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要懂得“水果自由”背後的政治經濟學
http://www.CRNTT.com   2019-06-12 22:35:58


  最近數月,從“車厘子自由”,到“荔枝自由”,再到“蘋果自由”,一股因果蔬價高引發的“水果自由”焦慮彌漫於中國輿論場上。“初夏的味道,只有錢包知道”,一句網絡調侃,點出了今年春末夏初中國民衆面對物價時期待與現實之間的落差。

  討論“水果自由”話題,需要撇去浮沫,刨除互聯網社交平台上調侃狂歡不正經的成份、販賣焦慮博眼球的成份,使之回歸到一個“正常尺寸”的經濟學話題,去尋找此間果蔬價格高企的真正原因。

  首先必須承認,水果貴了,這不僅是大衆的感受,也得到了官方機構、行業機構的數據支撑。不僅是果蔬集體漲價,豬肉價格也居高不下。這些都是中國民衆日常生活中高頻采買的門類,給社會心理造成的“不可承受之重”就格外明顯。

  那麼,水果等農產品為什麼“高冷”,這需要分類看待,不可一刀切下斷論。

  一是季節因素,春末夏初,正是中國水果“青黃不接”的時節,儲存的水果不斷被消耗,新的應季水果還未集中上市。二是供應端出現問題,比如“蘋果自由”問題就要追溯到2018年災害、生產小年因素,豬肉問題要追溯到非洲豬瘟的影響。三是物流環節的問題,比如荔枝的儲存條件要求高、物流成本必然增加,賣價自然高。四是消費習慣與偏好問題,比如“車厘子自由”問題,中國國產櫻桃大量上市在夏季,春季的車厘子大多數是進口品種,隨著進口車厘子消費近年漸成風尚,年輕人、中產家庭即便價高也“停不下來”,很難說一聲慨嘆裡沒有炫耀的成份。

  綜合上述四個因素,供需出現暫時性的不平衡,是這輪果蔬價格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一個社會裡,物價有漲有跌,有波動是正常的,怕的是物價持續上漲而導致通脹。這也正是民衆的一種擔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