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務實底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9 00:21:42  


蔡英文的底牌其實還未亮出來
  中評社╱題: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務實底線”,作者:謝大寧(台灣),佛光大學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

  當蔡英文確定取得2012大選的入場券之後,相信相關各方最感興趣,也最希望瞭解的就是她的兩岸政策,以及她所採取的論述了。一般說來,絕大多數的論者大概都相信,蔡英文的真正立場與政策,也就是她的底牌,其實還沒有亮出來。截至目前為止,她的所有說法都是模糊的,但這些模糊的說法也的確勾勒出了一個大概的輪廓,以及一些基本原則。而這些輪廓與原則,雖未必完全限定了她所將會提出的正式立場與政策,但其間存在著某種制約關係,則也是肯定的。因此,底下我就擬依據目前蔡英文所已經描繪出來的輪廓,來分析她所謂務實理性的兩岸政策、論述的可能走向,以及其底限所在。並試著推論此一走向可能的後續效應。

  蔡英文目前兩岸政策的輪廓

  許多論者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多半集中在針對蔡所說“和而不同,和而求同”這八個字作說文解字。這八個字當然是鮮明的,也似乎兼顧了各方的立場,並且存在著朝善意方向解讀的空間。可是它畢竟太模糊了,所以我們最好還是從比較明確的地方來說,也許比較不至於犯錯。

  其實,我覺得從去年馬蔡二人關於ECFA的辯論開始,蔡的論述即始終包含著一些固定的論點。如果我們把焦點鎖定在這些點上,而略去一些修辭性或是可變的說法的話,也許就比較能清楚勾勒出蔡思考這個問題的輪廓與路數。這其中我覺得最鮮明的一個論點,就是所謂的“國際多邊架構”。

  蔡對這個概念似乎情有獨鍾,而理解蔡之所以老是要選取這個脈絡來說,當然還是得放回到她當年的一些經驗來看。在李登輝主政期間,蔡曾經參與過台灣參加WTO的談判,這個經驗顯然制約了她對兩岸問題的基本看法,特別是兩個基本邏輯,似乎對蔡最有吸引力。一是WTO的談判必須根據既成的國際規則,這是一個比較有“保障”的談判形式。二是兩岸當年在談判過程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妥協,而這樣的妥協模式,也許是蔡認為台灣所可以退讓的最大極限。我相信正是這樣的邏輯形成了她的兩岸思維。

  一個最好的例證,就是她幫李登輝規劃的“兩國論”。所謂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對蔡而言,她顯然並不像張亞中教授當年的說法。蔡英文的“兩國論”並沒有“整個中國”這頂帽子,而只是兩個在文化血緣上有著緊密關係的“國家”--也就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某種妥協,所形成的“特殊”關係。這裡她並沒有刻意去強調此一特殊關係中的主權意涵,但主權顯然是個“潛台詞”,就像WTO處理類似問題的模式一般。而在這樣的架構下,兩岸的特殊關係就有了援引國際介入的空間。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類比,有些不倫不類,因為WTO畢竟只是一個國際經濟的組織,而且從其章程中就不必與國際政治中之主權概念掛勾,所以這樣的類比是不恰當的。這樣說當然完全正確,但這裡我只是說,蔡英文似乎正是以這樣的類比式邏輯,來作為其處理兩岸問題的基本思維模式。

  “兩國論”當然很快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李登輝被迫退了回去,然後就是政黨輪替,陳水扁上台。不過從兩岸的角度看,在陳水扁的第一個任期內,真正主導扁政府兩岸思維的,仍然是蔡英文。而蔡英文最經典的一次事件,當然就是阻止陳水扁接受“九二共識”這件事,而在這件事上,蔡英文很清楚地就是根據上面所說的那套邏輯,在思考所謂“九二共識”的。蔡對“九二共識”最反對的地方,就是它沒有包含一個國際的機制在裡面,所以當時她的講法,就是只接受“九二精神”,而不接受“九二共識”,因為“九二精神”裡面含著某種妥協性,這是不違背蔡的邏輯的。

  弄清楚了這點以後,我們就會瞭解,為什麼蔡不只是在ECFA的問題上,要提出所謂的國際多邊架構,而延伸到兩岸的政治面時,她還是把國際多邊架構當成口頭禪的原故。換句話說,蔡並沒有因為“兩國論”曾經遭到“國際”的強烈反對,而絲毫改變其思維模式,而且很顯然的,這仍將是她未來的主要思維。她說她是理性務實的,也是根據這點而說。

  若是如此的話,則蔡的兩岸政策輪廓就很清楚了,依照蔡多年不變的思考邏輯,她的未來仍將維持一種沒有“兩國論”之名的“特殊國與國關係”架構。這也就是說,無論具體政策上,她可以如何靈活地表述,基於思維習慣的固定性,其基本邏輯是很難改變的。

  蔡英文未來兩岸論述與政策的可能走向

  基於目前顯示的民調態勢,蔡的確有當選可能的狀況下,蔡想必會希望在兩岸政策上作出更大幅度的調整,以期兩岸問題不致於構成拖累其選情的因素。但基於上述原因,她的調整是有制約因素的。

  在我看來,綠營的基本教義派未必真構成牽制性的因素。在民進黨初選的過程中,蔡也許會考慮是否得罪基本教義派,現在,基於民進黨內部的同仇敵愾,以拉下馬為職志的心態,蔡根本就不會怕後院失火,所以她的制約因素,其實還在她的思維習慣。蔡英文原本就是個極度自負的人,她的確認為,民進黨沒有誰比她更懂兩岸,而只要她堅持,待她拿下政權後,大陸將不得不與她談判,屆時她就有可能實踐她的“理想”,於是,她未來的兩岸論述與政策,就會是在“特殊國與國關係”框架內的論述與政策。

  然則甚麼樣的論述,在蔡看來會比較適合兩岸發展的現況,又不違背上述框架呢?在我看來,這論述將會包含兩個層面。

  第一,在台灣的自我表述上,民進黨目前是依照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方式來說,也就是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現在的名字叫做“中華民國”。這樣的表述雖不同於“台灣共和國”式的台獨表述,但也只是某種借殼上市的說法而已,“中華民國”在這裡只是一塊招牌而已,它沒有實質內容。此所以民進黨始終仍以揶揄的態度來面對“中華民國”之故,因為它不必對一塊只是招牌的東西表示效忠。

  然而“特殊國與國關係”與台灣前途決議文相較,前者的可能性是比較寬的。這也就是說如果哪天蔡英文表示“向中華民國效忠”,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許有人說,蔡不是講過“中華民國”乃是流亡政府嗎?她如何可能向流亡政府表示效忠呢?但是對接受“特殊國與國關係”之思維的人而言,這一點也不困難,因為你只要調整一下“中華民國”的定義就可以了,這就像當年的李登輝一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