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彥宏被質疑的進步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19-05-09 18:46:38


  日前,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工程院增選院士候選人名單,其中不乏企業界的知名人士。包括李彥宏、王傳福這些企業家均進入候選名單,表明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傳統意義的科技工作者緊密融合,這充分反映了創新從試驗室到應用的鏈條將明顯縮短。

  但百度李彥宏入選意外引發社會的關注和質疑,甚至有人提出百度的盈利模式問題,李彥宏不具有入選資質。

  5月6日,中國科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李彥宏被提名,并非人工智能,而是搜索引擎。李彥宏是由中國電子學會推薦到中國科協學會,推薦的理由是因為李彥宏對於搜索引擎所作出的貢獻。中國科協再按照相關程序,向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部門提交。

  從推薦流程上來看似乎并無問題。但是這次爭議,本質上反映了科技進步與社會進步的關系如何處理。對此,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技術有中性的一方面。科技創新的突破,往往意味著人類把握規律能力的進步,并將由此帶來普遍的福祉。

  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科學技術上有創新,有突破,在研發上有突破,就可以成為一個候選人。從這個角度說,成為候選人是獲得科學家群體認同的一個重要標志,對年輕科學家也是一個鼓勵。

  另一方面,候選人能否當選為正式院士,則不能僅僅考慮技術因素。由於兩院院士具有鮮明的社會價值導向性,當選院士還需要考慮社會因素,需要考慮倫理因素。

  科技進步無止境,創新也無止境。但這個無止境需要放在一條底綫之上,其中,有一條底綫是不能逾越的,這就是道德底綫。科技和創新都是服務於人的發展的,如果違背了社會大多數成員的意志,違背了人本主義的精神,技術至上或者利潤至上,這種創新往往有可能帶來負面的社會影響。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