在內的國際社會的關注。“安倍新政”能否給日本與鄰國關係帶來新的轉機,關鍵在於安倍能否解決上述三大難題,消化小泉給日本外交和東亞政治留下的負面遺產。不然,“安倍新政”就只是一句空談。(北京《環球時報》)


三、小泉外交政策 安倍會否蕭規曹隨

1、安倍政策走向“強”字當頭 延續親美路線
  有專家認為,與小泉以經濟恢復作為施政方針的核心不同,安倍會以修憲為施政方針的核心。其主要政策走向,可以概括為一個字——強:強政,就是將實權由官僚轉移到政治家也即首相手中;強經,就是加強自由競爭,提升經濟力量;強軍,就是取得集體自衛權,變自衛隊為國防軍;強盟,即通過推進軍事一體化等,進一步發展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強德,宣導日本的傳統文化與道德、宣導愛國,團聚人心,並彌補因競爭加劇而擴大的社會矛盾;強國,即爭取日本擔任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成為政治大國。(上海《東方早報》)

  在以日美關係為基軸的外交路線下,小泉在過去五年裏推行了“對美追隨,對亞強硬”的跛腳外交。毫無疑問,安倍將會繼續小泉的親美路線。安倍在宣佈競選綱領時指出,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和國家安全的基石。他說:“我們與美國的安全同盟為我們帶來了安全,也為這一地區帶來了和平。”(北京《中國日報》)

2、小泉下臺前夕刻意拜鬼 牽制安倍隨規
  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悍然再次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據瞭解,小泉此次是以內閣總理大臣的公職身分進行參拜。這是小泉就任首相後連續第六年參拜靖國神社,但選在8月15日“日本戰敗紀念日”這天“拜鬼”尚屬首次,這也是自1985年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以來時隔21年的日本首相在這一天進行參拜。(香港中評社)

  小泉這一次,為繼任者打造了一個沉重的政策枷鎖,將使得繼任者無法輕鬆地前行,始終會在小泉製造的中日關係障礙前徘徊。安倍針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一事指出,小泉很清楚地說明參拜靖國神社的理由,應是為對陣亡者表示哀悼之意而前往參拜,政府沒有表示見解的立場,他的發言中避開評論。

  由此得知,安倍公開為小泉辯護,說明從內心乃至行動,都是小泉政策的忠實信徒。安倍難於與小泉割捨,小泉參拜的行動,未必不被繼承。(香港中評社)

3、會否重蹈小泉外交覆轍 外界憂心忡忡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對外關係研究室主任姚文禮指出,小泉政府的外交政策存在三大誤區:“鞏固日美同盟便萬事大吉”、“亞洲諸國可以小覷”、“正視歷史有損形象”。

  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日本不斷向外散發日美親密無間的資訊。反恐戰爭以來,小泉始終跟隨著布希的腳步,“不離不棄”,甚至排除了國內重重阻力,違憲派兵至伊拉克戰場。小泉政府認為,借美國“靠山”之威,便足以揚日本之聲、成大國之名。相比之下,與尚在“發展階段”的亞洲諸國的關係便不那麼重要了。

  冷戰結束後,日本右翼勢力在政界漸占上風。不少政客認為,承認二戰對外侵略的歷史有損日本形象,也無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而美化歷史、選擇與日益強大的中國“對抗”是政治“掙分”的有效手段。日本外交深陷三大誤區不能自拔,中日關係也因此始終“熱”不起來。(北京中新網)

  小泉政權誕生以來,安倍晉三就一直在內閣或黨內佔據要津。去年10月,小泉改造內閣人事,把年僅50歲的安倍提拔為內閣官房長官這一最露臉的要職。當時,日本政界和輿論界猜測,小泉力圖把安倍打造成自己的接班人。(韓國《東亞日報》)

  9月9日,小泉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出席第六屆亞歐首腦會議時,首次公開明確表態支持安倍晉三。小泉稱,在自民党總裁選舉中,他的一票將投給安倍晉三。在解釋支持安倍的理由時,小泉說,“安倍在內閣中最接近我,幫助我推進改革”。小泉說,他的這一決定並未告知安倍,但他相信“以心傳心”,稱即使不向安倍傳達,後者也會理解他的心意。因此,安倍會否重蹈小泉外交覆轍,讓外界甚為憂慮。(英國BBC)


四、中日關係十字路口 中國如何應對

1、安倍對華政策 強調主動出擊
  小泉執政5年來,中日關係日漸惡化,2005年更是佈滿陰霾的一年。首先,小泉一再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嚴重傷害了中韓等國人民的感情,導致中日兩國領導人不能實現正常交流;其次,日本去年失去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機會後,利用東海油氣開發問題大做文章,與中國發生嚴重爭執;第三,日本極力宣揚“中國威脅論”,試圖在國際上孤立中國。日方製造兩國關係緊張,不僅影響東亞地區的政經合作,也破壞了區域合作進程。(新加坡《聯合早報》)

  有日本外務省官員認為,安倍當上首相後會更加現實地向左靠近,“但他個人根深蒂固的信念應該不會發生改變”。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中日政治關係惡化的癥結是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但安倍在此問題上一直含糊其辭、避重就輕,因此,兩國政治關係的前景仍不明朗。(韓國《朝鮮日報》)

  而在對中國外交上,安倍曾主張日本應該主動出擊,而非一味地由中國出招,日本只忙於招架。他認為,中日之間不只是靖國神社問題,重要的是,如何讓中國的“威脅”和“反日影響”不要繼續擴大。另外,在東海油氣田爭端上,他表示,不惜以武力維護日本的“國家利益”。(法新社)

2、中日關係趨向 將更複雜多元
  中國輿論高度關注日本首相更迭,但是基調均謹慎、小心,甚至可以強調,快樂不起來。但是,不快樂並不等於不期望,中國對安倍還是有所期待的,中日關係進入了觀察期。(香港中評社)

  種種跡象表明,北京與安倍最近正展開十分微妙的互動,其中甚至包括雙方未來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立場。但自從安倍決定參選自民党總裁之後,除了8月15日小泉最近一次參拜外,靖國神社問題在北京和安倍之間似乎被刻意淡化處理了。

  事實上,從政治光譜上看,安倍是處於較小泉更為右翼的位置上,只不過他的手腕和風格較小泉更為圓滑而已。雖然安倍最近接連發表重視改善日本同亞洲鄰國關係的言論,但有跡象表明,改善中日關係只是安倍整體外交戰略中的一個籌碼而已,他的外交戰略不但仍將以對美外交為主軸,而且將在修改憲法和令日本成為一個外交獨立、軍力強盛的國家方面,較小泉時代走得更遠。

  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將面對一個在靖國神社等枝節問題身段更為柔軟、而在實質性問題上則更為強硬的安倍,中國將有什麼樣的思維和策略,值得人們關注。只有在即將開始的“安倍時代”,中日關係才會真正進入筆者之前所稱的中日關係千年歷史上的首次結構性調整和雙方民族心理調適。

  “安倍時代”的中日關係,可能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稍顯緩和,但卻可能在另一些問題上進入更為實質性的交鋒,諸如涉及中國核心國家利益的臺灣問題、日本修改和平憲法、日美同盟等。另外,隨著靖國神社這一感性因素被淡化,中日民間情緒將稍顯平靜;但雙方民眾對彼此國家和自身定位的心理調適,則將進入一個更實質性、更漫長但希望是更理性的過程。(新加坡《聯合早報》)

3、中國聽言觀行 勿被安倍迷惑
  9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就安倍當選自民党總裁一事表示,中方一如既往高度重視中日關係。我們願意繼續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改善和發展同日本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安倍成為日本自民黨新的黨首後,中方將聽其言,觀其行。(北京中新網)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北京一些官員尚未來得及總結小泉任期的中日外交得失,就對尚未粉墨登場的安倍晉三匆忙傾注過多的熱情。比如說,有人輕信安倍所持的是“中國容忍論”,顯出“剃頭挑子一頭熱”,就不怕重蹈“熱臉貼上冷屁股”的尷尬。相比之下,中國鐵娘子吳儀當年拂袖冷對小泉,令人至今仍然感懷不已。(澳洲《澳洲日報》)

  回首過去5年,日本小泉執政,中日關係跌宕起伏,總的趨勢是日益降溫,不斷走向冰點。按照北京一些官員的習慣做法,自然是要歸咎於小泉一意孤行種下惡果。反過來說,如果說小泉是“始終執迷不悟”,那麼,小泉任期中國對日策略儘管剛柔並濟,剛的一手就似乎未能擊中對方要害,柔的一手亦似乎未能撓到對方癢處。個中原因,就很值得反思;而只有認真反思癥結所在,才更有助於打開未來中日關係的新格局。(美國中文線上)

  平心而論,在小泉上臺之初,“聽其言,觀其行”實屬在所難免。但是,小泉執政期間,一邊我行我素參拜靖國神社,一邊屢屢布下迷魂陣,利用中國的誠意,一而再、再而三地藉“中日元首會面”糊弄中國,爭取了時間恢復日本國力,並從中撈取個人政治利益。小泉直到離任前的最後一次出訪仍然謝幕不謝罪,從反面給中國人上了現實的《農夫和蛇》一課。(香港星島環球網)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