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三代重型殲擊機關鍵技術已形成競爭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8 14:08:07  


 
  數字并行工程

  一航沈陽所結合三代機研制工作積極探索和創新基于飛機制造業數字化工程的飛機設計流程、技術組織體系和科研管理模式,不僅確保了重點型號研制的節點,也大大提升了飛機設計能力。爲建立數字化設計和管理的技術體系,提高飛機設計質量和效率,一航沈陽所結合根據第三代飛機設計和制造、工藝准備和生產工作量大,周期緊張的實際情況決定采取IPT的組織模式并聯合一航沈飛一并開展工作。建立了全新的飛機數字化研制流程。創建了產品數字化定義團隊——IPT,組織結構上打破專業界限,從全所各專業和一航沈飛抽調設計和工藝人員創建了900多人的并行集中聯合設計團隊。其組織管理上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人員和設備根據任務需要隨時調配;技術上實行分層管理。辦公形式是將900人的聯合設計團隊按部件分成7個IPT集中工作。IPT的組織和管理模式不以研究室專業爲單位,設計各專業高度并行、專業高度融合、更便于組織和協調,組織結構和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學化。

  實現了設計與生產工藝的高度并行。按照傳統的串行研制流程,如飛機前機身設計圖紙交到沈飛後再進行工藝審查和工裝設計,中間要經過設計更改等流程,需要幾個月或者更長時間。實行了廠所聯合設計後,沈飛工藝審查、工裝設計人員在現場隨時可對完成設計的飛機部件進行工藝審查和工裝設計,有問題馬上進行協商解決。大大加快了工藝設計和審查進度,研制周期大幅度縮短。

  采用先進的數字化設計手段。運用先進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構建數字化共享設計平台,建立了數據充分共享的四個數據庫;建立全機結構及數字樣機,各系統和部件采用三維數字化模型進行裝配、檢查和協調,在電腦前及時發現和解決了協調和結構幹涉問題一萬多項,實現了飛機設計的100%并行產品數字化定義、100%虛擬裝配、100%電子樣機。

  航電測試工程

  三代戰機綜合航空電子系統,結構複雜,新技術密集。爲了在短時間內研制出高水平的航電系統,從方案論證、系統設計、試驗驗證到技術管理,決策者和參研者們精于創新,大膽創新。他們把作戰思想和戰術使用,有機地融進系統設計中,把指揮引導、目標截獲、態勢顯示、目標分配等技術結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體系戰鬥力。完善的系統、分系統方案、數百頁的飛行員操作程序、幾千頁的接口控制文件、十幾萬A4的設計圖紙、數十萬條的軟件程序,還進行了系統、分系統的詳細設計、制定技術規範,最後集成了一套套精細的裝機產品。

  爲了最大限度對航電系統進行全面驗證,結合系統的設計要求,試驗人員開發組建了一套集多項先進技術爲一體的動態仿真試驗環境,實現了地面指揮引導與動態飛行仿真、視景、分系統激勵器的有機結合,實現了以戰場環境爲核心的航電系統全任務、全動態的仿真。

  材料實驗工程

  材料是先進裝備研制的物質基礎。按常規,需要8-10年才能完成的材料研制工程,60餘個參研單位,僅用了4年時間,就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填補國內空白的數百項材料,僅試驗用料就近百噸,涉及的材料規格上千個,完成各類試驗幾千項,試驗件達數萬個,保證了三代機後續研制的正常進行,實現了總體上不受制于人的目標。複合材料外翼完成初步打樣設計後,再次碰到了技術難題:打樣結果一定要滿足總體剛度設計指標,否則複合材料結構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將被打上問號。爲此,主管總師決定在設計階段進行複合材料外翼頻率、模態的對比計算,驗證剛度設計的准確性。頻率、模態的計算是對結構設計人員設計能力的一次挑戰。經過一遍又一遍的計算,一次又一次的攻關,經過多次失敗,最終的計算結果與地面共振試驗實測頻率吻合良好,複合材料外翼設計保證了與金屬外翼的剛度相當。這一結果爲複合材料外翼設計方案的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使結構材料設計向著成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大噸位、全功能的燃油試驗台的組建,堪稱一塊“硬骨頭”。而科研人員硬是靠自己頑强拼搏和不懈努力,采用全新的設計理念,提出了“綜合性、多功能、可持續發展的試驗與研究相結合”的准確定位,打破技術常規,突破技術封鎖,建成了一座可實現橫滾、俯仰以及倒飛全模擬國內技術領先的綜合性多自由度試驗台。在短短三年內啃下了這塊硬骨頭。他們設計了新型液壓系統,系統采用了全機28兆帕的壓力體制、最大流量達215升/分的大功率系統,這在國內尚屬首創。

  人機工效工程

  飛機生命保障系統配套關系複雜,系統研制涉及的技術領域和行業相當多。年輕的設計隊伍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結合總體要求和國內實際情況,大膽提出改變原來的系統配套關系,按照飛行員的生理衛生學要求和電子設備通風冷卻要求進行設計改進,關鍵項目全新研制的全系統設計方案。爲了適應三代機研制的需要,電源、電氣專業人員著眼于機電綜合管理和未來多電飛機的發展,對供電系統自動管理和檢測進行了全新設計,開創了機載航空電源技術的新局面。自主開發了可作爲第三代重型殲擊機供電系統試驗的綜合驗證平台;建立了用于飛機內供電系統實驗先進水平的綜合測試系統;首次采用供電系統與全航電系統進行交聯試驗的技術。

  座艙作爲飛行員與飛機交流的唯一界面,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隨著飛機設計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飛行作戰信息需要飛行員了解和處理,這也對座艙的設計和改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工程技術人員將人機工效(PVI)的先進設計理念,貫徹到座艙結構設計當中,首次將三維全數字化綜合設計手段用于座艙設計,實現了邊協調、邊設計、邊完善的并行工作模式。改進後的座艙布局,采用了先進戰鬥機座艙顯示控制技術方案,切實保證了設計質量和進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