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社會撕裂 台灣人才資本流向香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10 14:29:18


 
  兩地遊走與三界“旋轉”

  江宜樺選擇來香港,為什麼呢?香港台商工商協會副會長陳自創說,像江宜樺這樣的人,退下來以後,學界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又不能去當校長,位置被卡住了。就算當校長,人家也會覺得太委屈他了,他剛從行政院長的位子上退下來。如果他有門路,來香港是最好的選擇。香港的好處在於,自由自在,人工也高,也受到更高的推崇。擁有倫敦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的陳自創,自己也曾擔任過台灣政商聞人辜振甫的英文秘書,自己也在政、商、學三界旋轉,也在香港、台灣兩地遊走。

  除了江宜樺,最近幾年,也有其他退下來的政界人物選擇來香港。與江宜樺同屬藍營的高朗,也是台灣政界大人物,在馬英九時代,他曾擔任過總統府副秘書長。他與馬英九、金溥聰,被台灣媒體稱之為馬金高鐵三角。高朗2012年便從政府中辭職,重回學術界,2016年8月起,他加入香港恒生管理學院,擔任社會科學系主任。

  與高朗同在恒生管理學院的張志宇,曾經擔任過陸委會專門委員以及台灣“國土安全辦公室”主任。現在他則是恆生的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更早前,被視為馬英九最大支持者的金溥聰,也曾一度在2008年到香港中文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但很快就再度被起用,返回台灣從政。

  台灣政治人物,在退下來以後選擇到香港,也不是現在才有的事。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政權鼎革,國民黨一系的文化人物花果飄零,既有前往台灣,也有暫居香港的。台灣香港之間,彼此聯繫密切。而中國傳統政治,政統與學統,從來相互交織。文化人物所到之處,往往也是政治活躍之處。對香港文化影響深遠的新亞書院,其創立者,比如錢穆、張其昀等人,都與國民黨政治關係密切。

  歷史上的台港兩地互動

  五六十年代,香港是一個可退可進的選擇。作為一個被港英政府統治的殖民地,當時中國文化人視香港為“借來的地方”。這裡並非成就理想之所,但也可以作為暫居之地。錢穆、張其昀等人最後選擇還是前往台灣定居。現在,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同樣面對兩岸,都可以保持一定距離,也為捲入政治紛爭的文化人,提供了一個避居的場所。更何況,香港高校教師,收入遠高於兩岸,這也成為既有學術背景,又有政治經歷的人,重要的考量。

  其實,不止江宜樺、高朗、張志宇這些跟政治相關的學界人物。純粹的台灣學術精英,近年來很多也選擇投奔香港。最近兩年來,香港高校用五倍待遇,到台灣搶人才的新聞,時常在台灣媒體出現。陳自創說,“台灣的大腦都在外流。這幾年台灣內耗,一個拿到博士學位的人,得不到物資上的回報、也得不到市場上應有的尊敬。很多人選擇出走。人工薪資是個最大的原因”。據一位研究者的統計,目前在香港各大學執教的台灣籍教師,超過100人。

  優秀台灣學生前往香港就讀

  台灣學生擁有良好的基礎教育,也成為香港各大高校重視的人才來源。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資料顯示,2015年,該校本來計劃到台灣錄取50名學生,但因為台灣學生太優秀,最後總共招收71名,比2014年錄取46個大幅增加。

  而香港高校,為了贏得台灣學生青睞,拋出了極具誘惑力的獎學金。香港中文大學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淑英說,將根據學生整體表現,提供全額獎學金或全免及免部分學費獎學金,其中全額獎學金四年可達280萬元台幣。香港另一所頂級高校香港大學,則祭出18萬6千元港幣獎學金,約新台幣近80萬元,吸引台灣高材生進入港大,港大理學院更推“本科生科研培育”計劃,讓學生從大一暑假,就開始跟隨導師投入研究計劃,打下良好學術訓練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