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關係如何突破政治與經濟兩個瓶頸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7 00:16:12


兩岸關係面臨政治與經濟兩個領域的瓶頸期
圖1:台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佈圖
  中評社╱題:兩岸關係如何突破政治與經濟兩個瓶頸期 作者:朱磊(天津),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教授

  當前,兩岸關係發展面臨方向和道路的抉擇,面臨著政治和經濟瓶頸期的挑戰。兩岸只有堅持共同政治基礎不動搖、堅持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持為兩岸同胞多謀福祉、堅持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度過兩岸關係瓶頸期,實現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當前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自大陸提出改革開放,和平統一政策30多年來,兩岸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深刻變化。當前兩岸關係雖然已經走上了和平發展道路,但卻面臨政治與經濟兩個領域的瓶頸期。瓶頸期意味著兩岸關係在政治、經濟領域的發展均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但卻開始有動力減弱跡象,如果無法突破甚至有倒退隱憂。

  兩岸政治關係瓶頸期主要表現在:

  一是兩岸政治談判難以突破,經濟協商成果也受到政治干擾。近年來兩岸兩會簽署協議的頻率在下降,且難以進入政治議題。200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會面時達成並共同發佈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其它4項均已實現,唯有政治領域的第2項“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始終不能有效協商。經濟協議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雖然簽署卻因島內立法部門不予通過而遲遲無法生效。陸資入台投資面臨的歧視性政策壁壘也因政治因素遲遲不能鬆綁。更關鍵的是,雖然兩岸官方都認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符合主流民意的道路,但大陸的政策目標是經由“和平發展”實現“和平統一”,台灣國民黨當局的“不統、不獨、不武”現行政策中首先是“不統”,並不以兩岸統一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必然目標,顯示兩岸在和平發展的最終方向上仍然缺乏共識。

  二是島內政治局勢發生變化,民進黨對兩岸政治關係發展制約力量增強。自2014年11月29日涵蓋全台22個縣市的台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勝後,島內長期以來的“北藍”格局被打破,北部地方8縣市中泛綠陣營佔5縣市。民進黨各縣市得票率高達49.6%,執政人口數達61.7%,若加上台北市柯文哲得票率,領先國民黨的差距更大。民進黨這次的勝選氣勢基本延續到2016“大選”前。如果民進黨2016年上台,並堅持不肯承認“九二共識”,失去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必然導致兩岸兩會協商再次中斷,無法繼續簽署惠及兩岸民生的各項協議。即使民進黨沒有再次執政,其阻撓兩岸協議生效的力量也較以前大為增強,近兩年的事實已經證明這一點。

  三是台灣民意走勢不利於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台灣當局的政策制定大多受島內主流民意影響較大,包括兩岸政策。近30年來,台灣民意中,偏向獨立的比重在增加,偏向統一的比重在減少,並且出現交叉,偏向獨立的人數比重超過偏向統一後差距在不斷擴大。這一趨勢反映在多家島內學術性民調機構的資料中。以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所作的連續性民調資料為例(見圖1),1995年台灣主張維持現狀但偏向統一的人數比重為19.4%,高出主張維持現狀但偏向獨立的人數比重(8.1%)一倍多;但到2015年這個比例倒過來,主張維持現狀但偏向獨立的人數比重為16.4%,高出主張維持現狀但偏向統一的人數比重(7.4%)一倍多。

  圖1:台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佈圖
  資料來源: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重要政治態度分佈趨勢圖

  雖然我們說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可以先易後難,先經後政,但當前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也並不容易,同樣面臨瓶頸期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