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校園APP泛濫本質是管理者犯懶
http://www.CRNTT.com   2019-09-09 22:11:34


  打水一個APP,跑步一個APP,刷網課一個APP,“刷臉”應用也日趨增多,校園裡APP呈現泛濫趨勢;并且一些教育APP還存在有害信息傳播、廣告叢生等問題。對此,教育部、中央網信辦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在9月5日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坦陳,從調研結果來看,總體情況還是好的,但確實有少數高校存在APP泛濫問題,開發引進的APP甚至超過了20個,給師生造成困擾。教育部近期將啓動專項行動,加強統籌管理,治理應用亂象。

  在手機已成必需品的時代,思維活躍的大學生更是各種新潮APP的擁躉。各高校自己或與第三方聯合開發各種管理、教學APP,自在情理之中。但我們更看重這些APP究竟帶來了什麼,是體現校方管理智慧的“新政”,還是暴露出學校管理過分依賴科技的“懶政”。現實一再表明,一些東西的“泛濫”和一些人的“犯懶”,往往相伴相生。

  應該承認,校園APP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然而,管理成本的降低并不直接意味著管理收益的增加,管理效率的提高也不等同於管理效果的提升。管理者是省事了,可屏幕上的交往注定無法代替現實中的交流。一些學生難得見一面所對應的教職工,其心理動態、情緒變化等更是難以掌握;還有一些學生“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打開一些APP上的學習功能,邊搜答案邊交作業,學習效果很難保證。可謂適得其反。

  更能體現學校管理者懶政傾向的,是一些特殊要求。比如,有的學校針對同一業務,學校、學院、系層層開發APP,重複采取個人信息;有的要求學生每日簽到,大搞形式主義的“留痕”管理。更有甚者,為了強制學生使用APP,竟然提出與學生的學分、成績和評優等強行掛鈎,“你不看我,有你好看”。看似層層負責,實則增加學生負擔;讓學生留下了痕,卻留不下學生的心;以學分、成績相要挾,更是本末倒置、緣木求魚。

  此外,一些學校的APP設置霸王條款,必須充值多少錢才能使用,良莠不齊的商業廣告充斥其中,對APP的安全性缺乏審核,存在信息洩露風險……這些問題同樣暴露了學校管理者的粗放管理和放任心態,并沒有把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圖清閑的同時,可能還有源源不斷的其他好處。

  切實治理教育APP泛濫,必須同時解決學校管理者的懶政思維,思想上的問題不解決,難免會“按下葫蘆浮起瓢”。教育部表示,“廣大師生、家長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是檢驗治理教育APP泛濫成效的根本標准”,只有在專項行動中,取得遏制“泛濫”、整飭“犯懶”的切實成果,才能贏得師生、家長們的認同認可。(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賈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