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年味兒”注入時代內涵
http://www.CRNTT.com   2019-02-11 21:15:21


  春節臨近,在外打拼的人們紛紛踏上返鄉之旅,直奔家的方向。在這場每年一度上演的“最大規模人類遷徙”中,一種日漸興起的新潮流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據某在綫旅游服務平台統計,今年從小地方到北上廣過年的“反向春運”,人數增加了兩倍以上,老年人離開故土到大城市過年正在成為春節新的打開方式。

  作為一圈圈歷史年輪的起點和終點,春節也必然會打上時間的刻痕,留下時代的烙印。“過了臘八就是年”的民謠依然響在耳畔,但已很少有家庭循著“慣例”灑掃庭除、殺雞打酒,不少人除夕當天才拎著行囊奔赴機場。1983年開始,圍著電視看春晚成為很多人30多年來的團圓記憶,如今電視機照例開著,但全家人的視綫已經轉移到了手機屏幕的方寸之間。時代變遷,或許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快,兒時熟悉的一幕幕場景,在歷史年輪的匆匆腳步中不斷更易,而與此同時“年味兒”也成了每年此時輿論場中的熱詞。“年味兒淡了”的感慨總能於鄉愁處,觸發很多人的情感共鳴。所謂“年味兒”,其實就是人們對於過年的感受。作為中國人傳統文化中的“核心節日”,春節根植於農耕文明的時序觀,內涵和外延都與“農”字脫不開關系。圍爐守歲、敲鐘祈福,寄著中國人祈求福祉、希冀豐收的虔心之願;年夜團聚、互訴衷腸,蘊含著中國人闔家團圓、家和人興的情感訴求;走親訪友、賀歲拜年,體現著中國人事親盡孝、族親和睦的價值選擇。這些綿延千年的習俗,勾勒出這一傳統節日的文化刻度。在那個生產力水平有限、物質較為匱乏的年代,辛勞整年的人們,以春節為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置辦新衣、吃頓好飯,一年的物質需求在這幾天得到最大釋放。心靈上有了歸屬,物質上得到大滿足,“盼過年”也就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情感寄托,而“年味兒”恰恰就蘊含在這份對年的心心念念和無限憧憬當中。

  不可否認,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全球化,都在某種程度上改變著節日的形態。生活節奏加快,社會流動加大,極速原子化的現代人已很難有充裕的時間像農耕時代那樣走親串友、聯絡感情;經濟快速發展,生活品質提高,舊時過年才能吃到的美食、穿上的新衣,早已不是什麼稀罕物,期待難免打了折扣。相較於過去,如今的過年確實少了幾分特殊,多了幾分平常。但問題在於,當老年俗的隱退成為某種不可避免的趨勢,那麼新年俗的補充就應當成為勢在必行的選擇。或許當我們反複喟嘆“年味兒越來越淡”時,更應思考的是,如何為年的文化內核注入更多新的時代內涵,讓“年味兒”能够延續不減、傳承不息。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