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甲午戰爭120周年祭 彭光謙:反思與警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0 00:28:26


  中評社香港4月20日電/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戰爭是近代史上對中日兩國歷史命運,乃至亞太地區戰略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的戰爭。今天,痛定思痛,認真總結甲午戰爭的歷史教訓,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甲午戰爭之敗,不是“器不如人”而是“氣不如人”
 
  甲午戰爭,清軍一敗塗地,顯然不是器不如人。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積貧積弱。這個“貧”和“弱”主要還不是物質力量上的“貧”和“弱”,更加致命的是精神上的“貧困”和“衰弱”。甲午之敗是整個社會精神頽廢,政權腐敗,軍隊庸劣,國家意志萎靡的必然反映。
 
  一是內耗不已,國無統一意志。清朝後期,雖然仍舊維持著一個龐大的王朝,但內部爭權奪利,特別是最高統治集團權鬥不止,即使國難當頭,也仍在窩裡鬥。受這變態政治支配,甲午未戰先敗的結局其實早已注定。
 
  二是苟且偷安,沉醉於天朝大國迷夢。日本軍國主義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有著深刻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根源。對此,清廷竟茫然無知,依舊沉醉於“天朝大國”的迷夢之中,既對日本軍國主義必然擴張的本質缺乏清醒認識,也對日本瘋狂擴軍備戰的動向毫無警惕。
 
  三是崇洋媚外,幻想列強調停。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一齊撲向中國。儘管他們之間常常為分噬獵物而相互厮殺,但他們在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加深中國殖民地化程度,以攫取更大利益方面目標是一致的。只要不危及各自的既得利益,他們絕不可能為了中國的利益而拔刀相助。但鬼迷心竅的清廷竟然連這個淺顯的道理都不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