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習近平出訪與大國外交戰略角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9 00:30:03  


習近平與普京步調協調,中俄外交戰略趨同。
  中評社╱題:習近平出訪與大國外交戰略角力 作者:熊玠(美國),紐約大學終身教授

  地緣經濟時代,國家經濟安全之重要性堪可與軍事安全(國防)比擬;甚至更過之。國際上由於沒有世界政府之存在,所以每個國家均須要靠結盟來鞏固自身的安全。但地緣經濟時代的結盟與地緣政治時代不同。對大國而言,它的做法主要是要﹕(1)著重與更多自由貿易區的互補關係;(2)與天然資源雄厚的國家(或地區)嚴密掛鉤;(3)掌握國際金融與經濟決策上的主導權。

  這次習近平以新當選國家主席身份出訪俄羅斯與非洲三國、並出席了金磚五國的峰會,可說全照顧到了這三點地緣經濟時代大國外交的戰略方針。

  習近平“大國外交”之旅

  細觀習近平的日程,在頭尾九天之內他造訪了俄羅斯與非洲三個國家、並出席了金磚國家領導人的會議。首先,他第一站是俄羅斯。在莫斯科克理姆林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決定中俄雙方加強全方位戰略合作以及親密夥伴關係。在他與普京總統見證下,兩國簽署了至少35項包括能源在內的協定。中國已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已達882億美元價值。習近平此行保證在未來7年間將擴充至2,000億美元。俄羅斯是世界上石油的一大出產地。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入國。

  除此以外,此行結果,還有地緣政治上大國外交的另一意義。因為,俄羅斯雖然沒有蘇聯時代的聲勢,但它的重要性絕不可小覻。因為它仍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否決權);它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足夠核武器能一夕摧毀美國的國家。俄羅斯在中東與歐洲的勢力僅次於美國。

  其次,習近平的非洲行,三個國家中的坦桑尼亞和剛果共和國,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的朋友。它們和南非全是富有包括石油在內的資源產地。習主席在坦桑尼亞簽署巴加莫約港綜合開發項目合作備忘錄。這個預算在100億美元的項目,將由香港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承建。到訪剛果共和國時,習近平同意資助一項價值6,300萬美元的計劃,在該國總統薩蘇家鄉歐優(Oyo)興建一座河港。剛果政府計劃在此地打造新的經濟區。此外,習近平宣稱中國在未來兩年(2013-2015)間將提供非洲200億美元貸款。他並強調中國是非洲的“永遠”朋友。

  非洲有53國,大多數均富有天然資源正是中國持續發展所需的。《經濟學人》月刊已將非洲定位為明日之星。而且因為非洲過去飽受西方殖民老爺之欺淩,所以,很願意成為中國在發展上的夥伴。而且習近平勉以技術交流與經驗共享之殷望。他在非洲爭取“與國”的成績,可由非洲若干國家(包括安格拉)領導人的反應看出。他們異口同聲地表示所謂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無異給了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莉當頭喝棒。

  再其次,習近平參加了於南非舉行的‘金磚五國’峰會。達成聯合創建金磚版本的開發銀行之決定。這個創舉有兩點和現存的世界銀行(WB)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有異。第一,它將脫離現存國際金融體系受制於美國壟斷之桎梏。第二,正因為如此,它可以為發展中的國家提供更多與更方便的借貸資金。

  總之,習近平出訪的這些舉動與成就,都符合以上所說地緣經濟時代大國外交戰略應有的三項主旨。可是中國與美國的關係,不僅只有地緣經濟的考慮而已。因為美國要維持其霸權地位,所以它的大國外交上在很大成份尚含有地緣政治的用心。尤其在與中國的角力上,更是如此。茲分別陳述如下。

  中、美大國外交上的角力

  奧巴馬第二任的外交重心,仍然是亞太地區。已經發出尋求本地區“再平衡”的號召。無論其口頭上如何說,在政策執行上,仍將是與中國作大國外交上的角力。而且是有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上兩個層次。在地緣政治上,美國除了抓住傳統盟邦(如日本、南韓、澳洲、泰國、菲律賓)以外,還將擴大和其他國家(包括印尼、越南、星加坡、馬來西亞、紐西蘭、甚至新寵的緬甸)的外交與軍事關係。而在地緣經濟上,將繼續推動它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TPP)之構想;企圖以此來孤立中國。並以抗衡中國參預(並領導)之“區域綜合經濟夥伴”組織(RCEP)。

  雖然表面上是兩個超大貿易自由區的唱對陣,實際上是中國與美國雙方在唱對台戲,這就是今日大國外交角力的另一種表現。這兩個地緣經濟組織的成員,前者有11個;後者16個。中間有六個國家是在兩者之間有雙重成員的身份。其中有四個是“東協”(一譯“東盟”)組織的成員。夾在這兩個競爭“夥伴”聯盟的這些國家,勢將遭受心理學家所謂的“人格分裂”之窘境。由於美國與中國分別在軍事與經濟成長上各佔有優勢,最終可能導致這些國家在政治(軍事)上依賴美國;而在經濟上因無法脫離中國廣大市場的吸引力而自然倒向中國。

  在這種情形下,美國必將更大力度地玩弄“中國威脅論”,以誘使亞太地區國家為求自保而非選擇軍事上依賴美國以及它的軍售不可。這樣,美國更有軍事“重返亞洲”的藉口。因而美國如將海軍艦隊60%的主力部署在太平洋海域,亦益發言之有理。若美國如此作,則中國勢必被迫相應地大幅度增加軍備、擴充它的海空軍,用以對抗美國之進軍亞洲。而中國一旦如此做,將使美國更能向亞洲諸國推銷其“中國威脅論”的罩門,來促使亞太地區各國更須在軍事上仰仗美國。所以,在中、美大國外交角力上,中國須要深確認識美國重返亞洲口號背後的深思熟慮的戰略伎倆。如何防範與反制美國這種伎倆,正是在戰略上對中國的“大國外交”是否能兼顧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一大考驗。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3年5月號,總第185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