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落定 布什敗北前途堪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10 23:15:32  


美國中期選舉落定 布什敗北前途堪憂。
  廣受國際關注的2006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8日已經基本結束。根據美國媒體當日淩晨公佈的初步選舉結果,民主黨在國會眾議院的選舉中至少獲得了226個席位,從而奪回在1994年中期選舉中失去的控制權,改變近年來共和黨同時控制白宮和國會的格局,顯示布什“跛鴨期”提前到來。人們普遍認為,此次敗選是對布什的一個沉重打擊,也是讓世界秩序重新調整的一次機會。布什因何敗選?此將會對布什總統第二個任期最後兩年的政策產生何種影響?本社匯選有關輿論,供讀者參考。(評論員:季 實)


一、驢勝象敗國會變天 布什淪為跛腳鴨

1、中期選舉揭曉 選民對布什失去信心
  這次國會中期選舉開票結果,不出所料,眾院重回民主黨,這個局面,對共和黨而言,可用四級颶風,或六級地震來形容它的強大震撼性。一股彌漫美國全國憤怒和不滿情緒,借著這次選舉爆發出來。美國人以手中一票,重重的懲罰布什主導國家方向的失誤。

  這次投票出口民調(exit poll)顯示,62%選民表示,影響他們投票的主要是全國性的議題,如政治腐敗、伊拉克戰爭等,不同於以往關注地方性問題為主。由此可見,此次期中選舉就是一次對布什的全國性公民複決。(美國《世界日報》)

  據悉,布什的拉票行動一直持續到中期選舉。不過,別看布什這般賣力,並不是所有地方、所有人都歡迎他,他目前的支持率不過35%左右。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不少共和黨候選人其實並不希望布什來助選,擔心他來“幫倒忙”。(美國《星島日報》)

  選後的結果分析更顯示,許多敗陣下來的共和黨候選人不是疏在政策或過往投票記錄,而是自己身上“共和黨”或“布什支持者”的標籤——選民們不願投共和黨候選人一票,因為他們不再信任共和黨和布什的領導方針。或許就如共和黨前眾議院領袖湯姆•迪萊(Tom Delay)所說的,“民主黨沒有贏,是共和黨輸了。”(美國《華盛頓觀察》週刊)

2、參眾兩院失守 布什進入執政艱難期
  中期選舉過後,美國政治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態,過去5年多來,共和黨一黨獨大掌控兩大政府系統的黃金時節已經過去。美國慣常都是由兩黨分掌白宮和國會,總統往往要面對國會的制衡。或者應該說,美國政治恢復了其長久以來的傳統形態。(上海《第一財經日報》)

  民主黨重新奪回眾議院控制權後,對布什政府政策批評甚為嚴厲的民主黨領袖南茜•佩洛西有望成為美國歷史上的首位女議長。有分析認為,面對由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布什政府將面臨新的挑戰,將進入其執政以來最為艱難的時期。(美國《世界日報》)

  美國媒體分析認為,新一屆國會可能對政府實施更多監督,就某些問題進行過去因共和黨議員阻撓而無法開始的調查,如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等。失去了過去由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的支持,布什政府的一些政策可能擱淺,在國內議題上難有大的作為。(北京《新京報》) 

3、布什必須反省 極右路線已經行不通
  美國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重創布什的共和黨,已在世界廣受關注。從巴黎到巴基斯坦,從歐洲到亞洲,政治家、分析家以及普通百姓都希望,民主黨接管國會能迫使布什在國際問題上採取較為緩和的政策。(新加坡《海峽時報》)

  民主黨的大勝,等於宣告過去六年布什主導的政治世界已經結束,未來布什政府必須被迫和民主黨妥協,替共和黨爭取2008總統選舉勝選的機會,而同樣的,民主黨也必須考慮總統選舉,繼續抓住中間選民最大公約數,預料中道力量將是未來兩年美國政壇發展的主流。(泰國《中華日報》)

  布什政府執政6年來,美國無論在內政或外交政策上,都被帶到了右邊的極端,內政方面,布什以自己窄化的宗教信仰,排除了例如幹細胞研究及同性戀婚姻等爭議性議題的討論空間,外交方面,高舉愛國主義大旗發動伊拉克戰爭則為其中代表。

  因此這次期中選舉之所以特別重要,不僅是選民對布什個人的信任投票,更是美國民眾對於國家方向是否錯誤的一次公民裁決。從選舉結果看來,美國大多數民顯然認為極右路線已經行不通,希望民主黨能夠將國家拉回正常軌道。(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二、對伊政策大失誤 共和黨遭遇滑鐵盧

1、伊戰三年損兵折將 民眾日漸不滿
  此次選舉,民主、共和兩黨競爭異常激烈,民主黨處攻勢,共和黨處守勢。輿論認為,此次選舉可看成是對布什總統自2000年上臺特別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的信任投票,也是對美國的伊拉克政策的一次檢視。

  近兩年伊拉克一直動盪不安,恐怖襲擊接連不斷,政局和治安狀況無絲毫改善,幾乎每週甚至每天都會傳出爆炸死人的消息。美軍的死亡人數呈直線上升,已近三千人,是2003年推翻薩達姆政權時的10多倍,這是珍重生命的美國人難以承受的。今年10月,為有力“配合”美中期選舉,伊武裝分子“大開殺戒”,致103名美軍士兵喪生,成為美軍今年以來死亡人數最高的月份。美國選民把這些帳算到了共和黨頭上。(泰國《新中原報》)

  今次的選舉,基地等恐怖組織出奇的沉默,未頻繁散佈要襲擊美國的消息,似乎幫了民主黨的忙。共和黨擅打“反恐牌”,在2004年大選中,布什政府數度提高恐怖襲擊的警戒級別,拉抬了共和黨的選情。而11月5日判處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絞刑,據稱是美國幕後特意安排的。但從選舉結果看,共和黨的花招對選舉幫助並不大。(新加坡《聯合早報》)

2、拒不承認政策有誤 布什喪失民心
  像2004年總統大選一樣,布什在投票前飛赴各個戰場,在最後關頭造勢拉票,希望扭轉共和黨頹勢。11月7日投票這天,布什到故鄉德州其克勞福德私人牧場附近投票站投票,然後在白宮靜候“佳音”。但這次,布什聽到的是接連失利的消息。(美聯社)

  在選民看來,伊拉克戰爭到目前為止仍是最重要的議題。其中,27%的人認為這是他們首要關心的話題,接下來才是經濟問題和就業機會(13%)、非法移民(8%)以及恐怖主義(7%)。

  在伊拉克問題上,調查發現,民眾對戰爭最終結果的樂觀主義情緒進一步下降。只有20%的美國人認為美國正在贏得這場戰爭,這是伊戰開始以來的最低紀錄。認為美國可能最終在伊拉克贏得勝利的美國人也剛過半數;相比之下,45%的受訪者說,美國不太可能最終成為贏家,這則是有史以來的最高值。同時,有2/3的美國人認為這場戰爭正往壞的方向發展。 

  選民對布什總統處理伊拉克問題的方式強烈質疑,60%的人希望美國改變在伊拉克問題上的戰略戰術,而只有8%的人希望保持現在的戰略。同時,大約半數的美國人希望美軍從伊拉克立即開始撤退,其中還有一半的人希望所有的美國軍隊立即撤退。絕大多數選民認為民主黨主政將可能比共和黨人更快地將軍隊撤回國。 (美國《華盛頓觀察》週刊)

  但是,布什政府則堅稱伊拉克戰爭和伊拉克政策都是對的,拒不“認錯”。布什本人更是堅持自己的政策和信念,在伊拉克問題上不為選票折腰。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政治系教授約翰•繆勒(John Mueller)論道,“布什不會願意去做那個承認伊戰失敗的總統,就象當年尼克森一樣。雖然現在連不少共和黨人都開始攻擊他,但解決伊拉克問題的其他選項——不論好壞——並不存在。伊戰已經成為美國外交史上繼越戰之後的又一大敗筆。”(美國《紐約時報》)

3、民主黨將循新方向 也難全身而退
  自始至終反對美軍攻打伊拉克的新任眾議院領袖議長佩洛西,在當選聲明中明確表示,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根本沒有奏效,共和黨政府必須和民主黨合作,不應在伊拉克政策上一意孤行,並主張政策必須有“新的方向”。但是,事實上美國很難從伊拉克的泥淖全身而退。(英國《泰晤士報》)

  因為,民主黨在伊拉克問題上並沒有太多的選擇,美軍如果不是繼續駐守伊拉克,另一條路就是撤軍,當然伊拉克的安全部隊可能允許美軍陸續撤軍,但依過去的歷史來看,應該不會。期中選舉無疑改變國會山莊的政治生態,但伊拉克這個燙手山芋短期內仍難擺脫。(美國《華爾街日報》)


三、布什主義不得人心 拉氏辭職平民憤

1、老牌鷹派拉氏 成為伊拉克政策替罪羊
  中期選舉敗北後,“不見棺材不流淚”的布什已經有了立即的反應,在8日下午舉行的記者會上,宣佈接受了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辭呈,並提名前中央情報局局長蓋茨為新局長人選。布什的這一動作,說明了今後兩年的剩餘任期內,飽受指責的伊拉克政策會有所調整。(美國《星島日報》)

  布什總統和共和黨在國會中期選舉中的敗北,迫使布什當局未來不得不對高層人事進行大規模改組,在這一敏感時刻辭去富有爭議、不受歡迎的防長顯然是布什當局進行高層人事重組的第一步。(英國《衛報》) 

  事實上,自從伊拉克戰爭陷入泥潭,美國國內“倒拉”的呼聲就一輪接一輪,在選舉之前,華盛頓還湧現“讓拉姆斯菲爾德下臺,以挽救共和黨頹勢”的聲浪。要不是因為布什總統一直力挺,拉姆斯菲爾德頭上的烏紗早就掉了。然而,如今面對共和黨選舉日的慘敗,布什竟突然宣佈拉氏下臺,可見國會失利對他的觸動有多大。(美國《華盛頓觀察》週刊) 

  極具爭議的伊拉克政策的執行者、強悍和過於自信的“五角大樓老闆”拉姆斯菲爾德的辭職,成為繼共和黨失去國會控制權之後最震動美國的新聞。拉姆斯菲爾德可稱布什在國會中期選舉敗北後最大的犧牲品之一,儘管沒有人比拉氏對於華盛頓強硬政策的理解更加深刻。事實上,拉姆斯菲爾德本人已經在美國政壇高位上踐行強硬的進攻性政策將近40年之久。(英國《泰晤士報》)

2、拉氏提前下臺 強力撼動布什政府根基
  美國防長拉姆斯菲爾德的辭職,反映了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問題上所面對的混亂局面。布什在中期選舉後的記者會上清楚指出他在更早以前已決定五角大樓需要“新角度”。這說明,無論中期選舉結果如何,布什已經認為事態已嚴重到需要撤換這個朝中重臣的地步。 

  拉姆斯菲爾德的離去對布什政府以及伊拉克戰爭是重要的時刻,強烈撼動了布什政府的根基。他的離職說明,而且讓美國政府承認伊拉克策略到現在都不成功。(香港中評社) 

  除了副總統切尼和布什總統自己,美國政府裏並沒有其他人表現了對恐怖主義宣戰以及剷除薩達姆的決心。拉姆斯菲爾德曾說:“我們知道他們(伊拉克人)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我們不需要為此爭辯。”拉姆斯菲爾德辭職後,布什的對伊拉克政策更顯勢孤力弱。 

  拉姆斯菲爾德在與布什總統以及防長繼承人公佈離職消息時,針對這場“認識極少、不熟悉的戰爭、21世紀的第一場戰爭”時,他似乎感到不被認可地說: “它(這場戰爭)不著名、它不被瞭解、它太複雜了,人們難以明白。”正如許多美國決策人一樣,他簡直無法相信伊拉克人民不歡迎侵略者,也不歡迎他們干預局勢。拉氏不是一個有耐性的人,他並沒有與激進分子長期抗爭時所需的耐性。他也沒有在戰略中展示靈活性,打贏這場布什總統認為有必要的戰爭。無論選舉結果如何,他都必須離開。(英國BBC網)

3、蓋茨臨危受命 美國國防政策將趨務實
  對布什來說,將拉姆斯菲爾德解雇,這一舉措雖然姍姍來遲,但還是受到廣泛歡迎。拉姆斯菲爾德的伊拉克戰爭打得很漂亮,但是他的戰後策劃卻被證明是嚴重不當,令人痛心。他本應該在2004年虐囚醜聞發生後就離開五角大樓的,如今推遲了兩年多。布什提名蓋茨取代拉氏擔任國防部長一職,他選擇了一位個人口碑極好的政治老手。(英國《泰晤士報》)

  美國總統布什選擇前中央情報局局長蓋茨接替拉姆斯菲爾德出任國防部長,顯示他回歸早期共和黨外交政策路線的用心,打算以審慎與務實,來取代新保守主義者帶領美國步上伊拉克戰爭,以及和伊朗與朝鮮對抗的外交路線。(法國《歐洲時報》) 

  63歲的蓋茨說話溫和謹慎,從許多方面來看,他與拉姆斯菲爾德根本是完全不同的人。在拉姆斯菲爾德任內曾經擔任國防部資深顧問的劄克漢說,蓋茨接掌國防部,傳遞出布什政府未來在國家安全議題上希望避免對抗的訊號。他說,蓋茨是一位務實的現實主義者,絕對不會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的“避雷針”。(香港星島環球網)


四、政治版圖生巨變 中美關係疑受衝擊

1、新任女眾議長上臺 民主黨可能對華施加壓力
  在剛剛結束的美國中期選舉中,民主黨一舉從共和黨手裏奪回了30個左右眾議院議席和數個參議院席位,從而成為大贏家,結束了長達12年在野的屈辱。來自三藩市的民主黨資深眾議員佩洛西即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議長,成為排位於美國總統、副總統之後的第三位人物。(北京《人民日報》)

  現年66歲的佩洛西對中國持批評態度,在重大涉華法案上均投票反對中國。她一直反對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反對美國增加與中國的文化科技交流,曾連續10年投票反對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佩洛西領導下的眾議院關注的,將不僅是中國國內的人權狀況,還會涉及中國在周邊國家及非洲的海外行動。有專家指出:“他們指責中國光做生意不考慮人道主義及人權等。此外,中國與美國眼裏人權狀況不好的國家如緬甸、伊朗等的聯繫,也會受到非議。”(廣州南方新聞網)

  民主黨在涉及對華政策的一些議題上,預計將出現更多不確定因素。民主黨與工會關係深切,對貿易持保護主義態度,摩擦日多的中美貿易關係將更受關注。不過,有專家認為,從短期來說,新一屆國會在明年1月就位後,起初數月都將耗在內部的權力重組方面,然後,有關伊拉克以及其他國內議題將佔據國會的工作重心,接下來兩黨又將把精力花在總統選舉上,因此,在短期內,對華政策不太可能成為關注的焦點,但是中長期來說,如何發展就難以預料。(上海《第一財經日報》)

2、中美關係變數增加 對華柔性外交政策受考驗
  在今後涉及中國的政策問題上,輿論擔心,布什被迫放棄目前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的“柔性外交”政策,採取強硬對華態度來迎合向來主張要在經貿問題上“敲打中國”的國會,以換取其對其他議題的支持。而在勞工階層中擁有雄厚選民基礎的民主黨將更加可能以中美巨額貿易逆差為由,尋釁滋事,吸引選民眼球。

  眾議院在外交政治上的決策影響力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民主黨控制住了眾議院,布什的各種政策都將被審視,包括對華政策、包括美台關係,會不會發生什麼風波,尚不得知。可以肯定,變數一定存在。

  布什在今後的施政過程之中,對華政策處在兩個矛盾交錯的方面:一,布什更加需要中國的支援與配合。二,布什將受到美國國內特別是眾議院更加激烈的制約中國的壓力所迫。在處理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危機等方面,沒有中國的配合,布什無法獲得更大的迴旋空間。但是,在美中經貿關係方面,布什將不得不要採取對華更加嚴厲的措施。(香港中評社)

3、兩國合作相當緊密 中美關係大格局不會改變
  專家認為,民主黨勝選,改變了美國國會的政治生態,肯定會對中美關係有所影響,但中美關係目前已經進入了成熟穩定的發展階段,今後不會因為國會領導權的改變而發生重大變化。(馬來西亞《南洋商報》)

  儘管在伊拉克戰爭、對外政策、稅收政策上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分歧較大,但在中美關係上則不會有太多的分歧。此次中期選舉的結果即便對中美關係有所影響,這種影響不會太大,因為兩黨在中國的問題上有很多共識,尤其是在世界格局發生微妙變化的當今,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合作也相當緊密,中國作為美國眼中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的定義得到了美國朝野的共同認可。(新加坡《海峽時報》)

  其實在美國,儘管競選的時候黨派之間會標榜更多的不同甚至對立,其實黨派之間的差異是很小的,小到就像童話《格列佛遊記》中小人國裏的兩個黨的政治主張差別。這個童話故事中的小人國的兩個黨“大端黨”和“小端黨”之間所謂的政治分歧,僅僅在於吃雞蛋時一個主張先吃大頭,另一個黨主張先吃小頭。(香港《信報》)


  人們普遍認為,這次選舉向布什政府敲響警鐘。美國民意調查機構在投票結束後對選民進行的調查顯示,3/4的選民認為,今年以來不斷披露出來的腐敗和政治醜聞,是影響他們投票意向的重要因素,他們因此更願意投票支持民主黨候選人。伊拉克問題也是選民願意支持民主黨的一個因素。如今2008年大選已經開跑,共和黨如何能繼續保住白宮的寶座,“內政修明”、矯枉過正將是很關鍵,而民主黨有共和黨的前車之鑒,也該會在約束黨員操守上格外小心,否則此次中期選舉的豐碩收穫難免成為曇花一現。那麼,屆時誰是贏家,人們拭目以待。(美國《星島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