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對台灣青年世代“台獨”傾向的觀察及反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3 00:40:55


 
  (二)不利於兩岸未來和平發展

  兩岸的未來是和平統一還是走向戰爭,取決於兩岸未來的主人翁。台灣青年世代的“去中國化”傾向不利於兩岸拉近距離,對未來兩岸關係走向敲響警鐘。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統一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雖然今天台灣青年世代出現了總體偏好“台獨”的傾向,但背後成因複雜,很多人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台獨”的虛偽與危害,只是被綠營政黨及政客的宣傳所蒙蔽。隨著兩岸交流的全面、深入展開,尤其是大陸綜合實力的不斷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台灣青年世代的認識與判斷能力增強,會有許多人改變看法,主動投身到促進兩岸和平交流發展的大潮中去。

  未來應對的思考

  (一)國民黨青年團的失敗與新黨青年軍發聲的借鑒

  一方面,需要總結國民黨失敗教訓。在“反服貿運動”中,我們發現,儘管國民黨擁有青年團,卻因為馬王政爭的因素不敢發聲。只有新黨培養的以王炳忠為代表的青年軍在為《兩岸服貿協議》的正當性發聲。這表明,不重視青年培養而只是選舉時拼拼場面,平時就擺擺花瓶、做做樣子是不行的。我們發現,雖然國民黨“立委”人數最多,但“立委”們的助理後來從政並作出成績的寥寥無幾;反倒是民進黨“立委”們培養的助理紛紛踏入政壇並打下一片天地。因為民進黨長期在野,各派系都普遍重視人才接班,即便“立委”自己無法連任,也會讓所在派系給助理安排好去處,而國民黨則因為門閥政治嚴重,官僚體系森嚴,一般“立委”分量不足,也難以抱團取暖,助理的前景也就因“立委”的沈浮而中斷。這表明,百年老黨的官僚文化讓許多出身草根的人才缺乏上升通道,政黨及政治人物缺乏培養人才的文化,也讓國民黨的青年培養停留在紙上。

  另一方面,需要培養扶持統派青年。在對新黨青年軍的考察中發現,雖然其培養模式仍然帶有很大的傳統政治色彩,但新黨對青年軍的重視也讓其發揮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影響。比如:新黨的青年軍成立自己的網軍,有很大的自主權,在網絡上避免了一邊倒聲音的出現。當台北市長柯文哲就職百日備受追捧之際,新黨青年軍就已經整理出柯選前選後的主要言論 ,就其政績、失職、失言、違背承諾等各方面的言行歸類,一目瞭然,這種擺事實講道理的做法,無論反應速度還是批評力道都比國民黨官方乃至“立委”發言生動有力許多。與此相應,島內統派也普遍呈現高齡化趨勢,青年統派寥寥可數,需要高度重視統派青年的培養,加強其組織聯繫,放手讓其宣揚統派主張。

  (二)重視兩岸新世代的成長及其培養

  一是陸配後代。兩岸的融合最終是人的融合,是血緣的重新匯聚與親情的其樂融融。陸配群體是兩岸人員往來中連結兩岸最密切的群體,陸配子女更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寶貴結晶。呼吁台當局重視陸配權益,協助陸配群體解決生活問題,尤其是幫助陸配子女赴陸上學、工作,讓擁有兩岸連結的台灣人獲得更多讓人艷羡的發展機會,或將成為未來對台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領域。

  二是台商後代。在大陸的台商群體龐大,台商的後代與大陸也有著天然的連結優勢。然而,台商子女求學大多在島內,鑒於兩岸教育及文化氛圍的鴻溝,對兩岸關係的看法也跟父輩頗有距離。要讓台商後代繼續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推動力量,就需要解決兩岸教育的融合問題。台商子弟學校尤其是公益性質的東莞台商子弟校給予我們很大啓發,其教育充分融入中華傳統歷史文化,又能銜接台灣考試內容,學生既可以在大陸深造也可以返台高考,返台後能夠理性的傳遞對大陸的認知與判斷。這類比較成功的融合經驗,值得推廣與借鑒。

  (三)破除青年的“台獨”迷思仍需從宣傳上尋求突破

   “台獨”之所以在島內還有很大的市場,與綠色媒體選擇性報道大陸負面新聞有關,也與大陸媒體聲音無法在台灣順利傳播密切相關。如果自己的聲音無法直接傳遞,只能依靠別人轉述,勢必產生遺漏甚至誤會,從而難以建立真正的信任。

  迄今為止,大陸電視媒體在島內仍無法落地,平面媒體大部分亦無法刊行,一直以來對台宣傳或傳播的主陣地是廣播,不乏青年聽眾,但總體受眾有限。大陸的影視劇入台也還面臨嚴格的審查,即便如此近年來大陸一些影視劇如《漢武大帝》、新《水滸傳》、《後宮甄嬛傳》在台灣備受歡迎,這至少表明台灣的這一代青少年對中國文化還是有比較濃厚的興趣的。另外,像大陸娛樂節目《超級女聲》、《非誠勿擾》、《中國好聲音》,在台灣也有不小的影響力。未來,如何整合相關媒體,充分利用網絡、新興自媒體的力量,建立有影響力的對台網絡廣播、網絡電視和專業網站 ,值得思考。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11月號,總第215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