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互信機制的回顧與前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01 00:30:40


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才能給台灣帶來真正的和平。
  中評社╱題:兩岸互信機制的回顧與前瞻 作者:蘇進強(台灣),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財團法人旺台兩岸互信基金會執行董事

  前言

  不可否認,自2008年以來,台海兩岸進入和平發展的歷史機遇期;兩岸三通直航帶來龐大的商機,ECFA協議的簽訂,更為兩岸經貿建立結構性關係,包括曾任黨主席、行政院長的謝長廷暨民進黨籍縣市首長,也相繼到大陸交流、招商、行銷農產品與觀光。

  中國大陸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已然和平崛起。兩岸關係也在和平發展的勢頭下,多面向、多管道地進行。誠然,大陸不會也不能走回改革開放前的“回頭路”,台海兩岸兵戎相見的戰爭場景,已成為老兵的記憶與兩岸關係的史頁。

  然而,兩岸的“和平發展”,真的可以為兩岸帶來永世的、堅實的和平嗎?“和平發展”所衍生的互信,其實是不確定的、疑慮多於“讓利”的。

  和平發展是一種狀態與情境,但並不能保證大陸的飛彈瞄準的只是台灣少數的“台獨分子”,並不能保證台灣大多數冀望維持和平現狀的人民安全。事實上,共軍與國軍依然處於“平時的戰爭”(war in peace time)的對峙狀態。①誠如台灣前陸委會主委張京育在《中國評論》發表的論文所言:“兩岸雙方的和平關係只是一時的權宜,和平並不穩固,所以不能站在長期的基礎上,進行比較深度、廣泛的制度性合作。”張京育指出“和平協議可以使兩岸關係制度化、長期化,也可以為兩岸終極關係的安排爭取必要的時間和空間,也為兩岸人民相互了解,和平共處,和平融合提供實驗的進程和條件。”②由此可知,兩岸和平發展不能只是政治口號的宣示,全世界的和平,都需要透過談判,透過互信機制的建構,透過原本敵對雙方認同文件的簽署、仲裁與監督、保障機制的建構,才能達到真正的和平。

  台海和平發展的過程艱辛、繁複,是歷史的、戰爭的因果,卻不能視之為廉價的玫瑰花束。現在,台海需要的是和平發展之後的“和平鞏固”,因為,和平發展仍有其不確定性、可變性;有人說,只要台灣不主張台獨,台海就可維持和平;但什麼是“台獨”?“中華民國”是獨台或台獨?中國大陸自一九四九年十月成立後,即根本否認、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是否違背事實?馬英九呼籲兩岸“不互相承認,也不互相否認”主權的論述,大陸可否接受?

  在台海和平發展的過程中,結束敵對狀態的“和平協議”將是兩岸政府不得不然、不能逃避的政治議題,而軍事互信機制或是具有兩岸特色的“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建立尤為必然。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中,亦對此議題頗多著墨。

  兩岸和平發展的歷程

  從歷史的脈絡言,台海在1967年1月13日在金門上空發生空戰後,大小規模的實兵軍事對抗即不復見,金馬前線的砲擊、小兵力的捕俘摸哨或突襲騷擾行動,則至1979年1月中美建交後停止。在此之前,台海三次戰爭危機,均帶給兩岸嚴重的損害,國共雙方均宣稱各自代表“一個中國”。而在國民黨戒嚴、威權統治下,台灣軍民數十年來均深受“仇匪恨匪”、漢賊不兩立的反共教育,任何來自對岸的和平議題,都視之為毒蛇猛獸般的“統戰”,此一影響至今猶不能消弭。

  一、台灣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與國統綱領

  1987年7月,蔣經國宣佈兩岸開放探親及解嚴、開放報禁後,實質上,兩岸關係亦進入新的階段;其後,蔣經國病逝,李登輝繼位後,為穩定內部政局與減緩中國大陸對台海局勢的壓力,於1990年10月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並制訂“國家統一綱領”,翌年5月1日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形同片面宣佈承認中共在大陸的合法地位,並結束兩岸敵對狀態,但中國大陸認為此一宣佈,未經雙方正式談判、協商,故不予承認。

  事實上,台灣的“國統綱領”內容強調兩岸應在理性、和平、對等、互惠前提下,經由近程“交流互惠”、中程“互信合作”、遠程“協商統一”三大階段,以“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為目標。不僅蘊含“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精神,也為台海和平開啟新的契機,從兩岸關係的進程中,“國統綱領”殊為台海兩岸互利雙贏的戰略性藍圖,係經由台灣朝野黨派、產官學界所組成“國統會”所共同制訂、規劃,已為兩岸鋪陳和平互信的基礎。

  令人遺憾的是,雖然這份綱領在近幾年來,重獲大陸殊多智庫與政策研究菁英檢視、肯定,但大陸當局在當時未予正面回應,致錯失開啟兩岸和平互動的先機。其後,也因兩岸溝通不良,乃有1995年秋至1996年春演習威嚇與台海飛彈危機,而共軍此一行動,也使台海問題進一步國際化。

  其後,李登輝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曾表示“簽署兩岸和平協定為政府優先的政策”。③1998年4月,時任行政院長的蕭萬長也在立院答詢時表示,盼與北京交換軍事演習資訊,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以避免因誤判而引發戰爭。同年六月,李登輝又公開呼籲,海峽兩岸雙方應該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以便在誤解產生前相互溝通。但由於大陸政府對台灣的呼籲,並無正面的回應,李登輝在1999年接受《德國之音》訪問時,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論點,兩岸關係因辜汪會談而建立的良性互動,因而嚴重倒退,海峽兩岸兩會的互動,更為之中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