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差評“消失”,消費者監督不能消失
http://www.CRNTT.com   2021-07-26 14:39:34


  差評作為消費評價之一是消費者網購重要參考依據,然而,部分購物平台不再設置“好評”“中評”“差評”的直觀分類,而是以關鍵詞的形式呈現評價,還有一些商家采用隱藏差評分類、删除差評和誘導好評等方式,使差評逐漸從消費者視綫中消失。

  在綫上消費時,除了商家描述和照片展示,消費者判斷商品和服務質量的另一個重要參考就是評價。但在市場運作中,很多來自用戶的差評被悄然隱藏了起來,一些希望宣洩不滿的用戶,無法真正自由表達出負面評價意見,也導致希望了解真實情況的消費者,難以從被篩選、被處理過的評價中,看到產品和服務的真面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規定,消費者有權知悉其所購買商品或者享受服務的完整信息和詳細評價,商家或者平台應當確保相關信息的完整性。電商平台應當為消費者提供對平台內銷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進行評價的途徑,不得删除評價,否則將承擔最高50萬元罰款。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明確賦予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監督的權利。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商家隱藏分類、删除差評,違犯了法律規定。綫上消費,消費者監督不能消失。

  現實中,還有消費者處於信息“裸奔”狀態,受到商家的電話騷擾和短信轟炸,擔心對方做出惡意報複等行為,有的消費者被迫删除差評。商品評價是網絡信用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不正當手段“消滅”差評,不但給消費者決定帶來幹擾,也撼動了網絡信用的基礎,必須引起足够重視。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評價保護機制,全面客觀考慮消費者可能遇到的問題,用制度“立法”,捍衛消費者權利,保護評價人隱私,打消其在發布差評時的種種顧忌。

  值得一提的是,在差評逐漸“消失”的同時,不少好評也被“誘導”出來。很多消費者在外賣平台、網購平台下單後,會收到商家好評返現的小卡片。好評返現看似雙贏,但不可否認具有誘導成分,可能“綁架”消費者的評價權,導致評價真實性的偏離,商家的此類行為不應被支持。商家要經得住市場檢驗,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最終依靠的是商品和服務質量,有的商家騷擾報複給差評消費者,只會錯上加錯,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商家不必對用戶點評過度緊張,而應保持開放的心態,自覺接受消費者監督,讓“差評”成為倒逼商品服務質量提升的利器。

  當然,差評也不盡是合理的。“職業差評師”現象近年來活躍於各大電商和外賣平台,對賣家權益造成巨大侵害。以關鍵詞的形式呈現評價,可以適當削弱差評的殺傷力,讓更多人看到更有價值的評價,對買賣雙方來說都是一次解放。應允許在電商平台不傷害消費者權益的基礎上,適當調整用戶評價體系,設置更細化的評價內容,讓用戶給出差評時提供更有實證的內容依據,以優化評價生態,營造更加公平和諧的網絡交易環境。(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孔德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