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灰色清關制”引摩擦 專家:俄開火非首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1 10:40:10  


  中評社香港2月21日電/“新星”號貨船事件引起國內廣泛關注華商在俄羅斯的利益和待遇。在現實中,“灰色清關”問題引發兩國貿易摩擦不斷,成為制約雙方經貿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2008年,俄羅斯針對中國商人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打擊“灰色清關”事件,高達21億美元的貨物被查封。

  大公報報道,“灰色清關”是指進口商或進口代理商在進口貨物報關時通過與海關關員的非公開協議,以低報貨值、少報重量和瞞報品名(即提供低稅率的稅則號)的方法,使批量貨物以明顯低於國家法定進口稅率應繳稅額通關。

  上世紀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急需進口大量廉價產品,於是大批華商在中俄間做起民間貿易。然而,俄海關清關手續繁瑣,關稅混亂,為了鼓勵進口、簡化海關手續,俄羅斯海關委員會允許清關公司為貨主代辦進口業務,提供運輸和清關捆綁在一起的“一站式”服務。這些清關公司與海關官員聯手,將整架飛機的貨物以包裹託運的關稅形式清關,比正規報關關稅少一半多。因而這種清關方式在中俄邊貿上盛行一時,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為俄羅斯擺脫瀕臨崩潰的市場起到一定作用,事實上是一種帶有逃稅性質的走私行為。

  這些清關公司與俄海關的利益紐帶異常緊密。曾有華商表示,此類清關公司一度壟斷報關,“灰色清關”差不多成為俄羅斯進口的唯一途徑。清關公司將貨物運至目的地後,以各種形式辦理清關手續,譬如改換商品名稱、以多報少、高值低報等從中獲利。而交了關稅的中國貨主,卻拿不到任何報關憑據,這為日後查抄事件埋下苦果。

  一位在俄的溫州商人無奈地說,我們想通過正規途徑通關,卻發現自己已處在“腐敗官員、黑色勢力”編制的龐大網絡中,想改邪歸正都很難。

  在記者參加過的一次中俄專家座談會上,有中方專家指出,兩國雙邊貿易中,出現統計數字的差別是常有的事,這其中有統計方法不同的原因,但這個問題在中俄貿易中表現得特別明顯,其中很大部分是由於“灰色清關”造成的。

  俄開火非首次 專家促改機制

  北京軍事問題專家徐光裕20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俄羅斯境內、領海領空發生類似“新星”號事件已非首次,須從機制和程序上改進防止此類悲劇再次發生。

  徐光裕指出,“新星”號事件源於貿易糾紛,結果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且是在公海上,是不應該發生的悲劇;由於事件仍處調查階段,外交部表達嚴重關切的立場是適度的,留有迴旋餘地。

  他說,“新星”號類似事件在俄羅斯並非首次發生,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有過韓國客機被擊落事件,“不論根據其國內法如何合法,但終究釀成悲劇,必須從機制上改進,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徐光裕強調,目前中俄關係處於較好狀態,雙方都要理性處理,對地區及雙邊關係、國家形象都有好處。根據調查結果,如果俄方負有一定程度責任需按國際慣例處理。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就此發表看法時稱,目前詳細經過仍不清楚,有關當事方的說法都是一面之詞,需要等具體調查結果再來判斷。但俄羅斯邊防部隊處理手法反應過度,至於船方是否有錯誤,雙方各應承擔多少責任,還需等待最終調查結果。他認為,可以肯定這只是局部個案,不能代表俄羅斯決策層對華態度有所轉變。應就事論事,不必人為複雜化。從長遠中俄貿易關係角度看,俄羅斯邊防管理需要執法更溫和,力度更準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