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南海情勢與兩岸合作方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9 00:17:06


 
  胡瑞舟:要把握兩岸南海合作新機遇
      有所作為有所創新

  我也回應剛剛吳院長所談,台灣在南海問題上其實還是有些具體作為的。正義兄已經提了一些,我認為在王張會之後,兩方應該把握勢頭,因為萬事起頭難。王張會被國際與兩岸形容為六十多年來兩岸第一次官方接觸,雖然感覺上似乎具體事項微乎其微,但是接觸本身已經是一種突破了。

  既然突破口已經出現,接下來就要加緊雙方的互動,無論是官方或幾個主要政黨,聯繫互動都要加強。如果二軌可以提升到一點五軌,應該可以把相關的訊息讓兩岸官方都能掌握,比如我們現在討論的,台灣方面如果官方沒有注意,恐怕就到此為止。我們滿腔熱血,也很願意向有權力的人說真話,但問題是他們沒有時間聽取我們的看法,或者因為某種原因而沒有聽到。所以訊息要傳達到決策單位的決策者,才有利於後續整體的推展。

  另外,我認為也要把握住一些原則、發揮一些創意,雙方的接觸往來,還有相關事項的推動,基本上要有創意存在其中才能打破僵局。譬如說“九二共識”就是一個創意,雙方認同並展開接觸後,成為維繫我們兩岸之間和平的重要機制。當初提議的人,一個構想、幾句話,對雙方影響深遠。這讓我想起台北動物園的熊貓“團團、圓圓”,如果它們當初取名“統統、一一”,今天它們應該不會跨海來台,也當不了兩岸友誼的象徵了。

  就台灣的立場言,台灣在若干程度上要借力使力,把握時機。在很多事情上,我們循著剛開始的想法,之後對外說明時,全部按照這個想法和說法,它化身為至高無上的綱領,反而影響到後續作為。舉例來說,大陸公告“東海防空識別區”,台灣的初步反應還是“東海和平倡議”這一套;但是當稍後韓國也開始公告防空識別區後,我們就應該思考是否藉此機會做出調整。

  多年來,在台灣與日本之間防空識別區劃設上,日本也是很鴨霸。這部分台灣可以思考在與那國島(Yonaguni)上方,做一個適度調整,將台灣防空識別區結合台北飛航情報區、並涵蓋釣魚台列嶼,做出具體的動作。一方面,至少利遠多於弊;而且有動作就有國際輿論報導討論,台灣能見度也會增加。就實質而言,可以改善台日多年來不對等的狀態,宣告釣魚台的領土主權,同時也對全體人民展現政府的作為。台灣如果有動作,美國也會思考調整後續對台灣的做法。

  東海凸顯出這些特性,我認為南海更多。我認為對岸朋友們是不是可以思考台灣的角色及功能的扮演,給予更多的空間,或者以試點的方式處理,做若干程度的調整,且做且走,看看效果如何,不需要陷入“給台灣愈多國際空間,台灣愈會拖延時間”的綫性邏輯。

  而台灣也要考量到,長期以來,我們都扮演聽話的模範生,就像剛剛吳院長講的,南海DOC、COC我們都沒簽,還有捕魚的部分……,既有經濟實質方面的利益,大陸基本上也不會攔阻我們,在不會觸及國際衝突且可以做的事項上,應該推廣並付諸行動。政府把握機會,多向民衆說明介紹,不宜過於被動保守而處處受限。當我們這麽做,美國也會思考台灣角色扮演與功能的發揮,台灣因此反而會有比較大的空間,朝著對我們有利的地方、或者是對中華民族有利的方向發展。

  劉鋒:台灣在南海的地位和作為,到底是有位才有為,還是有為才有位?一直以來,台灣在南海扮演的是“好好先生”,不惹事、不擔事。我的觀察是,台灣在沒有位的時候,都不敢有為;那麼在有位時,是不是就更不敢有所為了?這一點是我的擔心。

  劉復國:結語

  我做一個簡單的會議結論。今天非常難得,也非常高興,有機會與中國南海研究院代表團,在他們來台訪問期間與中評社合作,進行這麽有意義的討論。當然,我們今天討論的許多重要的具體內涵,在專家層面來講,大家每天都在接觸與瞭解,思考這些問題。我們也希望透過中評社,傳播給更廣泛關心南海議題的民衆,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海外華人等,讓各界理解此時此刻南海問題的關鍵性與迫切性。甚至對台灣來講,很多知識份子、學子、政治人物,都要瞭解相關的危機與迫切感在哪裡。

  我也特別感謝三位大陸朋友,對我們台灣政府提出鏗鏘有力的建議。中評社閱衆層面非常廣,據我所知,許多政府機關及學界人士都有讀中國評論新聞網和《中國評論》月刊。今天在王張會、連習會之後,我們有機會交流此一問題,從南海研究角度來探索更深度的未來,貢獻與意義非常大。在關鍵時刻即時的討論,也希望大家的努力與貢獻,能夠讓更多讀者、民衆知道、理解現狀。

  從台灣角度看此問題,我們也很需要讓政府高層與民間理解,縮短兩岸對此問題理解的落差。兩岸無法合作、大步往前走的原因,主要就在認知落差上。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知識界多做一些思想上貢獻、多做一些紮實研究、多做一些交流,把這些訊息帶給更多人理解。再次感謝五位專家學者帶給我們這麽好的意見,也感謝中評社提供機會,讓大家在此時刻聚焦討論,謝謝大家!

  評論員簡介

  劉復國:英國赫爾(Hull)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訪問學者,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訪問學者,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訪問學者,中國南海研究院訪問學者;「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等;現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政治大學安全研究中心執行長等。

  吳士存: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員。現任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兼任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副院長等職。曾赴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亞太安全研究中心訪學,先後參加美國政府「美國外交政策溯源」專題、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家安全與國際安全」等研修項目。長期從事南海問題跨領域研究,多次參與中越北部灣劃界談判和調研,主持相關課題30余項,出版專著10餘部。

  李國強:先後就讀於蘭州大學、鄭州大學;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兼任中國海洋法學會理事、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中國太平洋學會學術研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海疆問題,特別是南海、釣魚島等專題研究。主持和參與完成30余項學術課題,出版和發表專著2部、學術論文50多篇。2011年榮獲國家海洋局頒發的「年度十大海洋人物」稱號。

  林正義:政治大學外交系及外交研究所畢業,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政府及外交系博士;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所長,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國安會諮詢委員等;現為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胡瑞舟:胡瑞舟為陸軍備役少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國家安全政策暨戰略高階主管班、亞太安全研究中心跨國安全合作高階主管班、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國際暨國家安全高階主管班結業:曾任英國皇家三軍聯合國防暨安全研究院(RUSI)客座研究員;軍職歷任陸軍官校、航空特戰指揮部、陸軍第八軍團兼作戰區、國防大學少將政戰主任等職。目前除兼任政治大學安全研究中心副執行長,並於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講授戰略及國家安全等課程。2014年3月,應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召委陳鎮湘備役上將之邀,擔任其辦公室副主任和相關事務諮詢。

  劉鋒: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暨政策研究所所長,海洋學博士,副研究員,目前主要從事南海政策、地緣政治、能源與資源等領域的研究工作,重點關注南海爭議區域的油氣資源開發與合作問題,出版有《南海開發與安全戰略》等專著。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4月號,總第196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