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日報文章:建居屋可遏樓價?太天真太傻
http://www.CRNTT.com   2011-06-21 15:07:19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居屋是否應該復建,各方說法不一,爭論不斷。香港經濟日報“港是港非”專欄21日刊發評論員沈帥青文章稱,突然發現樓價升幅“幾得人驚”的特首曾蔭權,正考慮復建居屋;不過,以為建居屋便可以平抑樓價,也許只是一廂情願。

  歷史告訴我們,在四分之一世紀的居屋歷程中,居屋建屋量上升時,樓價照升;樓市下跌時減建居屋,樓價還是托不起。因此,居屋的功能,不能視為治療高樓價的良藥。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訪港評論香港樓市,而港府及金管局連番出招及“出口術”平抑樓市,並聲言重新考慮復建居屋等,樓市頓吹淡風。“10大屋苑21成交今年新低”、“XX買家撻訂……”,成為近日報章的標題。

  在此先撇開應否用納稅人金錢資助市民置業的爭論。我們首先看看居屋與私樓樓價的關係。

  推居屋20年 樓市平穩向上

  政府在1978年推出居屋計劃,到了97年金融風暴掩至,並於2002年停售居屋,這些年間每年居屋的銷售量平均1萬至2萬個。

  據悉,從居屋銷售量與私人樓宇(40平方米小型單位)樓價走勢對比中,便可以看到,由1978年至1997年近20年間,樓市也經歷過不少周期。如80年代初中英談判香港回歸、90年代波斯灣戰爭等,其間樓市有起跌,但總的仍是平穩向上。

  如樓市經歷83年香港回歸問題時下跌後,85年起便重上升軌,而當時的居屋銷售量也是上升至1年近兩萬個。在90年代初的樓市上升周期,居屋銷售量也維持在1.5萬的水平,可見多建居屋也無礙樓市上升,而在97年樓市高峰期,居屋銷售量也同創高峰。

  及至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臨,經濟下滑樓市下挫近6成,輿論認為居屋服務對象與私樓重疊,而當時政府調整居屋政策,如2002年煞停居屋計劃,但仍未能阻樓價下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