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差評”消失了?消費者的監督豈能“屏蔽”
http://www.CRNTT.com   2021-07-26 14:36:50


  在不少電商平台的用戶評論中,從前清晰可見的“差評”分類及用戶吐槽,如今日漸難找,有的甚至完全消失。據工人日報報道,在一些購物平台的評論區中,“顯瘦”“正品”等關鍵詞取代了從前“好評”“中評”“差評”的直觀分類;更有甚者,出現删除差評、誘導好評等問題。

  說到電商控評,不少人會立馬想到商家以返現等方式要求用戶謹慎評價的伎倆。剛給了差評就接到商家要求删除評論并附贈優惠的電話,是許多“剁手族”的相似經歷;在拆包裹的同時收到商家好評返現的小卡片,也早已是電商圈的公開秘密。商家通過“賄賂”用戶,求個好評、删掉差評,這事兒看起來不算大,其實危害不小。既欺騙了注重評價的消費者,也擾亂了整個平台的運營秩序。

  與商家這點小動作比起來,電商平台直接屏蔽差評,性質更為惡劣,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更為嚴重。就算商家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勸說那些不肯破壞規則的用戶删除差評;但若是平台方通過技術手段自動識別并隱去差評,那就基本上屏蔽了所有真實的吐槽及客觀的批評,留下的只有步調一致的“贊聲”。誠然,不少人會通過瀏覽細節好評,確定要不要下這一單;但更多的用戶還是希望參考差評描述,避免購物“踩雷”。在點評機制中,差評對用戶的參考價值顯然遠遠大於好評;一個被隱去了差評的評價機制,即便不是形同虛設,也沒剩多少積極作用。據報道,一名從電商平台購買襪子的用戶在給出差評後,用他人賬號屢次刷新相關頁面,發現根本無法見到自己的這條評價。

  本來,商家追著客戶删差評這事兒,就與電商平台的默許縱容脫不了幹系;如今,電商平台直接幫商家抹去差評選項,更是暴露難看吃相。也許有的用戶一開始被蒙在鼓裡,但早晚會識破平台的虛假面孔,反手打開那些評論展示更加完整的平台。難道平台就不擔心,差評消失後,用戶也跟著流失?那些看不到用戶真實體驗、自我陶醉在虛假好評中的商家,也難以在質量和服務上有什麼實在的改善;一個整日閉目塞聽、自吹自擂的平台,又會有什麼長足的進步?再說,以虛假好評帶節奏,也涉嫌違反《電子商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要背負的恐怕不僅是用戶聲討,還有法律責任。無論從哪個角度說,與不良商家沆瀣一氣,合起夥來蒙消費者,都是自欺欺人的短視行為。

  作為網絡交易的管理平台,當盡力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淨化平台的競爭環境;删除差評選項的粗暴做法,顯然與這一初衷背道而馳。抹去差評、只留好評,不是往自己臉上貼金,而是給自身形象抹黑;屏蔽用戶差評的心態,才最該在電商平台消失。(來源:北京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