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辦中阿論壇 掀開中阿關係新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2 20:36:59  


北京主辦中阿論壇,掀開中阿關係新頁。
  6月1日,為期兩天的中國與22個阿拉伯聯盟國家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閉幕。此次為阿拉伯國家外長首次在阿拉伯世界以外的地方集體聚會,“如何建立中阿新型夥伴關係”是阿拉伯外長們和中方商討的主要議題。本次會議是阿中關係發展的一個歷史性里程碑,將大大推動中阿關係發展,也使中國的能源發展更為安全。本社匯選有關輿論,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一、“中阿能源之會” 深化雙方友誼

1、尋找新的共同點 中阿能源合作邁大步
  中東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資源最富集地區,加之中國近兩年來與阿拉伯國家頻密的交往與合作,因此,中阿合作論壇從一開始就被輿論解讀為“中阿能源之會”。(美國《僑報》)

  舉行第二次中阿合作論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動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的貿易聯繫、政治聯繫,特別是能源領域的聯繫。香港科技大學政治學專家薩特曼認為,中國與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富有的阿拉伯國家打交道的基本點是能夠在獲取能源方面得到保障。(法新社)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中東室主任李偉建認為,本次會議可說是“繼往開來”。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素來關係融洽,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雙方的合作內容有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勢下探尋新的共同點是這次會議的目標。(上海《東方早報》)

2、啟動多領域合作 中阿關係進入新階段
  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1日在北京閉幕並簽署四個合作檔。中阿同意推動建立政治磋商、能源、人力資源開發和環保等領域的合作機制,從多角度繪就了如何建立中阿新型夥伴關係的詳盡藍圖。(北京新華網)

  不僅如此,關於這些領域的合作,雙方還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決議,甚至細化到雙方下一步行動的具體日期和地點。比如:根據行動執行計畫,中阿將建立能源對話合作機制,於2006年至2008年期間舉辦一次石油合作會議,並開展能源合作方面的互訪、對話等活動。雙方將加強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鼓勵雙方企業相互投資和建立合資項目,並向對方提供便利和經驗以及進行技術轉讓。(上海《解放日報》)

  與會的阿拉伯國家外長及部長代表對會議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度讚賞,認為這將是中阿關係發展的一個歷史性“里程碑”。(北京中新網)

3、貿易額增長迅猛 合作基礎進一步擴大
  阿盟外長理事會輪值主席、阿聯酋外交事務國務部長穆罕默德說,阿中都是東方國家,雙方彼此理解,在很多政治問題、關乎和平和正義的問題上有共同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這些相同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也構成了阿中今後的合作基礎。(北京新華網)

  中國與22個阿拉伯聯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在過去十年增長迅猛,去年已達513億美元,其中40%與石油產品有關。中國國務委員唐家璿表示,在雙方的貨物、資金、技術和服務自由流通的情況下,中阿雙方的貿易額在2010年甚至可能增長到1000億美元。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穆薩說,目前的貿易額"僅僅是個開端",如果保持目前的貿易增長幅度,甚至可"在兩到三年的時間裏"就使雙方貿易額上升到這個幅度。(英國BBC)

二、論壇成果顯著 達至多重目標

1、不僅是為了能源 中國擴大國際影響力
  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發展親密關係的其中一個戰略目的是為了結成更多的盟友從而在與西方打交道的時候增加手中的籌碼。香港科技大政治學專家薩特曼說,中國領導人相信美國試圖圍堵中國,中國周圍有日本、韓國、印度、蒙古等,形成了一個對中國的包圍圈。中國試圖在中亞地區和中東地區通過發展和這些地區的國家的友好關係打破美國的圍堵。(法新社) 

  中國和阿拉伯、中國和非洲關係的增強有利於北京在中東和非洲增強自己的影響力,而這些地方正是具有高度戰略價值的地區。中阿合作論壇只是中國建立的一系列多邊合作機制的其中一部分,它配合中非論壇、上海合作組織以及東協等機制,為中國提供發表自己聲音的平臺,成為中國實現自身外交戰略的新模式。(星島環球網)

2、提升中東影響力 突顯中國全方位外交
  中阿合作論壇是中國全方位外交的體現。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朱威烈認為:“正如美國所說,中國要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中國和許多國家都利益相關,當然要和多國展開外交。”(香港星島網)

  美國漢密爾頓學院的教授李成認為,這次中國舉辦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和整個中國外交政策的變化是有關係的。“以前的中國外交側重大國外交,現在趨向全方位外交,其對象不僅包括大國,也包括小國;不僅是亞洲,也包括中東。”(上海《東方早報》)

  中國目前在中東的政治影響力還不夠,它不是“中東四方”的成員,也不是中東和平進程的調解國之一。中國想改變的正是這種情況。中國對阿拉伯國家內部問題所持的立場顯然能夠保障它的能源安全和穩定發展。(俄羅斯《生意人報》) 

3、邀請哈馬斯與會 突出負責任大國形象
  從海外媒體報導所見,中國邀請被美國和歐盟列為恐怖組織的哈馬斯高級官員與會受到廣泛關注,從而搶去這次中阿合作論壇的風頭。分析人士認為,這次會議是北京推動中東穩定以確保未來石油供應的戰略的組成部份,而中國與哈馬斯友好是一個大膽的舉動。(星島環球網)

  中東國家已經為中國提供了石油進口的大約44%。鑒於中國經濟毫無放慢的跡象,北京希望從中東地區獲得更多的石油。為此,中國領導人指出,首先需要中東和平,而和平的關鍵在於解決以巴衝突。(法新社)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朱威烈表示,中阿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的參加者當然包括所有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哈馬斯作為一個民選出來的合法政府,參加這次會議是完全合情合理的。這也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該做的事情,而並非如外國分析家所認為的那樣“中國要和美國作對”。中國外交部亞非司司長翟雋此前也表示,中國會利用這次論壇機會敦促巴勒斯坦新領導人恢復同以色列的和談,並遵守巴以雙方過去簽署的協定。(上海《東方早報》)


三、新型夥伴關係 中阿合作方向

1、中阿合作 促進雙贏 互利互惠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安惠侯認為,中阿合作領域多樣化,內容全面化,正是中阿新型夥伴關係“新”的一大表現,而且可以看出,雙方在這些領域中的合作將更加強調促進雙贏 互利互惠。

  另外,安惠侯指出,中阿新型夥伴關係的“新”還從其他幾方面體現出來。首先,中阿是在新形勢下探索建立新的合作關係。國際形勢在進入21世紀後出現了新的發展和變化,中阿在實現各自發展目標時都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雙方在許多方面都擁有共同利益和共同立場,合作基礎不斷擴大。其次,中阿合作的方式大大增加。目前,在中阿合作論壇這一合作平臺上,通過論壇部長級會議、高官會和其他一些交流機制,如:中阿企業家大會、中阿文明對話研討會、即將舉辦的“阿拉伯藝術節”、中阿友好大會等,都會對全面提升中阿合作水準,推動中阿關係進一步向前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上海《解放日報》)

2、中阿攜手 改寫全球能源格局
  中阿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取得多項成果,特別是雙方同意積極推動建立能源合作對話機制,此將改變全球現有石油供求格局。(香港《東方日報》)

  眾所周知,阿拉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石油貯藏、生產及出口地區,也即最大的石油賣家,而中國每年進口逾億噸石油,七成來自阿拉伯,並已取代美日,成為中東地區最大的買家。最大的賣家與最大的買家同意加強能源合作,必將使全球的石油產銷發生巨大的影響。(《香港商報》)

3、中阿互助 規避國際能源風險
  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在能源方面的合作由來已久。此前,阿拉伯國家的石油輸出主要集中在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近年來,油價高企使得阿拉伯國家開始擔憂全球原油消費市場的波動,與中國的合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能源輸出市場單一引發的風險。(北京國際線上網)

  中國能源網總裁韓曉平認為,阿拉伯國家的文化和西方文化時常發生衝突,這對能源供求穩定不利。而相反,中國一貫奉行的平等互利、不結盟的外交原則使中阿之間一直以來保持良好的政治關係。中阿的能源合作不會因為雙方的外交關係而受到阻礙。(廣東南方網)

  從中國方面看,中阿能源合作的深化無疑也將有利於中國的能源多元化戰略。南開大學全球問題研究所所長龐中英教授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能源需求並不單純依賴世界上某個地區或國家,這樣可以分散各種風險,避免受到某些國家在能源問題上的牽制。(上海《第一財經日報》)

四、保障能源安全 尚需全力以赴

1、石油安全面臨四大風險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發展研究部主任嚴緒朝認為,中國的石油安全面臨四大風險。

  一、油源風險:目前全球年產原油38億噸,除各國留作自用外,出口僅22億噸。美國買走7億噸,占1/3;日本進口2.6億噸;中國及韓、德、法等國每年進口都逾億噸。隨著各國耗油不斷增加,終有一天會有錢買不到油。

  二、油價風險:中國現在年花500億美元買油,隨著油價攀升及進口量不斷增加,耗費外匯會愈來愈多,大部分的外貿收益將用來買油。

  三、通道風險:中國進口的石油絕大多數要經過印度洋、麻六甲船運,路途遙遠又不安全。

  四、政治風險:產油國政局不穩,國際上爭油大打出手,隨時可能斷絕供應。(香港《東方日報》)

2、先要確保石油價格安全
  當前,世界進入高油價時代。據測算,石油價格每上漲1%並持續1年時間,將使中國GDP增長降低約0.01%。國際油價每桶提高1美元,中國進口將多花46億元人民幣,直接影響中國GDP約0.043%。如何確保中國的石油安全,進而保證國民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值得高度關注。(廣東南方網)

  現在突出的問題是,石油定價權掌握在英美等國手中,儘管作為石油貿易大國,中國在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博弈中卻常處於被動的境地。目前中國石油的進口量占世界石油貿易總量的6%,但在影響石油定價的權重上卻不到0.1%,低於印尼、韓國。(星島環球網)

  對中國而言,確保石油價格安全包括兩個層面:宏觀層面是如何參與國際石油定價;微觀層面是石油及相關行業如航空業、汽車工業等通過一定的價格避險機制,穩定石油及石油產品價格。(北京中國經濟網)

3、建立多層石油安全機制 
  在短期對策方面,中國應放開國內市場,使國內油價隨國際油價漲落而動,培養民眾的節油節能意識。(北京人民網)

  對企業而言,首先應進一步加大國內油氣資源勘查開採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時加大對海外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境外油氣勘探開發投資管理制度,調動石油企業開發海外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建立現代石油價格風險管理市場機制,支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為主經營原油期貨貿易和保稅業務等,以利於規避風險。(上海東方網)

  在國家石油安全方面,加緊建立和完善期貨市場,以遠期合同交易方式降低近期價格風險;建立國際採購的協調機制,通過國內企業聯手採購,爭取有利價格;建立國家級的重要能源、原材料安全保障和風險監控機構,以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拓寬“走出去”思路,把簡單利用技術開採份額變成多角度、多層次“拿”油,比如參與國際並購等。(湖南紅網) 

  在法律層面,國家應加快石油天然氣立法進程,建立健全政府對石油天然氣開發、生產、儲運、使用等過程的管理。(北京CCTV網)

  在中長期對策方面,儘快讓石油戰略儲備制度發揮作用,以平抑油價,增大炒作石油價格的成本;建立能源的多元化結構,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度;繼續推行石油進口市場多元化戰略,防止某一進口市場出現意外而影響整個石油進口;改進技術以提高燃油效率;與國際上主要石油消費國合作,提升在國際油價形成中的影響力。(北京中國經濟網)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