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遷府?馬英九是否有啥地方不太對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0 10:04:42  


  中評社香港4月20日電/也許只是“請益之旅”冒出的一個話題而已,竟然變成“新‘總統’馬英九考慮將‘總統府’搬到關渡”的大新聞。

  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說,無論從政治層次、實務層次,及技術層次言,馬英九在此時此際鬧出這種新聞,皆是一個令人困惑及憂慮的徵兆。網路上出現大量的同類疑問是:這位新“總統”是不是有什麼地方不太對勁?

  先談技術層次。這是一個極聳動亦極具爭議性的議題,做為“請益之旅”的即興話題也就罷了,但若任其傳為公開的消息,且似透露出“馬總統也有遷府之意”的訊息,卻是毫無政治警覺,可謂十分拙劣的溝通管理。此處絕非主張新聞管制,但身為“總統”理應知道“即興閒聊”與“公開議題”的分際;亦有責任使其“請益”對象明白此種分際。

  再談政治層次。在台灣這個“正名制憲”鬧得沸沸揚揚的社會中,領導人對於“建構/解構”的分際應當極為慎重。因此,馬英九必須思考:“總統府”這座建築與其精神象徵,應屬“建構”或“解構”的題材?據稱,馬英九考慮遷府的原因之一是,“總統府”曾是“總督府”;但是,畢竟這座歷史建築也有“生命”,“總督府”早已“轉化/蛻變”為“總統府”。尤其經歷了“二次政黨輪替”,這座“總統府”的精神資產更形豐富,其政治意義亦更形鞏固。動輒數十萬人民聚集在“總統府”前,叫李登輝認錯,叫陳水扁下台;這座即將經歷六位“總統”駐守的“總統府”,難道還有“總督府”的陰影?也就是說,現今“總統府”的精神內容,已是朝“建構”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向“解構”的方向發展。

  社論說,“建構/解構”皆可區分為“土木/精神”兩個範疇;“土木”的“建構/解構”是一回事,“精神”的“建構/解構”又是另一回事。“解構”容易,“建構”難。至於遷至關渡的新“總統府”,土木建構固非容易,而其精神建構必定將是一個更大的新難題。請問馬英九:面對現今的“總統府”,你覺得應採“建構”或“解構”的方向思考?

  馬英九尚未正式就任,卻使“遷府關渡”成為新聞話題,這不啻是自己將“總統府”的地位,在“土木/精神”兩種層次,皆朝“解構”方向引導;因此,就政治層次的社會效應言,形同還未上台就拆自己的台,這不能只是視為輕忽,而是不智。何況,既可“遷府”,何不“遷都”?

  再說實務層次。篇幅所限,只談“空間解嚴”一個角度。現今的“總統府”四周不及一百公尺即是公共車道;其實,若就“空間”關係言,舉世“總統府”級建築的“親民性”恐怕難出其右。未來若遷府關渡,其周邊“限制”亦應更甚於此。若謂“總統府”內部空間的機能較差,可考慮將旁邊的法院或銀行遷移,併入使用,即可調整;中山南路自“教育部”、“立法院”、“監察院”、“行政院”一帶也可重新規劃利用。至於臃腫的台北市若亦須以“空間解嚴”來提供新的可能性,目標則應放在思考松山機場、空軍總部、海軍總部等的遷移。如今若主張只是將“總統府”裡的人搬走,而將“總統府”的建築主體保留(屆時無人敢拆掉這座“古蹟”吧!),將之改成博物館等用途,這就算是“空間解嚴”了嗎?因此,就“空間解嚴”的實務面言,只是叫“總統”到關渡上班,卻留下那座建築,恐怕是文不對題吧?

  何況,“遷府”的話題掀起以後,連有些專家都大談五行風水;原本“去殖民化”、“空間解嚴”的正大理由,撒上了風水的味精,已使嚴肅的辯論走味變調。至於“遷府”必將投入的巨大金錢及牽涉的連動影響,此處已無篇幅討論。

  回過頭來,遷府最主要的理由應是“去殖民化”;但有多少人認為這個“總統府”仍然是“總督府”?而台灣能將“總督府”用做“總統府”,此一事實,豈非正是無人可以否定的“去殖民化”?這座“總統府”,將有第六位“總統”在此宣示就職,且經李登輝及陳水扁兩名“總統”被府前廣場的民眾趕下台,難道這些上台、下台的皆不是“總統”,而是總督?

  社論最後問到,陳水扁將中正紀念堂換了一個匾,他在“解構/建構”什麼?馬英九若思考遷府關渡,他又在“建構/解構”什麼?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