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勞教制度廢止一年 中國社區服刑人員增6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18 09:35:20


位於豐台區吳家場路的“北京市教育矯治局”至今仍未掛牌。
 
  【職能轉變】

  社區矯正“升溫”各地加強檢查

  去年全國社區服刑人員增加6萬,專家稱要防止成為“勞教替代品”。

  勞教制度廢止後,原有的治安管理處罰、勞動教養、刑法“三足鼎立”的模式被打破。因此,去年全國各地的社區矯正機構顯得格外忙碌,不僅分流安置轉型的勞教民警,還要接收部分原可被勞教的人員,在社區服刑。

  “2014年,社區矯正工作步入全面推進發展階段”,司法部本月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國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218.9萬人,累計解除矯正145.9萬人,現有社區服刑人員73萬人。

  上述數據比歷史同期有較大漲幅。2014年1月初,司法部社區矯正管理局局長薑愛東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通報:到2013年11月底,各地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170.7萬人,累計解除矯正104萬人,現有社區服刑人員66.7萬人。

  也就是說,僅統計全國的現有社區服刑人員數量,2014年比2013年增加了6.3萬人。

  張國華說,至去年底,上海市的社區服刑人員約有8800多人,“去年高峰時期,社區服刑人員曾達到萬人上下”。

  上海市靜安區司法局社區矯正中心主任丁海蓉也表示,勞教制度廢止後,社區服刑人員明顯增加,“過去幾年,全年累計的社區服刑人員120人左右,去年則達到了250人左右,增加比例超過了1/3”。

  丁海蓉說,雖然去年的工作壓力驟然增加,但是上海摸索了10餘年的社區矯正模式“給力”,“工作壓力確實大了,但是去年社區服刑人員的重複犯罪率為零,也就是說沒有人再次犯罪,這也是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

  現年51歲的衛華(化名)目前是上海市靜安區的一名社區服刑人員,曾兩次入獄,他回憶,第二次入獄假釋後,“沒房子,沒工作,沒家人,聯系了幾十個單位都找不到工作,睡過大橋洞,住過候車室,當時就想,索性破罐子破摔,繼續幹壞事算了”。靜安區社區矯正中心找到他,幫他解決了住房和工作。衛華認為,跟勞教相比,社區矯正更人性化。

  隨著社區矯正的升溫,也有一些專家學者提出,“防止社區矯正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勞教”。

  “這方面也是我們上海市社區矯正管理局的工作重點之一,比如我們制定的社區矯正執法人員職業規範,對於執法程序、執法條件、執法對象都做了嚴格的限定。社區服刑人員佩戴的電子監控設備,也都是佩戴在腳腕等身體部位,能用衣服遮蓋,充分考慮了服刑人員的隱私權”。張國華告訴記者,這些規範和限定,都是為了防止社區矯正成為另一種勞教。

  據了解,去年不少地區都開展了社區矯正的執法情況專項檢查。安徽省司法廳社區矯正處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去年6月,安徽省司法廳與安徽省檢察院聯合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專項檢查,重點對社區服刑人員外出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三類罪犯”社區矯正情況以及保外就醫罪犯考察回訪等進行重點檢查。

  去年初,安徽全省1516個司法所全部配備了二代身份證讀卡器,社區服刑人員報到、參加學習和社區服務,全部實行刷證確認。“刷證信息和日常電話報告內容都將自動轉移到信息管理平台,進一步推進‘人防’向‘技防’的升級轉換,減少了執法的隨意性”。

  劉仁文認為,可以考慮設立類似“行為監督”的幹預手段,“在社區矯正法中,對那些屢教不改的輕微違法犯罪人員,如果經過專家小組評估後,認為其仍有可能繼續實施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安全的行為的,在判處治安處罰或刑罰的同時,附加由法院判處一定時間的‘行為監督’,初步設想可以1到6個月,對其行為習慣和心理進行矯正和治療”。

  (來源:新京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