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高育仁:兩岸應盡早建立和平協商機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1 00:20:00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記者 林艷)“北京會談”強化認同互信、探索政治安排研討會6月20日在北京舉行。財團法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發表演講時說,兩岸政治上“合情合理的安排”必須以中華民族邁進民主共和百年來的“共同史觀”為基礎,儘早建立兩岸和平協商機制,促成“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

  此次研討會由台灣的兩岸統合學會及大陸的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主辦,財團法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評論通訊社協辦。

  高育仁說,就當前兩岸而言,什麼是“合情合理的政治安排”?實踐的策略、步驟和途徑為何?這是一個大工程亟需要集合兩岸專家學者的智能,以最大的誠意和創新的思維不斷的研究、探索、討論,找出讓兩岸都能接受的解決之道。此次“北京會談”的主題是“探討如何強化認同互信、探索政治安排”,正是給兩岸專家學者開啟了一個探討“兩岸作出合情合理政治安排”的起點。

  高育仁說,“我深信所謂兩岸政治上合情合理的安排,必須以中華民族邁進民主共和的百年來‘共同史觀’為基礎。”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長達數千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中華民國,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國開始邁向民主共和。但這百年歷史不僅經歷了慘痛的內戰、改革及外國侵略,也從貧苦落後的經濟走向小康富強的社會。

  從1911年中華民國創立,嗣因國共內戰終導致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守台灣,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成立。從1949年到2013年的六十多年,兩岸政府不但在軍事上對立,更基於各自的政治立場與意識型態進行歷史詮釋,並相互否認對方存在的合法正當性。這一段歷史過程其實是兩岸共同參與而應共同負責的。如今兩岸人民間的間隔不僅僅是意識型態或社會體制的差異,而兩岸截然不同的史觀是很重要的因素。倘若“中華民國是台灣”或“獨立台灣”的“在地史觀”的論述逐漸成為多數台灣人民的想法;而中國大陸仍然堅守“內戰史觀”,不願面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事實,則兩岸政治上“合情合理的安排”勢必困難重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