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探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1 00:40:24


兩岸關係的發展面臨挑戰,但不會改變兩岸進一步交流的趨勢。
  中評社╱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探析 作者:胡本良(北京)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兩岸關係自2008年以來走上和平發展道路,這是陸台美三方博弈中形成的平衡狀態。兩岸經濟交流具有“外溢”效應,不斷延伸到政治問題;但經濟活動是“嵌入”在社會結構之中的,在兩岸政治分歧難解的情況下,台灣對兩岸交流始終抱持著一定的擔憂,最終引發了島內政經變局。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面臨著一系列挑戰,但不會改變兩岸進一步交流的趨勢。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原因

  兩岸關係經歷了軍事對峙、交流不暢、政冷經熱等不同的發展階段,而和平發展無疑是一種相對理想的良性狀態,馬英九也多次表示兩岸關係達到60多年來“最佳狀態”①。台灣問題的走向是由中國大陸、台灣、美國三方博弈決定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是三方力量平衡的結果。

  首先,中國大陸的日益崛起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要動力。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經濟迅速發展,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總體實力在此基礎上也大幅提升,對區域政治和國際社會越來越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正如楊開煌所說,“‘中國崛起’是大陸對台政策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種軟作為;換言之,中國的和平崛起才是兩岸和平發展,以至兩岸統一的最有力的保障”②。對比而言,在大陸處於相對封閉狀態之時,台灣可以不與大陸打交道而快速發展,創造了經濟奇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但改革開放以後,大陸逐漸發展起來,以低廉的成本和廣闊的市場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吸引力。台灣走的是一種“兩頭在外”外向型經濟,更不可能對大陸視而不見,而必須與大陸交流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生存下去。1987年蔣經國打開兩岸交往的大門之後,雙方的經貿交流一直高速增長。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根留台灣”以及後來陳水扁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等政策,都無法阻止兩岸經濟日益融合的趨勢。兩岸的共同利基不斷增大,兩岸同胞福祉的關聯性不斷升高,必然要求台當局改弦易轍,不能一味採取防堵政策。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順應時代潮流,主動推進兩岸合作與交流;中國大陸也不斷釋出善意,優先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兩岸關係因而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階段。大陸自身的崛起是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道路的關鍵因素,不斷推動兩岸關係出現新的積極變化,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指出,“3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巨大進步,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雄厚基礎和可靠保障,決定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③。

  其次,台灣方面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首先必須達成政治上的和解,而“九二共識”是其中的關鍵。國共之間曾在誰代表中國問題上尖銳對立,並圍繞“代表權”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較量。但雙方都認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為兩岸政治和解提供了政治基礎。1992年兩岸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稱為“九二共識”。“九二共識”體現了一個中國的原則,為兩岸協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第一次“汪辜會談”也得以在1993年成功舉行。但島內“台獨”勢力否認一個中國原則,拒不接受“九二共識”,致使兩岸關係風波不斷。李登輝1995年訪美、1999年提出“兩國論”等引發兩岸關係嚴重動盪;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提出“一邊一國”,後來又進行各種“法理台獨”活動,更使得兩岸關係一度劍拔弩張。在“台獨”勢力日益猖獗的嚴峻形勢下,“九二共識”的作用也更加凸顯。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邀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雙方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打破了兩岸關係僵局。2008年國民黨重新上台執政,馬英九就職演說中正式宣示“今後將繼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早恢復協商”,兩岸關係自此走上和平發展的新軌道。“九二共識”是大陸同台當局和各政黨交往的基礎和底線,“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台灣方面只有認可和接受“九二共識”,才能維持兩岸關係的平穩發展。

  最後,美國具有維持台海和平的一面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要外部條件。美國是影響台灣問題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正所謂“沒有台灣問題,只有中美關係問題”。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一向採取兩手策略,一方面把台灣作為制約中國大陸的棋子,不希望兩岸關係走得過快、過近;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兩岸關係兵戎相見,以免把自己拖下水,所謂“不統、不獨、不戰”最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台獨”活動愈發倡狂,使得兩岸衝突的風險增大。美國則通過強調“一個中國”的政策進行壓制,特別是隨著大陸的逐漸崛起,美國更不願因台灣問題與大陸直接對撞,因而對陳水扁執政後期的“法理台獨”活動進行嚴重警告和訓斥。馬英九上台後公開宣示實行“不統、不獨、不武”政策,與美國的政策高度契合,美國也多次表示支持兩岸在經濟領域的接觸和交流,“一般而言,我們極為歡迎、樂見兩岸關係在馬政府執政下取得非凡進展”④。因此,美國雖然是阻礙兩岸統一的主要障礙,但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過程中也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其“在反對台灣‘獨立’、維繫兩岸和平這一點上,與中國政府的立場有相通之處,客觀上為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提供了較好的外部條件”⑤。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陸、美、台三方不斷探索和建構的結果,特別體現了兩岸雙方的開創性思維。兩岸之間存在錯綜複雜的矛盾,如果一味執著於分歧方面,必然會在對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雙方都體認到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因此採取“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大智慧,推動兩岸關係脫離對立對抗的惡性循環,走上了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既包括化解兩岸在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矛盾,也包括促進雙方在經濟、社會、文化方面交流的問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內涵就可以聚焦成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如何正式結束兩個政權之間的敵對狀態,達成重新分配內政和外交空間安排的共識;第二,如何解決與兩岸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問題”⑥。自2008年兩岸走上和平發展軌道以來,雙方在第二個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在第一方面成果有限。這種結構性矛盾制約著兩岸關係的深入發展,也使得和平發展之路充滿波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