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患考驗城市文明 強化治理重拳出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01 15:49:26  


狗患考驗城市文明 強化治理重拳出擊。
  從養不養犬,到怎樣文明養犬,一直是一個時期以來大陸民眾爭論不休的話題。近年來,中國寵物犬越養越多、越養越惡、越養越不文明現象日益嚴重。近日,許多城市同時對不文明養犬重拳出擊,說明不文明養犬在大陸一些地方已成為社會公害,也標誌城市養犬作為一個城市管理新課題已被各地政府提上議事日程。本社匯選有關輿論,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一、養犬氾濫成公害 考驗和諧社會

1、有礙社會和諧 學者痛批養犬醜行
  著名紅學家周汝昌、油畫家馮法祀等9位老學者近日聯名致信北京市政府,建議加強對全體居民進行公德教育,對違規養犬人實施重罰。《北京晚報》9月30日編發刊登這封信件,並開設專欄,宣導文明新風,呼籲養犬者自律,別讓不文明養犬成為社會公害。

  幾位學者在信中指出:“如今,北京人養寵物已成一種災害。市民的素質問題在養犬方面特別突出,缺乏公德觀念。狗隨地拉屎撒尿污染環境,我們居住的朝陽區紅廟北裏社區,種有一些樹木和草地,這引來周邊許多狗主帶寵物早晚來此排泄屎尿,住宅庭院變成了‘寵物公廁’。很多時候,天剛亮樓下的草地內就上演狗打架,狗吠人喊,讓住戶無法休息。

  “社區派出所、居委會掛了牌子,禁止外面狗主帶狗進入,但毫無作用。街道幹部們說,他們管不了,沒人聽。他們無權處罰損人利己的狗主。市里沒有規章法規可以制止他們,他們就不怕,光勸說沒用。最近,《參考消息》還刊登了法國巴黎對狗主帶狗上街拉屎即受重罰的消息,這種市政管理值得北京學習。”(北京人民網)

  近年來,市民養犬飛速增多。據北京市公安局統計,截至2005年6月底,北京市登記在冊的寵物狗為45、8萬隻,而據北京市小動物協會的統計,目前全市寵物狗的數量已達100萬餘隻。上海市寵物狗的數量,前幾年就達到三四十萬隻,現在大概也不會弱於北京多少。龐大的狗群在安全、衛生諸方面引發不少社會問題。狗害,或者說狗患,漸次成為人們議論的一個熱點。狗患的表現,主要是狗吠擾人、狗糞汙人、以及狗咬傷人,引發鄰里糾紛,妨礙和諧社會。(上海東方網)

2、九類狗患嚴重 養犬考驗城市文明
  一項“居民眼中的陋習”排名調查顯示,“寵物擾人”高居第三位,41.4%的民眾認為這是“影響社區居民日常生活、身心健康和社區和諧的不文明因素”。

  據歸納,當前九類狗患相當嚴重:第一,重點管理區飼養大型犬、烈性犬;第二,無證養犬;第三,一戶養多犬;第四,遛犬不拴犬鏈、違規進入公共場所;第五,犬破壞市容環境衛生;第六,犬擾民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第七,流浪犬大幅增加;第八,非法犬類交易市場及街頭非法販犬;第九,犬醫院、犬商店等涉犬單位超範圍經營。(北京國際線上網)

  養犬,表面看是個人的事,但僅從佔用公共資源這個角度看,就不完全是私事。憑著個人的愛好養犬而又缺乏應有的公共道德和公共意識,由此演為“狗患”,帶來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公共衛生安全問題,不僅是對公共資源的侵犯,更是對公共利益的侵犯,對現代城市文明的破壞。(北京人民網)

  在當局制訂限制養犬政策的同時,對社會風尚也需要正確引導。在一個文明、健康的和諧社會,公民應有起碼的“公德意識”。當狗患成災危及他人健康安全的時候,當個人的喜好與公共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當大家的城市家園因此受到侵害的時候,每一個熱衷養犬的人都應有所思。(天津北方網)

3、危害公共安全 狂犬病發病率飆升
  據衛生部提供的資料表明,今年9月,全國共報告狂犬病病例393例,與去年同期的287例相比上升了36.93%,死亡318人。今年1-9月累計報告發病數2254例,與去年同期的1738例相比上升了29.69%。到2006年9月,狂犬病發病已經連續5個月位居中國報告死亡數最高的傳染病病種。而作為對照的是,1996年全國僅報告發病159例,尚不及10年後的2006年9月發病數的一半。(北京《新京報》)

  衛生部分析,造成近些年狂犬病疫情上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公眾養犬大量增加,城市的寵物犬、農村的看家犬等數量及密度均明顯增加;二、犬只管理工作不到位,犬免疫接種率下降;三、公眾對狂犬病危害認識不足,被犬咬傷的患者未採取正確的傷口處理和狂犬病疫苗接種措施。大多數患者未採取正確的傷口處理及疫苗接種等措施,在被調查患者中進行傷口處理、全程注射疫苗和使用免疫製劑的比例僅分別為29%、3%、1%。(上海東方網)


二、監管尚有漏洞 養犬規定變空文

1、多頭管理:五個“大蓋帽” 小狗管不好
  養犬管理涉及公安、工商、城管、農業、衛生等多個綜合執法部門。但是,由於職責不清、各自為政,管理部門執法未能形成合力,致使中國的城市狗患問題一直未能徹底消除。按照分工,人群的疫苗接種屬於衛生部門管理,動物的免疫接種由農業部門所屬的畜牧獸醫站負責,動物的登記註冊歸城管或公安部門負責,狂犬疫苗的生產經營則歸藥品監督部門管理,而工商部門負責管理寵物銷售、規範市場等環節。這種各自為政的管理體制,客觀上形成了“大家都在管、大家都管不好”的現狀。(湖南紅網)

  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和執法處罰不力也是導致狗患蔓延的一個重要原因。北京規定城區內不准飼養大型犬,但沒有相應的處罰標準。對無證犬只上街,北京規定最高可對個人處2000元罰款,但事實上基本形同虛設。此外,中國現有法律對家庭寵物繁殖和流浪動物的處理都無明確規定,致使家庭寵物“超生”和流浪動物無序繁衍的現象十分嚴重,給城市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嚴重隱患。(廣州金羊網)

2、以費代管:管理者偷懶 少念“緊箍咒”
  面對養犬帶來的問題,一些政府部門希望通過經濟的杠杆遏制養犬的數量,往往採取對犬只收取高額登記費和年檢費的辦法,以“強化管理”。有專家認為,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養犬管理的相關立法和成功經驗,其基本原則是“低收費、高處罰”,不但有效遏制不文明養犬現象,而且創造了寵物產業。 

  專家指出,“以費代管”是有關部門管理“偷懶”的做法。“加強對城市養犬的管理”不是簡單的高額收費就萬事大吉,而要以務實的態度和機制“把城市養犬管起來”。(北京新華網)

  有的城市雖然出臺了城區內不准養犬的規定,但實際上並沒有細化的處罰規定和具體的處罰標準,因此,管理常常落空;還有一些城市雖然制定了限養犬只規定,但並沒有對養犬實行總量控制,致使城市養犬數量“失控”,各種狗患也隨之增多。以北京為例,按照限養犬只規定,重點管理區每戶只准飼養1只小型玩賞犬,犬的成年體高應在35釐米以下,禁止飼養烈性犬及成年體高超過35釐米的犬種。北京市公安局日前會同多個部門對違規養犬行為進行突擊檢查,結果在社區發現各類違規養犬行為230起,顯然管理部門那裏也沒當真認真對待過養犬問題,否則也不可能在一次突擊檢查中查出這麼多違規行為。(北京《瞭望新聞週刊》)

3、收費過高:註冊費太貴 “白狗”變“黑狗”
  高額登記註冊費和年檢費不僅於事無補,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黑戶犬”的數量。例如,在廣州養犬管理費太貴,給犬只登記“註冊費一萬元,年審6000元”,反正“黑狗白狗都是狗,乾脆就做黑狗”。(廣州大洋網)

  有人將“黑狗”氾濫歸結為主管部門姑息養“狗”,執法不力。對此公安部門解釋,目前廣州正在大力整頓社會治安,嚴厲打擊“兩搶一盜”路面犯罪,動輒上萬警力路面執勤,“人事”管起來還感警力不足,“狗事”更是無暇多顧。(福建東南新聞網)


三、幾家歡樂幾家愁 狗患實乃人患

1、匱乏公德意識 養犬擾民日甚 
  曾有一家物業公司在電梯裏貼出一則文明告示,語氣婉轉地規勸養犬的業主,讓他們的寵物遠離孕婦和兒童,以免帶來糾紛,沒想到告示貼出的第二天,就有人在上面寫了一行字:“應該讓孕婦和兒童遠離我們的寵物”。(北京《北京青年報》)

  養犬帶來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不能簡單地將之歸罪於“狗”本身,而在於養犬人的不文明養犬行為。天津市社科院郝麥收教授說,現在人們飼養犬只已從過去看家護院的單一需求發展到了休閒把玩、做伴解悶、寄託感情等多種需求。對於養犬人來說,儘管養犬是自己的私權利,有這樣那樣的好處,但是有一條不能違反:自己享受養犬的樂趣不能影響或干擾別人。(山東大眾網) 

  天津名將養犬俱樂部負責人施肇欣說,城市養犬帶來的社會問題實際上暴露出一些養犬者公共道德意識不足和對養犬者存在管理盲區的問題。養犬者需要提高養犬文明意識,否則,即使給所有的狗上證,行政機關也無法對每只狗進行即時監控。養犬者忽視養犬文明,將導致犬類管理行政成本過高,損害的是無犬民眾和文明養犬者的利益。(北京新華網) 

2、養犬盲目攀比 馴養知識不足
  有養犬人士認為,“寵物狗對人們正常生活和人身安全的種種妨害,實際上是寵物的主人文明意識淡薄的折射。狗傷人、狗致病,歸根到底,是養犬的人不知道如何文明養犬、科學養犬造成的。”建議人們不能因攀比而盲目養犬,應該具備基本的馴養知識,同時儘量照顧到鄰居和公共場所人群的情緒。社區等一些基層單位也應該普及基本的防疫知識。

  狗是很有靈性的動物,可以通過訓練讓它遵守一些“行為規則”,比如不能隨地大小便等;有些狗愛追人,應給它套上牽引帶,對其行為進行控制;吠叫是狗的天性,但主人如果一聽見狗發出不必要的叫聲就予以制止,會讓其感覺到什麼時候該叫什麼時候不該叫。尤其重要的是,必須要定期給狗打防疫針,嚴格預防狂犬病。(北京《經濟日報》)

3、學習美國經驗 養犬須有規範
  在很多國家,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養犬很普遍,而且不限制數量,但並沒有出現犬多為患的問題。原因就在於,一方面有嚴厲的犬只管理制度與法規;另一方面養犬人素質較高,形成了成熟、文明的養犬行為規範。(北京《中國日報》) 

  例如美國人養犬之風很盛,年輕人喜歡與狗為伴鍛煉身體,老年人更多是為了排解孤獨和寂寞。儘管各人養犬目的不同,但養犬人都具有良好的意識:一是不妨礙他人意識。禁止養犬的地方絕不遛狗,當在路上狗與人相遇時,就主動將狗牽開,看出有人怕狗,就說sorry(對不起),不因為養犬與他人產生矛盾與爭吵。二是衛生意識。狗排便時,不管是否有人看見,均自覺將狗屎裝入塑膠袋放入垃圾桶。在公園門口或綠地上,經常會看到放有一遝遝黑色塑膠袋的顯示牌,這種裝狗屎的塑膠袋是免費的,專門給帶狗出來散步或遛狗者收拾糞便而設。有些狗主人也會自帶塑膠袋,以防不測。所以在美國很少見到狗屎垃圾肆虐公共場所。(北京《人民日報》)


四、能否取締養犬 治理成效是關鍵

1、文明養犬科學管犬 雙管齊下標本兼治
  在文明的社會裏,人們往往會著力捍衛自己的私權利,將之視為自身的一種福利。但在有限的公共環境裏,多種利益主體必須相互協調和彼此體諒,才會形成文明和均衡的社會環境。如果養犬者過於張揚自己的“養犬權”,把愛犬的喜怒哀樂和吃喝拉撒置於街坊四鄰的安居利益之上,忽略了這種權利的實現對他人帶來的損害,養犬就會成為公害。所以,劃定養犬權與安居權的邊界,就成為平息狗患、實現人與狗和平共處的必要條件。

  這樣的“劃定”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養犬人應懂得遵章守法和自我約束,如依法登記、定期為寵物注射疫苗、按照規定區域和時間遛養寵物、收拾寵物糞便以維護公共環境等,還應尊重其他居民畏懼動物的心理,防止寵物恫嚇與傷害。只有履行了這些義務,養犬行為才不會侵害他人的福利,才不會導致社區衝突。(湖南紅網)

  劃定養犬權與安居權的邊界,意味著制定細緻周密、具備操作性的法規,並依法實行科學嚴格的監管。從目前有關豢養寵物的城市立法來看,要麼是法規過於機械而淪為“觀賞性立法”,要麼是過於籠統粗疏而撓不著癢處。舉兩個簡單的例子:有的地方法規絕對禁止寵物進入任何公共場所,包括電梯、城市道路和公共綠地,這無異於對狗的囚禁,也會導致養犬人對法規的敵意和漠視,進而把違反法規看作“常態”。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限制寵物乘坐電梯的時間,劃定遛狗的特定區域。又比如對違規養犬的處罰,雖然設置了相應的罰款金額,但是舉證和取證的具體途徑、落實處罰的程式,卻又盡付闕如,於是所有的處罰條款都成了擺設。立法與管理的不完善,無疑會縱容少數市民在寵物豢養方面的惡習。(北京《新京報》)

2、開門管理透明收費 治理犬患關鍵在人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汪勁認為,一部法律如果不能對現實進行控制,那麼只能表明立法的失敗。養犬已經成為一個公共問題,對其立法涉及公眾利益,因此,一定要從歷史和現狀出發,從養犬人和非養犬人的角度綜合考慮,鼓勵公眾參與,讓社會的習慣上升為法律,這樣的法律,才能是一部獲得普遍遵守的法律。而我們現在的養犬法規由相關管理部門制定,部門一般從方便、好管的單一角度出發,難免與人情習慣有差距。立法不僅僅要考慮條文自身的“科學性”,更應該與人們的需求、人們的行為特點結合起來。(廣州金羊網)

  在管理養犬的過程中,政府應該是一個中立者,負責協調養犬者和不養犬者的關係,權衡二者各自的利益,其職能是協調、裁決和管理服務。政府管理養犬,除了有專門機關負責外,還應該與社會管理相結合,“借力發力”,充分利用仲介機構、民間組織的作用。(上海東方網)

  而養犬的相關費用備受關注,“狗費”的收取標準應該公開透明,並聽取公眾意見。“狗費”的收支應向養犬人公開,收得明白,用得明白,保障其知情權。對收取的狗費,應該專款專用,政府在這個問題上不能與民爭利。狗費“取之於犬,用之於犬”,包括對狗打狂犬疫苗、流浪狗的收容和救治、對狗實施無害化處理等,還可考慮從該費用中提取一定比例設立一個受害人救助基金。(北京《人民日報》)

3、“打狗風暴”雖受爭議 鐵腕手段仍有必要
  不久前,一場“打狗風暴”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因為狗咬人傷人和狂犬病致人死亡事件的增多,雲南省牟定縣、山東省濟寧市等地相繼掀起打狗風暴,北京、南京、福州、深圳等城市隨後也聞風而動,重拳出擊,治理狗患。(北京《瞭望新聞週刊》)

  雲南地方當局下令全城捕狗殺狗,這招致了動物保護主義者的批評,也引起一場“德政”、“懶政”之爭。批評者認為“格殺令”有懶政之嫌。而贊同者認為,當人的生命遭到威脅時,當局的斷然之舉可謂德政。 

  中國那麼大,人口那麼多,地方首長總要依據自己對局勢的判斷發號施令,當某種危險逼近的時候,殺伐決斷也是順應時勢的舉措。因此,不宜簡單地用“德政”、“懶政”來作出是非判斷(其實所謂“德政”、“懶政”的分野即在此政令是否最大限度滿足大多數民眾利益)。(美國《僑報》)

  如果此次重拳治理養犬之患,仍難達預期目的,那麼當局取締養犬,就將成為一個合理的政策選擇。(上海東方網)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