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海上絲路在肯尼亞打造新支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8 16:55:14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在位於肯尼亞東部沿岸的拉穆群島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傳說,鄭和船隊中的一艘船遇風暴在拉穆群島附近海域沉沒,幸存的水手游到島上定居下來,並與當地人通婚、繁衍生息,島上的一些居民因此自稱是“中國人的後裔”。

  這一傳說雖無從考證,但在肯尼亞海岸出土的大量中國古代瓷片早已證實了海上絲綢之路曾擁有的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

  而今天,在肯尼亞海岸線上,中國建設者正用辛勤勞動,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連接東非地區打造有力支點。

  絲路見證傳統友好

  “在肯尼亞,親手發現永樂通寶、永樂官窑青花瓷、明初龍泉窑官器等令我興奮不已,”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秦大樹近日告訴記者。

  2010年7月,由北京大學負責的“中國和肯尼亞合作實施拉穆群島地區考古項目”中的陸上考古發掘與瓷器調研行動正式啟動。秦大樹帶領考古團隊先後對馬林迪周邊地區5個地點進行了三個季度的大規模考古發掘。

  據秦大樹介紹,選擇這一地區是因為馬林迪王國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最多的東非王國之一。同時,考古團隊還對肯尼亞沿海地區以往出土的中國瓷器進行了調研。

  “我們在曼布魯伊遺址和馬林迪老城兩個遺址中發現了超過一千片中國瓷片,年代最早的可達十一至十二世紀,”秦大樹說,“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曼布魯伊遺址發現了永樂通寶、永樂官窑青花瓷和明早期龍泉窑專供禦用的官器瓷片。這三件遺物的發現為鄭和船隊到訪東非提供了重要證據。”

  秦大樹回憶說,在肯尼亞進行考古工作的日子裡,他親身感受到了肯尼亞人與中國人之間的友好情誼。“村民會自己做他們最好的食物給我們的學生慶祝生日;我們也曾用自己的野外補助購買食品幫助生活困難的當地民眾。”

  幾年來的考古合作,也讓秦大樹見證了中肯兩國交往的快速發展。“2006年去進行預研究的時候,還沒有太多中國人;2012年、2013年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發掘時,已能見到許多中國旅客,還有中國生意人和工程建設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