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京育:和平和解和好是深化認同的路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6-21 07:35:45


兩岸統合學會顧問、台灣前政治大學校長張京育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記者 林艷)台灣前政治大學校長、兩岸統合學會顧問張京育6月20日在“北京會談”兩岸關係研討會上,以《從和平到和好》為題發表演講時說,由和平而和解,由和解而和好,是深化認同的最佳保證;希望兩岸政治家展現廣闊的胸襟多於算計與權謀,以人為本;兩岸和平協議的磋商及其執行,是雙方當局和民間社會要共同承擔的責任。

  北京會談是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兩岸統合學會共同主辦;財團法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評論通訊社共同協辦,一連兩天在北京文津國際酒店舉行。,

  張京育強調,兩岸都應本以人本,為民謀利的宗旨。在此訊息流通快速普遍的時代,一張照片,一則簡訊,往往都是無遠弗屆的。兩岸當局包括各級地方政府是否真正在做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工作,並以人民的服務員自許,對兩岸人民的政治認同影響是巨大的,累積的。

  張京育說,荀子講積微,大事是小事累積而成的;劉備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亦是此意。這不僅指個人的修養,這尤其要成為兩岸公部門服務的人的座右銘、警世鐘。而每一次“小惡”之後,政府當局如果還護短,掩飾更會留下不信任的後遺症。

  張京育說,化解疑慮,消除隔閡、誤解、誤會,應該是兩岸當局和兩岸有識之士長期致力的工作。正如上次《台北會談》中,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先生發表的論文中,就建立互信畫龍點睛的說,“希望兩岸雙方應多說、多做、多用有利於增進兩岸互信的話、事及人,不說、不做、不用有損兩岸互信的話、事及人。”他完全支持此一觀點,但經驗法則告訴我們完全做到太困難了。

  張京育說,就兩岸關係言,是否根本放棄我對你錯、我善你惡、我誠你偽、我高你低、我理性你不理性的二分法思維,雙方是否徹底摒除敵視,防範排斥、算計,一昧強調“以我為主,對我有利”的行為模式,雙方是否願意真心的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享幸謀、共登中華文明新高峰的道路?真正地做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真正地做到為對方的成就歡迎欣鼓舞,見賢思齊,為對方的不幸、傷心落淚,迅謀補救?如此一來,非僅兩岸政治互信可以建立,社會互信也可以建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